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在古代当策划(332)

作者:满座江南 阅读记录

陆久安微不可查皱了下眉头:“可有打探到是哪位上官吗?”

“督察御史刘善清刘大人。”

刘善清——昔日被任命为巡抚使调查赈济粮,曾有过一面之缘。

也是他在天子面前求情,秦家父子三人才得以洗脱罪名,重开药馆救世济民。

陆久安对这位大人很有好感。

时间紧迫,他立刻回县衙脱下一身满是灰尘泥浆的束袖褐衣,换上官服,点了两支训练有素的衙内精锐,整冠束发,乌泱泱往城门一排,列队欢迎。

少顷,车马呼啸而至,几十名身材高大面容冷肃的侍卫佩刀环绕四周,以合围之势将两辆马车护在其间。

陆久安表情未变,走至队伍前:“应平县令陆久安恭迎刘御史大驾。”

侍卫从中间缓缓退开,空出条容一人可过的通道,第一辆马车的门帘掀起,刘善清走下来,脸上露出一个罕见的笑容:“陆小县令,久违。”

陆久安不着痕迹扫了一眼刘善清背后一眼。

这位刚正不阿的御史大人穿着彰显身份的绯色红袍,其上绣云燕,腰间束以银钑花带銙革带,而与之格格不入的是,他的背后背着一根长条状物品,用不起眼的灰色麻布包裹,显得非常突兀。

什么东西,是长条状的,需要伪饰过后,由督察御史亲自背着?

陆久安心里暗自猜测着,将刘善清迎入城。

两位大人走在前面有说有笑,后面的佩刀侍卫们对视一眼,面上不显,实则心照不宣用眼神打起了暗语。

“这个县令什么来头?一路走来,督察御史何时笑得这么和颜悦色过,看着像是对他青睐有加的样子。”

“别问我,我也是一问三不知。”

“说起来,这县令带过来的衙役又是怎么回事?一个个不苟言笑的,望过来的眼神跟猎豹逮着猎物似的。喂喂,我们几个才是从禁卫军临时拨来当侍卫的好不。”

“别问我,我也是一问三不知。”

“还有我没看错的话,刚才走过的那名衙役手里牵着的是狗吗?”

“是狗。”

“真是见了鬼了。为什么看到这群衙役,会给我一种看到雪拥十二骑的错觉,一个弹丸之地的小役。”

“……”

“啊!我突然想起来一件事,今年禁卫军要退下去一拔人。平时地方上培养的人才,届时要从四面八方举荐输送到京城,以供朝廷选拔之用,你说,要是这群衙役去,会不会全中?”

“闭嘴,县衙要到了。”

县衙大开,一阵阵辛辣浓郁的气息铺面而来。

衙役平静的脸色终于有了些变化,喉咙悄悄滚了滚。

是火锅!

刘善清掩着袖子一连打了几个小小的喷嚏,在门口站定了,左右环顾,感叹一声:“短短几年,应平变得本官都快不认识了。”

“陆小县令,你果然让人刮目相看,既有林凌霄之姿,早晚遇雨成龙。”

遇雨成龙什么的,不是你我说了算,是圣旨说了算。陆久安笑着,表情不变:“听闻御史大人是章南人士,饮食偏好酸辣,县署已备好午饭,请随下官前往就食。”

刘善清上一次身为督察御史暂兼巡抚史两职,案子肃清后,巡抚使的职位便不复存在。

然而这一次更了不得,被授予钦差之命外出办案。

对于这次办的何事,刘善清只道非常重要,至于具体什么内容,席间陆久安旁敲侧击一番,刘善清三缄其口,只字不提。

陆久安聪明地不再过问,只老老实实招待客人,用一道火锅把刘善清吃得直呼过瘾。

督察御史果然事务繁忙,他只是路过应平,不作停留。用过午饭后,道完谢就匆忙告辞。

来去快得像一阵风。秦昭从鸿途学院赶来也未能见其一面,言语之间颇为惋惜。

马蹄扬起一阵烟尘滚滚,很快消失在尽头。

陆久安提着衣摆转身跨过门槛:“人都走了还看什么。你今日怎么从观星社回来了?”

陆起道:“我原想着御史大人来应平,可以收集一点新闻素材。御史大人此番出京,也不知所谓何事,他周围跟着的一圈戒备森严的侍卫看着也不简单。”

确实不简单,虽然刘善清没说,但从交谈间的只言片语中,陆久安心里已经有了一个猜测。

“大人,你知道吗?”

陆久安没有回答他,反而压低声音,神神秘秘说起另一件事:“你猜一猜他背上背的是何物。”

陆起愣了一下,捏着下巴仔细回想片刻:“不知道,包裹得严严实实的,谁都不让碰一下。”

“我知道。”陆久安靠过去,凑到他耳边,“尚方剑。”

陆起大张着嘴,不可置信:“天子亲赐的,那个尚方剑?大人如何得知?”

“小声点。”陆久安把拽进书房,“啪”一声关上房门,“我用磁石试过了,铁器。刘大人一个堂堂督察御史,吃饭的时候都要将其背在背上,不假人手,这么宝贝的东西,还能是什么?”

天子直授钦差,亲赐尚方剑,面剑如面君,享有先斩后奏的绝对权力!

再联想最近发生的事,那么督察御史要办什么案子,答案已经呼之欲出。

定当与烈士抚恤金有关。

七月底,距离督查御史离开两月有余,漫山遍野的瓜果成熟,应平突然恢复了它该有的热闹,往来交易的商客络绎不绝。

陆久安便知道,他的猜测应验了。那场无声无息燃起的硝烟,在他不知道的地方,又无声无息地熄灭。

一切尘埃落地。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