田园花嫁(607)
他说罢将怀中的信笺呈给一旁的小黄门,又接着道:为表感激,单于特地将与大晋毗邻的雁门城恭赠大晋,并随城附赠骏马万匹、黄金千两,以表结盟之诚意。
宋子尧此言一出,文武百官人人惊呼,殿里顿时响起了窃窃私语之声。
大伙儿心里都明白,匈奴王这次之所以如此低姿态,绝大部分原因是匈奴这次犯晋吃了大亏,匈奴大军在大晋境内几乎全军覆没,此战可谓是给予匈奴十分致命的一击,如今的匈奴已经再无能力与大晋为敌了。
眼前匈奴的处境可谓是十分的尴尬,前有大晋猛将在前,后有蒙古鞑子虎视眈眈,前有狼后有虎,匈奴一夜之间从云端跌倒了谷底,而这一切都是拜大晋的猛将楚凌轩所赐。
匈奴王自知凭如今的匈奴国力,已经无法再与大晋相抗衡了,他正发愁着怎么与大晋重修旧好,把楚凌轩手上的几千俘虏要回匈奴去。
怎知他正瞌睡着,大晋就千里迢迢给他送上温软香枕来了,匈奴王是个聪明人,此刻又怎会不晓得该如何做?
别说长平公主长得如花似玉了,即便她丑得满脸疙瘩,匈奴王亦会恭恭敬敬奉她为上宾,百般宠幸温存,以示对大晋的友好。
明眼人都晓得这个诱敌入瓮在前,和亲示好在后的计策是宁王一派推出来的,而此计如无意外也必定是楚凌轩这个足智多谋的小狐狸想出来的吧?
众人想罢心中已是各有计较,对楚凌轩越发由衷地敬畏起来。
大臣们正寻思见,却听宋子尧又说道:太皇太后,这是雁门城的契纸,请太皇太后过目!
说罢从一旁的副将手中接过锦盒,呈与太皇太后案前的小黄门。
太皇太后看罢,高兴得一阵击掌,好啊!真是太好了!难得单于如此爽快,咱也不为难人家,把这次幸存下来的几千俘虏押回匈奴,就当做是咱们大晋回赠单于的大礼吧!
太皇太后圣明!文武百官纷纷伏地盛赞。
太皇太后摆了摆手,这事儿就交予秦将军来办吧!
末将领命!秦蒋急忙出列叩拜。
太皇太后抬手叫起秦蒋,又看向百官,各位卿家还有何事要奏?
大理寺卿陈希明出列道:禀太皇太后,臣有要事启奏。
何事?太皇太后淡淡地问道。
陈希明踟蹰道:昨晚臣连同几位大人已连夜对平王爷通敌叛国一案进行了审判,如今证据确凿,不知此案当如何判决?
太皇太后冷哼道:你是头一回当这大理寺卿吗?审个案子还要过问我这老婆子?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通敌叛国是大罪,一律按大晋律法处置,该怎么判就怎么判,绝不姑息!
陈希明擦了把冷汗,应也不是,不应也不是,实在为难得紧。
按理通敌叛国当株连九族,但魏承平乃皇子嫡孙啊,总不能把魏氏的所有子孙都拉去砍头了吧?这个罪名给他九个胆子他也不敢判决啊!
宁王不忍见陈希明为难,急忙出来求情,皇祖母,皇兄他也是一时糊涂,求皇祖母给他一次改过自新的机会。
文武百官这时也回过神来,大皇太后这是摆着姿态在等大伙儿给平王求情呢!
还是宁王识时务啊,他们还兀自发愣着,他已经先人一步反应过来了。
第五百四十八章 风烛残年
田若甫朝魏承云使了个眼色,魏承云猛然回过神来。
他急忙跪地求情,“皇祖母息怒,皇兄他年少气盛,难免有行差踏错的时候,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求皇祖母饶恕皇兄,给他一次将功赎罪的机会!”
“求太皇太后开恩!”百官们也急忙跪地,齐声求情。
太皇太后冷哼道:“你们这会儿倒是挺齐心的。那个畜生犯下如此滔天大错,哪里值得饶恕?”
