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古代当策划(413)
陆久安拿起第一份名单,只见上面写着:
“卫琴,女,晋南奉河县人,家住阳谷村,虚岁41,四肢健全,家里只剩一人,不识字,能干粗活,鞋底纳得不错。”报告后面,写明了流浪的原因。
陆久安夸奖道:“办得不错,有赏。”
赵老三立即眉开眼笑。
这是一份非常合格的调查报告,个人身份、家中亲属、可有傍身技等内容一应俱全,后面的报告也都是按照这种标准书写的,清楚明了。
陆久安又接连看了几份,指着一处不太明白的地方问:“你这个上面写的,家产一夜散尽无以为继是怎么一回事。”
赵老三凑过来看了一眼:“哦,这个啊,属下还有一点印象,说是家宅让人收走了,具体的就不清楚了,对方不愿多讲。”
陆久安听了也只是淡淡点了个头,未置一词。等看完所有报告,赵老三满怀期待地问:“大人,接下来还有什么部署?”
陆久安道:“你们的任务已经完成。”
“别赶我们走啊大人。”一旁的刘卧急忙表忠心,“属下愿为你效犬马之劳。”
陆久安:“……”
哎,这刘卧,陆久安简直不知道该说他什么好了。
“一人不侍二主,告诉你多少次了。”陆久安道,“凡事要动脑子,谨言慎行。你以为还是应平么,在这天子脚下皇城之中,到处都是达官贵要。你要是再这么口无遮拦下去,早晚祸从口出。”
刘卧笑得没心没肺,也不知道听进去了多少。
陆久安总觉的自己是在对牛弹琴,多少有些郁卒:“也不知道当初把你从应平提拔上来是好是坏。”
他给每人发下一笔赏银:“五城兵马司对城内情况最为熟悉,所以才找了你们来。现在事情办完了,还拘着你们,指挥使该说我得寸进尺了。来日方长,你们回去吧。”
赵老三等人走后,陆久安抽出其中几份名单,唤来衙署里三个长得人高马大的侍卫,吩咐道:“这几人是好吃懒做的,将他们遣送回去,交给当地官府好好改造,若是屡教不改,该惩罚就惩罚。”
接着,他又抽出几张名单,给了三个长相和气的侍卫:“这几人只是出门在外暂时遇到了困难,你们负责送回家。到家了他们会补上路费,你们照实收取,不得有半分讹诈,若叫本官知晓了,革职处理。”
而那些无家可归的,就帮他们找个杂活,能够安身立命即可。
“还有缺胳膊少腿的。”韩致翻了下剩余的名单,“扫地也得有手,店家愿意收吗。”
这群残疾人有男有女,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被拒之门外。
事实上,陆久安一开始对这群人也是无计可施,后来想到现代那些身残志坚的人,靠着街头写字,盲人按摩等特殊工作不也活得好好的,心里又有了主意。
他见了这群人,先是直言不讳地告诉他们,官府不会一直供养他们,要想活命,就只能自食其力。
接着话锋一转:“不过我们为人父母官的,自当为民请命,所以也不能完全置你们于不顾,本官可以做主寻人教授你们一些傍身的技能,你们可愿意学习。”
一番恩威并施,这群人果然急不可待地答应下来,跪在地上对着陆久安千恩万谢。
随后陆久安便在衙署专门辟了一块儿地,请来不同的工艺师傅坐馆教授,当然也不能免费教,由官府先行垫付,等这群人学有所成赚了钱后再慢慢归还。
陆久安按不同的情况分门别类安置好,到了最后,就只剩下没有劳动力的小孩以及体力不支的孤寡老人,这两拨人站在一个院子里,整一个弱势群体。
“这下又如何是好啊。”有下属问。
如何是好?当然是建立孤儿院和养老院了。
其实在这之前,以朝廷的名义建立这种类似于社会福利院的机构是有的,不过因为开销巨大以及中人谋私,慢慢的就名存实亡,以至最后销声匿迹了。
陆久安上奏此事时,一如既往地招到了反对。不过因为有漳州知府这个前车之鉴,这一次,陆久安很轻易地就说服了永曦帝和各位官吏。
五月,大周各地正式建立孤儿院和养老院以恤孤幼,收养弃婴。凡民有15岁以下,60岁以上单老孤稚不能自存者,皆可前往。
两个福利院提供宿舍,医疗等基本的保障,除此之外,孤儿院还另设学堂,负责教书育人,直至成年。
于此同时,为了防止出现中饱私囊,逋负侵吞的贪默事件,朝廷从上至下制定了一条严格的监管制度,不仅需要府州官吏查勘,朝廷也会专派御史下到地方,进行不定期的巡视。
期间,云落城传信韩致:雪拥十二骑掌握了挞蛮一些新的动向,镇远将军决定回边陲议事。
第208章
自从位列五品之后, 陆久安就有了上朝参政的资格,他是文官,站在左列, 与身为武官的韩致彼此只隔了几个身位, 众臣议事时,只需稍稍一抬头就能和韩致眼神交汇。
然而他与韩致以文臣武将并列朝堂不过短短一个月, 还没来得及好好享受携手共治的日子, 韩将军就离开了晋南。
不过对于朝会, 陆久安连续上了两个月余, 体会了一把什么叫比鸡起得早,比狗睡得晚,再也没有了以前电视剧里的滤镜,如今心里只剩疲惫。
大周王朝规定五日一小朝,十日一大朝, 到了永曦帝这一代, 因为他勤于政事, 朝会时间更是缩至三日一小朝, 五日一大朝。
每逢朝会日,天边曙光未现,陆久安就得地从床上起来,更衣洗漱, 整理仪容, 赶到点卯前到午门集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