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降雨(14)
刚好同门师弟过生日,约大家去酒吧街外面的一家私房菜。祝汐收起手机点头说好。
晚风从江面上吹荡过来,暮色四合就变成零星的光点。
吃过饭之后还有人带了桌游,祝汐随便玩了两把。他在这类游戏上一直比别人擅长一些,因为算牌很快,每次就有种好像旁观者的无谓,很快被人换下来。没想到走神到一半听到边上有人在激动地小声聊天:
“你看那个,那边,是不是李信年?”
?
目光下意识跟着往酒吧街出口那边看过去:
昨天看到的海报还挂在那里,确实是很简陋的一张,卷起的边角飘飘荡荡,被潦草地揿在凹凸的墙面上。
只是没想到李信年在自己身边也有粉丝吗?
祝汐本来已经在调出APP看文献,这时候想了想站起身:“想起还有点事,我出去一下。”
-
——不是,怎么能叫“躲”呢。
现在两个人站在迷津门口,虽然李信年自问坦坦荡荡,但站在这种花花世界五彩灯光中间被越来越多看热闹不嫌事大的目光围观,一时还是产生了一种跳进黄河也洗不清的错觉。
何况今晚人确实多到有些出乎意料。
就在这时候又有两个小姑娘顺着人群挤过来,眼看着就要撞到,李信年情急之下先伸手扶了一把,然后立刻听到耳边小声的惊呼:
“李信年——是李信年对吗?”
两个女生的其中之一显然更大方一点,堪堪站稳之后立刻搭话上来:“我们是江大吉他社的!”
“之前你在大学生联赛上的视频,我们好多人都看过!”
“原来你在这里唱歌!”
——她这么一说李信年想起来,之前还在读书的时候确实参加过比赛。
当时类似的大学生联赛不算太正规,非要说的话其实也就是几个学校的相关社团之间的自娱自乐,比赛内容相应地充满了各种整活。
那次他好像是串烧了十来首网络神曲来着……怎么这种东西也会经典永流传啊!
当然对于还在念书的大学生来说,毕业之后依然在坚持梦想(甚至小有成就)显然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这时候两个女生看他的眼神里很明显有点那种崇拜的意味,李信年只好先低头签了两个名,把笔还回去之后再环顾四周,视线里一时居然空荡起来。
人呢。
下一秒小朋友的声音从暗处传过来:“我在这里。”
虽然说是“师妹”,但其实算年龄的话比祝汐还要大上一点。刚才对方过来的时候祝汐就提前侧了点身,没想到同门也会表现出这样的一面。
余光顺势瞟到阴影里一簇簇攒动的人影:很难想象李信年在这个世界里如鱼得水,好像天生就要做目光中心。
然而那一个晚上对方的脸和声音被笼在玄关黯淡的逆光里,又好像确实离开外面普通平凡的尘世很远很远。
哦。那你。要不我们先出去。
李信年终于用目光捕捉到祝汐。这一片实在是很混乱,小朋友站在那里影影绰绰的,一时都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躁动血液的错觉。
生怕接下来还要有什么意料不到的变故要出现,李信年拉了祝汐一把,赶紧压低身形往外移动。
不管怎么说先离开这种是非之地。
到了外面清净下来才感到尴尬,两个人的目光在夜色里交集了一下。祝汐看过来的眼神很平常,李信年松手抓抓头发:“那个,我送你回去?”
第10章
喔。
祝汐不置可否。顿了两秒说:“我室友最近在打新游戏,每天都很吵。”
难怪会在图书馆待到半夜……李信年脑筋转了半圈紧急刹车:那,回家?
之前聊天的时候提起过,祝汐是本地人,虽然双江的房价已经随着城市发展水涨船高,但以祝家父母的社会阶层,在市区有私人房产似乎也是理所应当。
“我妈最近出差去调研了。”
小朋友目光平平地看着正前方,语气听不出什么起伏。
不是,这么大人了难道在自己家还要家长陪吗,李信年差点把吐槽说出口——等等。
这么一来一回终于有点反应过来,联想到刚才见到小朋友时候的场景,思路忽然间灵光一闪:
“我说。”
他有些不确定地问:“你是不是,在吃醋啊?”
但这有什么醋好吃的,有没有天理了。
李信年简直比窦娥还冤,一晚上的工夫仿佛陷入连环奇案还要被逼着自证清白:“我承认是我错了我以后有演出一定第一时间通知你——”
但剩下的又都是什么跟什么啊!
李信年偷偷打量站在面前的人,江边的夜总是很凉,大概是关于“下次演出肯定叫你”的的这部分承诺踩到了得分点,小朋友听到一部分满意的回答,终于舍得抬起眼睛和李信年正面交流。
“李信年。”
像最隐秘的糖分,夜风里糅杂的花香。小流浪放轻声音:“我今晚没——地——方——去——”
行行行好好好我知道了我明白。
但是像祝汐这样的人也会谈类似的恋爱吗。李信年有一刹那想到这个话题。他自己没有过和人交往的经验,倒不是洁身自好。其实身边来来去去的情侣不少,然而在酒吧声色的外衣之下,很多关系实在也不能被定义为“交往”或者“爱情”。
冲动的荷尔蒙,氛围感之下的刺激,酒精或者其他音声营造的场域,虽然不愿意承认,普通人的一生往往随波逐流。
何况男性在这方面确实不太细腻。李信年的思路荡开去一秒:很多时候听着身边那群女孩子们半真半假地抱怨男朋友,以他写歌作曲的共情能力,都实在想不明白里面的很多弯弯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