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清穿之敦肃皇贵妃(73)

作者:青丝叹 阅读记录

衣裳是现成的,只是四爷从未研究过女子的衣裳,磕磕绊绊的给年淳雅穿戴整齐,吃上晚膳,已经是一刻多钟后的事情了。

年淳雅累的有些狠,没什么胃口,只草草吃了两口就撂了筷子。

四爷看在眼里,不满的皱起眉头,示意布菜的丫鬟再给她添一些喜欢的菜肴。

年淳雅苦着脸:“妾身真的吃不下。”

“吃不下也要吃,不然身子怎么强健起来?”

四爷不理会她的撒娇,而是提出了交换:“你多吃一些,过会儿爷告诉你个好消息。”

“什么好消息?”

四爷没说话,亲自夹了一筷子竹笋虾仁给她。

年淳雅很想硬气起来说不吃,可是又对四爷口中的好消息好奇的紧,只得苦大仇深的逼着自己吃光了碟子里的菜。

一顿堪比受刑的晚膳结束,年淳雅眼巴巴的望着四爷,四爷也没卖关子,直接了当道:“你大哥昨日回京,今日入宫面圣后给爷递了拜帖,明日会过府一叙。”

年希尧比预计的到京时间晚了大半个月,原本八月底就该到京的,只是交接时多费了些时日,上京的时间自然而然的晚了半月。

四爷看着年淳雅没反应过来的神色,体贴道:“若是你想见你大哥,届时去书房便是。”

外男不得入后院,但年氏去前院书房倒是无妨,左右这两个月来,年氏也没少去。

这个消息对年淳雅来说,惊大于喜。

她对年希尧和年羹尧两兄弟的了解,除了基于历史的表述外,皆是来自原主本身的记忆。

年羹尧倒是好说,根据这两样,她隐约能摸到年羹尧的脉。

年希尧却不同,她对于史书上的年希尧了解并不多,记忆里的年希尧也是个温润寡言的性子。

但这仅仅只是表象罢了,倘若年希尧如年羹尧一般得意便张狂,最后的下场肯定不会比年羹尧好多少,偏偏人家硬是没有受到年羹尧的牵连,他的那一支在年羹尧获罪风波过去后,又重新回到朝堂,受雍正重用。

这其中有多少原因是雍正看在小年糕的面子上,她不得而知,她只知道一点,那就是年希尧要比年羹尧难应付的多。

因为脑子里存了事,第二日郭氏来雅园陪她下棋时,她还是一副神思不属的模样。

郭氏抿着唇,小心翼翼的问:“侧福晋可是没有休息好?”

郭氏的声音拉回了她的思绪,她笑了笑,把手上的那枚棋子扔进棋盒里:“只是在想些事情罢了。”

至于想什么事情,她没说,郭氏也有眼色的没继续问下去,见年侧福晋的大丫鬟金风从外头进来,欲言又止,忙起身道:

“既然侧福晋有事要忙,那奴婢就不打扰侧福晋了,奴婢先回去了。”

年淳雅点点头,叫玉露送郭氏出去。

郭氏带着巧芸离开雅园 时,巧芸的手上多了个黑色的木匣子,里面装了两支精致贵重的簪子。

一支是嵌绿松石金桂流苏簪,一支是珍珠玲珑八宝簪。

无论哪一支,都是极贵重的。

郭氏见过的贵重首饰,从来都是戴在别人头上,躺在别人的妆奁里的。

她有的都是一些寻常的,大多数人都看不上的。

被德妃赏赐给四爷做格格时,她也曾有过雄心壮志,想着总有一天,那样贵重的首饰,她早晚都会有。

却不曾想,有是有了,但却不是四爷赏的。

郭氏轻抚着两支簪子怔怔出神,她从来都没有想过,有一天她渴望得到的,会这么容易就拥有了,而付出的代价,仅仅是陪年侧福晋下了几个时辰的棋而已。

或许,她的选择是对的。郭氏的眼神逐渐变得坚定。

年淳雅过了二门,踏进前院的时候,被前院的奴才引着去了前院的一处凉亭。

凉亭四面开阔,能让人很好的看清楚凉亭里的情形。石凳上坐着一个人,穿着一身月白色常服,很是寻常的装扮。

周围没有伺候的奴才,年淳雅脚步顿了下,也没让金风和引路的奴才继续跟着,自己独自进了凉亭。

年希尧温润的笑着起身,拱手见礼:“侧福晋安好。”

“大哥。”

年淳雅甫一看见年希尧的脸,一声大哥情不自禁的喊了出来,没有她昨晚设想的那样艰难,也忘了自己与年希尧相处时要小心谨慎的想法,而是再自然不过的相互关心。

一句简单不过的问候,一下子就打开了年淳雅的心房。

难道这就是血缘的威力?

“臣瞧着侧福晋的气色不错,想来四爷待侧福晋是极好的。”

自年淳雅嫁入王府后,年希尧就去了广东赴任,在任期间,年希尧不曾回京,兄妹二人也足足有三年未见了。

这次相见,年希尧只一眼,就看出了年淳雅和三年前比起来,大不相同。

明明是同一张脸,但给他的感觉不同。

要认真说起来的话,那就是以前的年淳雅敏感多思,柔弱多情。

如今的年淳雅,则有些豁达的意味,就像是对什么东西看开了。

年希尧心里存了疑惑,又转念一想,觉得女子嫁了人,转变大一些也是有的,更别提他妹妹还经历了丧子之痛。故而便把那丝疑惑给压在了心底,面色如常的问候着。

年淳雅不好意思的笑了笑:“大哥莫要打趣我。”

哪怕年淳雅卸下了防备,可说到底,她和年希尧是不熟的,就算见了面,也没那么多话要说。

年希尧习以为常,他的话也不多,见过了人,问候了一句,就道:

“臣从广东给侧福晋带回了不少舶来品,稍晚一些许是就会送到侧福晋院中。”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