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古代当策划(239)
两位敎谕牵着孩子们细弱的胳膊, 亲手将他们带回学院。
“幸不辱命。”范成秋做了这么一件事,也很有成就感,“除了一位女学生,其他辍学的孩子都回来了。”
这名女学生是孟亦台负责的,不等陆久安详问, 她便主动说道:“是这女学子自己不愿意继续读书的。”
说这话的时候, 孟亦台还觉得颇为可惜。
“难道是她觉得自己不适合读书, 因此不想拖累家中父母?”陆久安猜测。
“恰恰相反。”孟亦台叹了一口气, “他们家境尚可,这名学子也聪慧过人,算术识字已经融会贯通,几次考试都在班级里名列前茅, 正是因为这样, 她觉得学到这些已经足够了。”
陆久安沉思片刻,扶着案桌走出来:“把那名学子的地址给我。”
孟亦台立即明白他的意思,陆大人这是准备亲自去一趟。
桃花村离县城只有五公里的距离, 去梨家湾会途径此地,当时修河道陆久安不知道从这儿走过多少趟, 乘马车慢悠悠的半个时辰也能到。
桃花村因为一大片桃林而得名,在官府补贴应平改造农家乐发展旅游业的时候,桃花村的里正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他深知一条平坦道路的重要性,动员村民一起出钱铺了一条直达村口的水泥路。
之后又按照县城的城市规划,在村子设垃圾桶,清理臭水沟,整理杂草......这样雷厉风行的改造后,桃花村焕然一新。
陆久安也愿意给这样的村子机会,不仅给桃花村颁了文明村的荣誉旗帜,还让陆起刊登在每日要闻中,为桃花村引流招客。
韩致打发了马夫,自己坐在车前挥动马鞭。
将军大人赶的马车自然是又平又稳。
“韩朝日。”陆久安推开车门抱住他脖子,往他嘴里塞了一瓣橘子。
韩致叼住他手指细细地舔舐研磨,一瓣橘子叫他吃得缱绻又色·气,陆久安抽·出湿答答的手指,把黏糊糊的涎水尽数抹在韩致脸上。
韩致眼神一暗,见四下无人,把作乱的陆久安环着腰抱在怀里,狠狠咬着嘴唇欺负了一番,直把他亲得手脚扑腾弱声告饶。
陆久安缩在他胸前大口喘气,末了意有所指地踹他一脚:“胆儿挺肥啊,光天化日之下升旗敬礼。”
男人额上青筋一蹦,难以自持地闷哼一声,他咬着下颌费力地压下袭上心口的欲.火,危险的眼神直把陆久安盯得头皮发麻。
陆久安识时务者为俊杰为俊杰,赶紧举手投降,并排坐在韩致旁边,慢悠悠地问:“你觉得这水泥路怎么样。”
韩致手里拽着缰绳,扯着嘴角笑而不语,仿佛在说他说明知故问。
陆久安摸着下巴道:“军粮运到边关需要多久?”
韩致回头看他一眼:“短则两月,长则半年。”
行军打仗,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可见其重要性。而韩致之所以说时间不定,是因为大周运到云落的军粮有两批。
一是由朝廷户部划拨,从国库粮仓所出,晋南离边塞路途遥远,路上消耗的时间就要长一些,另一批则是从鱼米之乡直接供给战场,三年前韩致奉命来江州审查的军粮失踪案,就是从湘阳运出来的。
不管是两个月还是半年,作为重要战略储备物资的军粮,最消耗的其实在路上,假如前线得一份粮草,运输途中少不得要消耗两份粮草,若是及时送达还好,要是粮草跟不上军事所需,战事也会受到严重的影响。
陆久安漫不经心地道:“我把水泥配方交给你,你拿去进献给陛下吧,到时候把陆运铺成水泥路,可以大大节省军粮运输的时间。”
韩致半响不言。
陆久安奇怪地用手肘撞了撞他:“喂,说话。”
韩致盯着他的眼睛里似有绚丽的亮光闪动,沉默片刻后,方才慢腾腾道:“好。”
马车很快到达目的地,呈现在两人眼前的,已经是一个全新的桃花村。
不愿返回学院的女学子名温鸢,他们家在一片茂密的竹林后边,屋子外面围了一圈高高的栅栏,陆久安从马车下来,叩响了门扇。
“谁啊。”屋内传来脚步声,接着房门打开,走出来一个腰间缠着粗布的妇人,手里还有细碎的草屑。
看到陆久安的那一刻,妇人双眼里迸发出强烈的惊喜,朝屋内大喊道:“是陆大人!”
她把双手在腰侧擦了擦,忙不迭地拉着陆久安往里面走去:“陆大人快快往里请,我给你倒杯水来。”
倒是把陆久安身后的韩致给忽略得一干二净,韩致不以为杵,气定神闲地跟了上来。
屋内早已忙作一团,擦板凳的,端水的,送果子的,这家人把家里所有的好东西都搬出来,深怕招待不周,叫突然造访的县令大人败兴而归。
等一切准备就绪,温父才拘谨地问道:“不知道陆大人有何事?”
陆久安被热情的温母按在主位上,无奈笑道:“也不是什么大事,就是来找一下温鸢。”
温父温母不是傻的,前两日孟夫子刚走,后脚陆县令就来了,所为何事一目了然。
“温鸢在后山饲养葡萄藤,我们去叫一下她。”
在客厅等待的陆久安百无聊赖地左右环顾,突然注意到帘子后面微微一动,随即走出来一个大腹便便的中年人,目不斜视地在另一张桌子落座,旁若无人地捧着手中的茶盏细细地嗅。
陆久安不着痕迹地看了一眼就收回目光。
想来是外地来的游客。
因为桃花村声名大噪,虽然还不到开花的季节,慕名而来的人只多不少,桃花村的很多农户都听取官府建议,把家里改造成了民宿,住进来一些客人也不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