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之敦肃皇贵妃(198)
可惜还是提醒的晚了,福宜一个不注意,就撞到了来人的腿上。
来人是大人,重心稳,自不会被一个小孩子撞倒,福宜却一屁股坐在了地上。
福宜坐在地上,一脸的呆滞,玉露慌张上前,把福宜抱起来,从上到下的检查了一遍,看福宜有没有受伤。
见福宜身上没有半分伤痕,重重的松了口气:“阿哥小心些,您要是受伤了,侧福晋会心疼的。”
福宜摔了一些,倒是没哭,听玉露这么说,还很认真的点了点小脑袋:“知道了。”
玉露抱着福宜,给来人施了一礼:“奴婢见过三福晋。”
福宜跟着叫了声三嫂。
董鄂氏客气的叫了起:“玉露姑姑请起,是我没注意到六弟在这里玩耍,害的六弟摔倒......”
玉露虽没主动提及,但也没接受董鄂氏的道歉:“您客气了,不过是个小意外而已,况且六阿哥也不曾受伤,您不必放在心上。”
她和金风一样,对三福晋都没什么好印象。
往日遇到了三福晋,都是按照规矩见了礼就离开的。
董鄂氏好似过意不去,非得跟着玉露一起,去见年侧福晋,当着年侧福晋的面儿赔罪。
刚入府时,是她不知天高地厚,经过这么久的观望,她算是切身体会到了四爷对这位年侧福晋的看重和上心。
故而董鄂氏早就收起了那点不合时宜的傲气,在雅园的事情上,做到了礼数周到,态度恭敬。
玉露拗不过,只好带着董鄂氏去了年淳雅所在的凉亭。
听完玉露叙述的前因后果,年淳雅笑道:“小事而已,说到底还是福宜太顽皮了。”
董鄂氏的目光落在老老实实坐在年淳雅身侧的福宜身上,颇有些艳羡:“六弟纯真可爱,叫儿媳好生羡慕。”
她去岁大婚到现在,也有大半年了。
夫妻感情经过钟氏的事情,变得越发浓厚,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她至今都不曾传出喜讯。
不止李侧福晋私下里催促了不少次,就连她额娘递的书信中也没少提及。
年淳雅自然明白董鄂氏的困扰,但她的困扰与她无关,她没打算多问,自然而然的转移话题:“这个时候,三福晋是要去哪儿?”
大中午的,日头正大着,若非福宜不肯午睡,闹着要出来,年淳雅也不会出现在这儿。
见年淳雅不接声,董鄂氏掩藏住心底的失落,勉强道:“儿媳刚服侍了额娘午睡,正要去慈云普渡上柱香。”
慈云普渡是圆明园中类似佛堂的地方,里面供奉了佛祖菩萨,自然少不了送子观音。
年淳雅颔首:“那你快去吧,我也该带着福宜回去了。”
董鄂氏目送年淳雅离去,带着丫鬟碧珠顺着树荫往慈云普渡而去。
碧珠给董鄂氏撑着伞,见董鄂氏情绪不高,想了想,说:“福晋不必急,奴婢打听过了,年侧福晋入府后也是好几年未曾开怀,一开怀就给王爷生了个阿哥,还是这般健康伶俐,可见好事多磨。”
至于年淳雅夭折的那个小格格,早就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雍亲王府之外的人少有人记得,府里的人知道却轻易不会提起。
也就导致了董鄂氏和碧珠并不知道六阿哥是年淳雅的第二个孩子。
董鄂氏的心情并未因碧珠的话好上多少:“方才在额娘那儿,你也瞧见了,额娘十句话里有九句不离孩子。就算我真的不急,恐怕难以应付额娘。况且......”
来圆明园前,阿玛给她递的信中隐晦的表示,皇上似乎有意让各位王爷上折子请立世子。
若是她在这个时候怀了身孕,是不是会多给三阿哥添一点砝码?
况且只有有了孩子,才算是真的在雍亲王府站稳了脚跟。
无论如何,怀有身孕,对她而说是百利而无一害的。
.
白天发生的事,四爷很快就知道了。
晚上来上下天光,第一件事就是检查福宜有没有受伤。
尽管苏培盛已经禀报过了,但四爷只有亲眼看过才能放心。
检查完,四爷道:“打明儿起,跟着福宜的人再多一倍。”
年淳雅没跟四爷唱反调,顺从的应下:“好。”
四爷一颗老父亲的心,总要得到安慰不是。
福宜白天没午睡,晚上睡的就早了。
四爷亲自把福宜抱到他的房间,再回来时,就见年淳雅身边摆了十来样珠宝玉器。
他挑眉:“大晚上的,这是做什么?”
年淳雅朝四爷招招手,让他上前出主意:“再有半月,就是福晋的三十九岁寿辰,爷帮妾身掌掌眼,看看送什么寿礼才好。”
因为九乃极数,所以这儿的人过寿不过整寿,而是过逢九大寿。
四爷一眼扫过去,样样都是珍品。
这叫四爷不禁想起,五十六年他过寿的时候,眼前这女人可没这般用心给他挑寿礼。
四爷哼道:“爷过寿的时候,你可有如今一半的用心?”
几年相处下来,年淳雅只一听,就知道四爷的小眼儿又犯了,她顺手拈来的哄道:“您过三十九岁寿辰的时候正在仁宪太后孝期,没有大半,但妾身也是很用心的给您绣了个荷包的。虽比不过面前这些死物,但也是妾身亲手做的,哪里就没有如今用心了?”
她这双手,弹琵琶可以,刺绣做女红不行。
即便如此,当年还是跟着金风学了一个多月的刺绣,给四爷做了个荷包。
为了那个荷包,她的纤纤十指上不知多了多少个针眼儿。
某人当时收到荷包的时候眼睛都笑弯了,现在反而翻起旧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