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缘令之天青传说(589)
袁天辰和伙伴们,看到一堆泥巴里头,不仅藏着很多小龙虾,还有几条鳝鱼在里面扭来扭去。
邵宇睿问:“把鳝鱼和小龙虾养在一起,它们不会起冲突吗?”
钟正康瞧了一下,周围一群好奇宝宝。
“当然不会,虾和鳝鱼虽然不同种类,但生活习性确实相似,鳝鱼就养在旁边那个鱼塘里,鳝鱼也喜欢钻泥巴,应该是从那边钻过来的。”
第359章 参观淡水养殖场二
邵宇睿见过活的小龙虾,都是洗干净了,才在市场上贩卖,然后做熟了再摆上餐桌,这还是他第一次看见,养殖在池塘里的小龙虾,想伸手抓一只来瞧瞧,却被钟正康拦着。
“钟叔,这小龙虾不能玩吗?”
“这位少爷,您误会了,不是不能拿来玩,是这家伙会咬人,不信你看。”
看见这群小孩子,对小龙虾感兴趣,就扯了一根草,在某只小龙虾身上戳了一下,那只小龙虾,就张开锋利的小钳子,咬着那根草。
“看见没有,这玩意儿咬人可疼了,但是你不招惹它,它就会很听话。”
邵宇睿又问:“这玩意儿这么凶?怎么把它弄来吃啊?”
吴思阳对这个倒是不陌生,前些天还做来吃了。
“这个容易,带手套抓,尽量抓身体,离钳子远一点就行了,你们看就是这样……”
看见一只尾巴露在外面的小龙虾,伸出两个指甲就把它抓了起来。
钟正康看着吴思阳,知道的还不少:“这位少爷,对这方面还挺有研究。”
“我可不是少爷,我只是一个平民,也就是平时经常做小龙虾来吃,做多了就知道怎么弄了。”
看来还是平民子弟,比起富家少爷,更具备生活常识。
袁天辰又想到了一个有趣的问题,一边比划一边说:“我记得有些水产市场,又场得很大的龙虾,那是怎么养出来的?”
“这个问题问得好,少爷说的那种大龙虾,是养在离海水最近的湖泊中,而且还是活水养殖,先开一口人工湖,再把海水引到湖里来,在湖底下开个口子,让水可以流通,这样的养殖方法,不但能养大龙虾,还能养大闸蟹,当然大龙虾的主要产地还是海水。”
“哦,原来是这样。”
这回出来,仅仅是参观了一个淡水养殖场,就长了这么多见识。
“这淡水养殖场最大的好处,除了养殖这些淡水水产之外,就是这些。”说着,还指了一下鱼塘周围的荷塘。
“这些荷花,会在六月至九月间开花,满塘的荷花可好看了,等到莲蓬长成型的时候,花就会谢,将多余的莲蓬摘下来,然后留下长的最好的那个,十月份就会长出新藕,差不多再过个两三个月,就到了收获的时候,这三湖地区的藕汤,在全国都享有盛名。”
一群人看见满塘摇曳生姿的荷花,听着钟正康的讲解,想着藕汤的鲜美味道,别说一群孩子,就连周广雄都要流口水了。
前面的小道上,一辆农用小货车,装着满满一车,刚割下来的稻子,不知道要拖到什么地方去。
梁明明看着满满一车,金黄的稻穗:“我听说这里的粮食,每年可以产三季,质量却比不上北方的粮食。”
“三湖之地,鱼米之乡,被称为南方的粮仓。梁少爷家在东北,必然了解东北产的粮食,虽然质量很高,但是由于天气关系,产量远不比南方来的丰富,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关于粮食方面的知识,不妨回去问一问你的父亲。”
袁天辰接着问:“这些稻田也是我们家的吗?”
“原本应该是,不过,几年前被别人占去了,还有那边的棉花田也是,你们看那一堆建筑,整天关着门,也不知道里面在干什么?”
他们从一望无际的稻田,又转向了钟正康所指的地方,有几片棉花树,然后有一些建筑物,看成色应该没多少年份,就像一间工厂,那房子十分安静,就好像没人在里面一样,和在长宁县发现的差不多。
至于这些稻田,被谁占了去,也不需要多想,不是蒋如兰的主意,就是钱如月的主意,或者是和他们有关的人。
“钟叔,从来没有人进去过那间工厂吗?”
袁天辰还不能告诉钟正康,那些像工厂的房子,可能是假药作坊,专门做些害人的东西。
“那里四门紧闭,从来不见有人出入,少爷看出这是一家工厂?”
袁天辰回答:“只有工厂,才需要这么大的地方来建房子,这大概有多少面积?”
“这一片从前也是棉花地,总共有四十亩地,这附近的棉纺厂,都要来这里进货,后来来了一群人,修了那间工厂,占了一半的棉花地,棉花大量减产,供不应求,他们都跑去别处进货,我有一次找了几个人,偷偷的爬墙看了一下,里面种的全都是玉米,小麦之类的东西,而且还是品质最差的。”
熟知法律的陈学钦,很快就想到,有人非法占用耕地,他琢磨道:“玉米和小麦,除了用来吃以外,还可以用来酿酒,虽然不是高品质的农作物,也用不着这么偷偷摸摸的吧,里面肯定藏着什么秘密。”
钟正康发现跟袁天辰在一起的这帮小子,不论是贵族少爷,还是平民,都是个顶个的优秀。
“敢问这位少爷,您是怎么看出来,这围墙里面有问题?”
陈学钦继续说:“钟叔,现在我不是少爷,我只是一个学生,我是学法律的,据我所知,种植酿酒原材料,都是合理合法的,而且酒业制造销售,可以创造很高的税收业务,只要是合法经营,根本不需要掩人耳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