百官们又是一阵苦苦哀求,直说得声泪俱下才让太皇太后缓和了神色。
她冷然道:“死罪可免活罪难逃!他私通外敌,引兵入境,将我大晋置于如此危险的境地,犯下这么大的过错,今日若是不罚他,何以服众?”
太皇太后激动得一阵喘气,百官吓得连忙伏地,“老佛爷息怒,保重凤体为紧!”
太皇太后摆了摆手,“哀家无碍!”
她喘了口气接着道:“他做这些时可有想过若是匈奴的大军真的攻破玉门关,踏进我大晋的疆土来,将有多少无辜的黎民百姓受到践踏?他这是将大晋的江山推向万劫不复的深渊啊!”
太皇太后说罢一阵咳嗽,气得险些喘不过气来,闭着双目满脸的痛心疾首。
这话儿百官们可不敢接,只是颤栗着伏在地上,满脸的惶然。
太皇太后在宫女的拍抚下渐渐缓过气来,她长叹了口气,“罢了,他会闯出今天的大祸哀家也有责任。若不是哀家管教无方,好好一个孩子也不至于歪成这样子。”
说罢揉了揉眉心,满脸的倦怠。方才的喜色已经荡然无存。
百官连忙齐声劝道:“太皇太后切莫自责,平王他犯下如此大错,实在是他身边那些小人作祟啊!于太皇太后无关,请太皇太后保重凤体,莫要忧神过度!”
太皇太后叹气道:“罢了,丽太妃昨晚在哀家宫门外跪了一夜,看在先帝早逝,她为咱们皇家受了不少委屈的份上,就罚平儿去守皇陵吧,这一辈子就在那儿终老好了。”
“太皇太后圣明!”百官连忙伏地叩谢。个个低下头面色惶然。
没想到当初那个不可一世的平王爷。如今竟落得如斯凄惨的下场。看来站得高也并非什么好事儿啊,若是一着不慎跌了下来,那便再也没有站起来的可能了。
太皇太后沉吟道:“至于他那些同党,涉案严重的。一律斩首示众,情节轻微的,就流放宁古塔吧!”
陈希明连忙磕头,“微臣领命!”
太皇太后顿了顿,又接着问道:“此次吴侍郎也参与其中了吧?”
陈希明回话道:“禀太皇太后,此次案件吴侍郎首当其冲,平王爷与匈奴二皇子多次密探他都参与其中,并积极协助平王爷与敌军传递消息,安排二皇子行进的路线和进城后的交接等事宜。”
太皇太后怒道:“这个乱臣贼子。如此罪大恶极,第一个就当拿他来问罪!他家闺女是指给了平儿做侧妃的吧?那正好,就抬她做正妃,陪平儿一同守陵,也省得祸害其他臣工的闺女了。至于吴家其余人等。一律暂首示众,吴氏九族流放宁古塔!”
陈希明擦了把汗,连忙伏地领命,“微臣遵旨!”
太皇太后说罢急咳了几声,无力地摆了摆手,“哀家乏了,今儿就议到这儿,退朝吧!”
“臣等告退,太皇太后千岁千岁千千岁!”众臣叩罢,低着头心思各异地离开了皇宫。
楚凌轩搀着太皇太后上了凤辇,一路送她回了慈宁宫。
如今太皇太后的身子是一日不如一日了,夜里无端端便会昏厥过去,言医正私底下跟楚凌轩提过,怕是时日无多了。
她已经好几日不曾上朝,今日也是难得高兴才强撑着出席了一次,怎知大喜大悲之下,竟愈发病重了。
看着她青白灰暗不复神采的脸色,楚凌轩真是担心得不行,太皇太后如今已是垂暮之年,积病之体,说不定今晚一躺下,明儿就再也起不来了。
眼看着自己在这世上的亲人一个一个的老去,楚凌轩心里真是说不出的难受。
他勉强压下心里的难过,接过宫女手中的参茶,轻声劝道:“老佛爷,您也累了半天了,好好歇一下,喝口茶吧!”
太皇太后就着楚凌轩的手轻啜了口参茶,叹息道:“你不必担心哀家,哀家的身子哀家自己清楚,怕是熬不了多久咯!”
楚凌轩心里一酸,他搁下参茶,扶着太皇太后在软榻上半躺了下来,柔声道:“老佛爷,您的身子康健着呢,太医说了只要您安心静养,一定能福寿延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