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之敦肃皇贵妃(121)
她拽了拽四爷的衣袖,把今日去松鹤清樾请安发生的事情毫无疏漏的说给四爷听。
说完,年淳雅还很是疑惑:“爷,妾身记得,妾身与和嫔娘娘并无交集,您说和嫔娘娘为何要帮妾身?”
今日若不是和嫔开口,指不定她见不到太后。
四爷眸色微闪,回答的很是迅速:“不知。”
被四爷抱在怀中的年淳雅并未看到四爷眼神闪烁的模样,但四爷如此之快的回答,让年淳雅不禁想起了一件事。
她灵动的眼珠子稍稍一转,就伸出了试探的小脚脚:“爷与和嫔娘娘......啊。”
话刚起了个头,脚就被四爷用力的握了一下,年淳雅一个错不及防就叫了出来。
“雅儿。”
四爷紧抿着薄唇,下颌紧绷,语气微沉:“不可胡言乱语。”
她历史学的并不好,但对于历史上有些真真假假的八卦,反而好奇的很。
历史上记载的雍正和康熙爷的和妃瓜尔佳氏好像有些什么,后来和妃还曾抚养过弘历。
且看四爷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模样,倒是让年淳雅更加坚信史书上的这一记载。
只是四爷难得用这般不悦的语气和她说话,年淳雅此刻即便再心痒难耐,也不敢在这个时候去在老虎嘴上拔毛。
她委委屈屈道:“妾身知错。”
四爷垂眸,看她委屈的模样,心底一软,难得解释:“这话在爷面前说也就罢了,若是让旁人听去了,再传到皇上耳中,难保不是一件祸事。”
“至于爷与和嫔,什么事都没有,日后不许再妄加揣测。”
而关于当年和嫔选秀时,差一点就成了他的格格一事,四爷绝口不提,也没有了提起的必要。
年淳雅点了点头,又犹豫道:“那和嫔娘娘那里,妾身是不是该送份谢礼过去,毕竟今日妾身承了和嫔娘娘的一份情。”
四爷轻轻揉着她的脚,漫不经心道:“爷会让苏培盛备下厚礼,你让人送去就好,日后见到和嫔,不必亲近,只需不失了礼数即可。”
“妾身明白了。”
一件心事解决,年淳雅的心情稍稍好了些许,可当她的视线又落在那玉如意上时,心情陡然又沉重起来,脸皱做一团:“这玉如意......”
玉如意摆的位置很是显眼,四爷想看不到都不行,在看到玉如意的第一眼,四爷就认出了这玉如意本是前些年皇上给太后贺寿寿礼中的其中一件。
虽然这玉如意很是贵重,但对于见惯了好东西的太后来说,不算得什么。
四爷没什么心理负担:“长者赐,不可辞。既然是太后赏赐,你便安心收着。”
只不过令四爷好奇的是:“爷竟从来都不知道,雅儿还会蒙语。真是让爷好生惊讶。”
一提起这个,年淳雅就心虚的咽了口口水,而后装的一脸无辜的眨了眨眼睛:“爷也没问过妾身啊。”
四爷哼笑:“那爷现在问,雅儿还会些什么?”
年淳雅用手指点了点四爷胸膛:“妾身什么都告诉爷了,那就没有惊喜了,自然得爷自己慢慢发现。”
四爷挑了下眉梢,不置可否:“太后那里,去的也不可过于频繁,免得扰了太后清净,每五日去请次安便好。”
考虑到这次行宫避暑,来的人员和关系都比较复杂,四爷又捡了些重要的人和事一一给年淳雅说了说,最起码日后再见到谁,能做到心里有数,不会被谁给坑了。
年淳雅明白四爷的用心,听的很是认真,不明白的地方还会问。
时间不知不觉的溜走,等四爷停下,屋里已经有些暗沉了。
.
梨花伴月,和嫔看着年淳雅让人送来的厚礼,什么也没问,就挥手让秋筠退下。
和嫔的宫女冲着秋筠离去的背影哼了声:“这年侧福晋也太没规矩了,您帮她得见了太后,她才能得了太后的青眼,如此大的恩情,不说亲自来,竟只是派了个婢女送些礼。”
和嫔低头继续绣着翠竹扇套:“不来便不来吧,左右是本宫愿意帮的,她承不承本宫的情,都没什么关系。”
再说了,她帮年氏,看的是他的面子。
那宫女没再说什么,转心坐在和嫔身旁的小杌子上劈着丝线:“您绣一会儿便罢了吧,省的伤了眼睛,皇上今日一早就让人来传话,说要来用晚膳,还是要早些准备着的好。”
和嫔刺针的动作一顿,“知道了。”
秋筠回去后,年淳雅不放心的问:“和嫔娘娘可有为难你?”
她自己也知道让秋筠自己去送礼,着实是有些失礼,但四爷这么吩咐,她只能照办。
秋筠忙摇了摇头:“和嫔娘娘很是和善,并未为难奴婢。”
年淳雅这才放下心,赏了秋筠后,便把这件事给抛诸脑后,问起这行宫里有什么景色好的地方。
秋筠在行宫里待了有些年,对于行宫的景色也是熟悉的很,当即就开始一一介绍:“行宫内共有三十二景,每一处都是皇上亲自赐名。其中行宫北面是草地和树林,皇上等闲时候会去那里赛马。西北面大多数是山景,紧挨着行宫外围,建立了许多寺庙。湖泊则是集中在东南,大大小小的湖泊共有八处,分别是银湖,镜湖,半月湖等,每处湖泊都有自己独特的美。”
“至于主子们住的宫殿,都集中在行宫南面,离湖泊不远,赏景也方便。”
有了秋筠这个活地图在,加上行宫里山水环绕,清凉不已,年淳雅就不再窝在屋里,而是几乎天天出门游玩。
玩的同时,还不忘算着日子,去给太后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