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清穿之种地日常/清穿之五福晋只想种田(10)

作者:迷途未返 阅读记录

安清以为她在故意逗自己,“是吗,那我可要好好瞧瞧,要是发现你哄我,今个可要罚你了。”

说罢,她把旁边的铜镜拿近了些,当看清镜中的自己时,突然愣了下。

好像是有些不一样,尤其是眉眼间多了些成熟的韵味。

这不禁让她想到了两人昨晚折腾到了半夜的事。

胤祺毕竟不是不知事的毛头小子,昨夜虽不算节制,但在这事上着实体贴,整体来说,体验感还不错。

安清很务实,也很识时务,既然已经嫁了过来,那行夫妻之事便也是水到渠成。

在这个朝代,她有自知之明,也没想过去公开挑战什么封建制度,至少对她来说,不现实,也没必要。

满蒙联姻是政治联姻,这桩婚事也早已经不是她一个人的事了。

换句话说吧,就算日后她和胤祺是人尽皆知的怨偶,那两人也只能绑在一起,根本没得选。

既然如此,又何必多此一举,节外生枝呢。

康熙曾评价胤祺这个儿子,说其心性甚善,为人淳厚,雍正也公开表扬过这个弟弟秉性和平,持躬谦谨,可见其品性不错。

而经过昨日,安清对胤祺的性情也算略略有了些感知。

他确实是一个还不错的人,对安清来说,这些就够了。

日后,他给她福晋应有的体面,她替他管好后院,相敬如宾就很好。

*

安清和胤祺从阿哥所出来后,便一路来到太和殿,行完谢恩礼后,又直接绕道朝着乾清宫而去。

乾清宫,东暖阁内。

康熙刚下早朝,便有太监来禀报,说是五阿哥和五福晋过来请安了。

“什么时候来的,他们在何处?”康熙问。

梁九功笑着回:“来了有一会了,奴才瞧着万岁爷您还要一会才能下朝,便让人领到隔壁耳房坐了会。”

康熙微微颔首,“让他们过来吧。”

梁九功忙应了下来,随即摆了摆手,让旁边的小太监赶紧去隔壁请人。

康熙坐在桌案前,手里虽翻着奏折,但思绪早已不在上面了。

说来也是无奈,不管是太子,还是其他几个成婚的儿子,他们的太子妃/福晋也都是由他亲自指定的,却没一个像老五家这个儿媳妇让他这般操心。

前几个月,康熙亲征噶尔丹时,在宁夏又见到了跟在岱布身边伊德日,那小子也不知怎么弄的,好像又黑了些。

康熙当时心里就不由又泛起了嘀咕,老五这福晋不会也……

他本有意派人不动声色去确认一番,但因班师回京后,被朝堂上太多事耽搁了,等科尔沁的送亲队伍来到京师后,他又不好再有什么举动,以免旁人揣测错圣意,再轻待了这个儿媳妇。

就这样阴差阳错,以至于到现在他都没确定这个儿媳妇是否如传言那般。

就在康熙走神之际,小太监领着安清和胤祺走了进来。

听到动静,康熙忙抬头朝门口的方向望去。

两人的身影越来越近,待看清安清的脸后,他悬着的心总算重重落了下来。

还好,没真给老五指个黑福晋。

第5章 五福晋05

对于能亲眼见到历史上‘千古一帝’的康熙,安清自是非常期待的。

说起清朝的康熙皇帝,历史学家眼中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也是一位古代的杰出帝王,更是因‘九王夺嫡’的事件在后世的各种影视剧中被广而熟之。

但在农学家眼中,康熙还有着不为人知的一面——一位高产水稻培养专家。

康熙是古代帝王里唯一一位亲自培育出高产水稻的育种专家,也正是他亲自培育的抗旱水稻,使江南水稻亩产增加一倍,还终结了长城以北不能种植水稻的历史。

在农学圈里,康熙可是有着‘袁隆平之前的袁隆平’称号,可见其地位和影响力。

安清作为一个农学生,对康熙一直都有着相当高的好感度,进而对康熙朝的这段历史也算比较了解。

抛开其他不讲,身为一个帝王,他愿意花十年来亲自培育水稻,再花二十多年的时间在全国推广,这份耐力和韧性,就已经很难得了。

至少可以证明康熙是一位心中装着百姓的有为帝王。

安清和胤祺两人由小太监引着,从乾清宫的配房一路来到东暖阁,踏入殿门后,碍于规矩,她始终微垂着头,跟在胤祺身边磕头行礼。

“都起来吧。”康熙中气十足的声音从上首传来。

“谢皇阿玛!”

两人谢恩起身后,康熙简单问了胤祺几句家常,安清这会总算是有机会窥探千古一帝的圣颜。

怎么说呢,周身的威严和气势很足,但长相却普通了些。

也不能说普通吧,只是没办法归到俊美的行列。

不过,算算康熙的岁数,今年也四十多了,像这个年纪的大叔,外形早已经不这么重要了,重要的是气质。

而康熙一个文武双全,又常年位居高位的皇帝,气质自然不会差。

“老五家的,来到京城可还适应?”康熙突然看向安清,关心道。

安清倒没慌,先蹲了个福身礼:“谢皇阿玛关心,儿媳一切都好。”

康熙微微颔首,又随口和她聊了几句,话题都是围绕她阿爹和家里的事。

安清从头至尾回答的有礼有节,条理清晰,不见任何拘谨慌乱。

不错,倒是个能稳得住的,康熙心道。

这些年,对于老五这个儿子,康熙心里多少是觉得有些亏欠的。

当年他觉得皇额娘膝下空虚,便把老五放在她身边抚养,老人家在吃喝用度上的确是把孩子养的很好,但却偏偏不注重老五的学业。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