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清穿之敦肃皇贵妃(188)

作者:青丝叹 阅读记录

四爷知道人在不平静的情况下是容易出错的,所以他强迫自己闭上眼睛,在年淳雅轻柔的抚摸下,不知不觉的睡了过去。

但四爷心中到底存了事儿,还不到两刻钟,就清醒过来了。

他难得的同年淳雅说起朝堂上的事情,也是头一次隐晦的在年淳雅面前表露出来自己的野心:“爷谋划兵权许久未曾如愿,老十四倒是趁青海叛乱捡了个漏。”

其实他明白,皇上此举是有制衡他的意思,但就怕老十四才是皇上心中中意的继承人选。

年淳雅状似无意的问:“妾身还从未去过青海,那里离京城远吗?”

四爷把玩着腰间玉佩的动作顿住,忽然间想明白了什么似的,笑着回答:“自然不近,即便是快马加鞭,不眠不休,也要两三日的功夫。”

越是这种时候,坐镇京城才稳妥,远离京城,就是有兵权,可若是京城发生些什么,那也是鞭长莫及。

想明白后,四爷的心情瞬间回温。

年淳雅掩藏笑意,深藏功与名:“妾身饿了,让人传膳吧。”

“好。”

用完晚膳,四爷迫不及待的回了书房,和邬思道在书房讨论当前局势,一夜未眠。

而后没过几日,年羹尧升官,从四川巡抚晋升四川总督,职权范围在民政之外又增加了军政。

也就是说,年羹尧手中有了兵权。

四爷大喜过望,书房的门又一日未曾打开。

随着皇上年岁渐长,身体状况每逢愈下,京中局势越发紧张,四爷每走一步路就万分艰难。

平日什么都不做都会引来皇上的猜忌,若是稍有动作,一旦不如皇上的意,就是一通训斥。

有四爷在前面遮风挡雨,年淳雅的小日子过的再悠闲不过了。

平日养养孩子,在屋里弹弹琵琶,做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日子过得很快。

每当这个时候,年淳雅就会感叹古代后宅的女子为什么非得要一个孩子了,因为孩子能缓解寂寞,打发这漫长又无趣的岁月。

康熙五十七年腊月,出了仁宪太后的一年孝期,皇上册封了几位后妃,三阿哥弘时的婚事也提上了日程。

近几年皇上不曾选秀,一些早就适龄的女子在禀报所属旗主后自行婚嫁,只有一些地位比较重要的,关系着皇上用来平衡势力的女子,才是皇上亲自赐婚。

弘时虽是皇上的孙子,但皇上的孙子有多少,自己都记不住,除了废太子的长子弘皙,余下的孙子中能入皇上眼的寥寥无几。

所以在弘时的婚事上,四爷的话语权还是比较大的。

前提是四爷选的人选不会让皇上觉得四爷有结党营私的念头。

斟酌了大半个月,四爷拟定了一份名册,分别给正院,雅园和蘅芜馆都送了一份。

给正院和蘅芜馆是应该的,一个嫡母一个生母,都有参考选择的权利,但给了雅园,众人就不大理解了。

年淳雅拿着册子,也不理解:“三阿哥的福晋人选,妾身不适合插手吧?”

四爷逗弄着福宜,声音里含着笑意:“无妨,你也是弘时的庶母,没什么合适不合适的。”

福宜快满八个月了,早已长了两颗小米牙,拿着什么都想咬。

四爷用布老虎逗他,他趴上去就把布老虎咬的满是口水。

四爷看的洁癖犯了,夺过布老虎扔到一旁,给福宜擦着口水的同时还不忘认真教导:“布老虎脏,不能咬。”

福宜瞪着圆溜的眼睛,啊呀了一声,张口就咬上了四爷的食指,两颗小米牙还在上面磨了磨。

四爷浑身僵硬,想把手指头拿出来,却怕一个不小心动作大了伤着福宜,于是一动不敢动的向年淳雅投去求救般的视线。

年淳雅把名册丢在一旁,也不帮忙,就看四爷的笑话:“福宜正在长牙,看见什么都想咬,您不许他咬布老虎,就只能咬您了。”

最近几个月,四爷的心思都在朝政上,每每来雅园都是入了夜,那时候福宜已经睡了,父子俩见面的次数少的可怜,更别提相处了。

好不容易有次能培养父子感情的机会,年淳雅当然不会轻易插手。

年淳雅不帮四爷,四爷就只能自己哄着福宜松口。

也不知道是不是这根磨牙棒太合格,福宜不太给四爷这位老父亲的面子。

最后还是年淳雅出马,用一碗蛋羹把四爷手中从福宜的口中换了出来。

福宜胖乎乎的,胃口也好,一小碗蛋羹,吃了一大半然后被年淳雅哄睡。

“福宜还小,就能吃蛋羹了?”

四爷不懂养孩子,在这上面从未上过心,但他也知道弘时几个在福宜这么大的时候,还是只喝奶,不吃辅食的。

年淳雅轻拍着福宜,小声道:“妾身问过太医了,太医说适当的添些好克化的辅食对身体好。”

四爷瞧着福宜白胖健康的样子,不再过问,而是从袖中抽出一封信递到年淳雅面前:“亮工给你写的家书。”

私底下年羹尧和四爷常通密信,但年羹尧心思粗,只记得给年淳雅搜罗些好东西送来,家书却是不常写的,一年最多一封,内容也只是普通的问好。

年淳雅拆开扫了两眼,倏地叹气:“妾身与二哥许多年未见了,也不知何时才能再见。”

和年希尧仅见的一面,还是因为年希尧调任回京述职。

年羹尧却一直在外任职,此次升职总督,因为没有变更任职地点,也就没有让他回京述职的旨意。

四爷安抚道:“至多三年。”

年羹尧已经在四川待的够久了,若是一直待在四川,想来皇上也不会放心的。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