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之敦肃皇贵妃(218)
“约莫还要两三日吧。”
年淳雅惊讶道:“这么快?”
召年羹尧回京述职的圣旨十日前才下发下去,按照八百里加急的速度,年羹尧估计是一接到圣旨,就收拾起来动身了。
说起这个,四爷很是满意:“亮工一路快马加鞭,未曾怠慢。”
敏锐的捕捉到快马加鞭四个字,年淳雅很是松了口气,看来是没摆谱儿,不然四爷提起年羹尧语气也不会这么轻松。
心里头的大石头落了一半儿,年淳雅这病好的也就快。
年羹尧到京,年淳雅正好停了药。
养心殿,年羹尧回京之后直奔皇宫面圣:“奴才参见皇上,吾皇万岁万万岁。”
四爷笑着扶起年羹尧:“亮工一路回京,风尘朴朴的,着实辛苦了。”
“此乃奴才本分,不敢言辛苦。”
年羹尧恭恭敬敬,做足了臣下的样子。
四爷大笑着拍了拍年羹尧的肩:“你和贵妃不愧是亲兄妹,就连说的话都是一模一样。”
一提起年淳雅,年羹尧只有恭敬的脸上表情丰富了些许:“奴才三年未曾回京,不知贵妃娘娘可好?”
“贵妃好着呢,自打知道你要回京,没少在朕跟前问你的消息。”四爷说着,指了指椅子,示意年羹尧坐下,自己坐回了御案后,“你们兄妹的感情倒是极好。”
年羹尧笑的真诚:“贵妃娘娘比奴才小太多,娘娘小时候,奴才时常带着娘娘玩儿,感情自是深厚的。”
所以这也是为什么他愿意听年淳雅的话,收敛自己的脾气。
而且他觉得妹妹说的很对,自古功高震主,卸磨杀驴的事儿屡见不鲜。
要是他现在立了功还不谦虚一点儿,万一惹的皇上忌惮,令皇上清算他,他没了命事小,届时福宜阿哥可就没有强有力的母家帮衬了。
他还想着帮福宜阿哥登上皇位,届时的皇上身上流着年家的血脉,年家一定会比现在更上一层楼。
想到这儿,年羹尧收了脸上的笑,起身跪下,从袖口里掏出兵符,双手捧着举过头顶:“皇上,如今青海战事已平,这兵符,奴才自当物归原主。”
年羹尧上交兵符这利落的模样,四爷大为震惊,震惊过后就是对年羹尧的满意。
满朝文武,像年羹尧这般不贪恋权势,忠君为国的忠臣,已经不多了。
君臣二人来回谦虚推攘了两次,见年羹尧上交兵符的态度坚决,四爷从善如流的收回兵符,毫不吝啬的赏赐了年羹尧许多瓷器珠宝,珍贵玩物,并当着年羹尧的面儿让人去永寿宫传召贵妃。
“你与贵妃许久未见,趁着今日这机会,咱们一家人一起用个膳。”
年羹尧当即跪地,行了叩拜大礼:“谢皇上恩典。”
第119章
年淳雅收拾妥当,带着福惠到养心殿的时候,年羹尧早已在养心殿配殿沐浴更衣完,和四爷面对面下棋。
年淳雅施了一礼,拉着福惠的手上前,就听四爷道:“你来瞧瞧,朕与亮工的这局棋,谁会赢?”
棋盘上的黑白两方呈现出两军对峙的局面,看不出谁输谁赢。
年淳雅嗔笑道:“皇上这不是为难臣妾?您是知道臣妾不擅棋艺的。”
有人在的时候,年淳雅永远记着规矩,不似私底下那还如原来一般的称呼。
这话让四爷想起当年同年淳雅下棋时,年淳雅三番两次悔棋偷子的行为。
四爷失笑:“罢了,看来是朕高看你了。”
话落,福惠松开年淳雅的手,三两下脱了鞋爬到炕上,小脑袋似模似样的看了眼棋局后,认真道:“阿玛赢。”
年淳雅不妨福惠会这么说,便逗他:“你看得懂吗,就说阿玛会赢?”
福惠摇摇头,理所当然道:“因为阿玛最厉害。”
年淳雅无言以对,也不知道福惠对四爷这盲目的崇拜是从何而来,难道是父子天性?
四爷却没想那么多,儿子信任崇拜自己,自己又怎么能让儿子失望呢。
于是不到一刻钟,年羹尧所持的黑子就节节败退。
年羹尧无奈认输:“奴才棋艺不精。”
他虽是正儿八经的进士出身,但对于琴棋书画这些,除了书是下了苦功夫练习过的,其余三项不过寻常。
四爷却极擅长心思权谋,于下棋一道自然精通,年羹尧不是对手并不稀奇。
一局棋下过,趁着四爷吩咐奴才摆膳的功夫,年淳雅给福惠介绍了年羹尧的身份。
康熙六十年的时候,福惠还是襁褓中的婴孩,自然不记得年羹尧。
这般一介绍,福惠惊喜不已:“额娘,这就是哥哥经常说的二舅舅吗?”
年淳雅点头:“是啊。”
再次得到确认,福惠一点都不认生的让年羹尧抱他,缠着让年羹尧给他讲打仗的事情。
对于年羹尧能得到福惠的亲近,四爷略有诧异,福惠年纪虽小,可他身份尊贵,是得宠的贵妃之子,所以并不是什么人都能得到他的好脸和亲近的。
年淳雅似是看出四爷的疑惑,小声解释道:“您别看福惠人小,志气可不小呢,福惠以后可是要做大将军的人,见了二哥自然亲热。”
四爷点了点头:“亮工武艺确实不错,若是日后福惠入了上书房,还想着做大将军,倒是可以让亮工教授福惠武艺。”
话落,年淳雅诧异道:“您是想让二哥留京吗?”
四爷想了想,并未给出确切答案:“日后再说,不急于一时。”
虽然此番战事平定,但若是再有变数,年羹尧依旧要远赴西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