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她怼遍娱乐圈(166)
值得多提一嘴的就是《我见亲亲多有病》的男主演王衡,向顾盼提出想要跳槽。
王衡之前签的公司不怎么样,属于庙小妖风大的那一类,这次也没能脱离了这场大风波的影响。虽然不至于牵连太深,出几个法制咖,但仅仅只是扫到台风尾也够喝一壶的。尤其是公司“一哥”,也是公司最大的摇钱树,被曝同性恋还滥交。
这种时候,突然爆火的王衡就成了公司的救命稻草。偏偏王衡之前不但不是受捧的那一个,甚至可以说和公司大矛盾没有小龃龉颇多。更巧合的是,他的合约再有不到两个月就到期了。这种要命的关头公司当然不愿意放人,却又不肯拿出诚意,实际的东西不给,只一昧地开空头支票画大饼糊弄人,王衡又不是傻,怎么可能乐意续约?
僵持了几天,大概是公司高层觉得他有点儿不识抬举什么的,又或者不知有什么人在作妖,干脆放弃了和他续约的打算,而是趁着合约所剩的最后这段期限,拼命压榨他的剩余价值。借着他的热度,接各种商演活动,然后踩着他为公司其他人铺路……
顾盼对王衡的意向自然是欣然点头。王衡是靠着她的剧火起来的,天然就比别人多一份香火情,更何况,他的演技在同期当中算是看得过眼,潜力也还有挖掘的余地,最关键的是肯下功夫琢磨钻研,签下来绝对不亏。
华年传媒这里就比较麻烦了。这一块儿的业务相对比较多,暂时还不能连成体系,但每一项又都很重要,不能放置着不管。涉及到的人和事都非常繁琐,哪怕顾盼只是个总揽全局的,具体的事情有下属去办,依旧忙得焦头烂额脚不沾地。
话说回来,最让她用心的,当然还得是她的老本行。华年影业和其他三个板块不同,是在原本工作室的框架上扩充建立起来的。之前她布局搞了一场大风波,干倒了一些公司,那些幕后靠技术吃饭的人少有被那些破事牵扯到的,却因此被动地“流离失所”,她提前就有做好准备,趁机收揽了一大批人才。补足了这方面的缺口,她就有了足够的底气去进一步去“抢肉吃”了。
一场席卷了整个娱乐圈的大动荡,影视界从投资方到制作方到导演演员,出问题的不胜枚举,这就导致了大批的项目不得不无限期停摆,如果找不到人接盘,必然是“流产”甚至“胎死腹中”的结局。而这批项目中,确实有一部分还算不错,具有一定的拯救价值,顾盼盯上的就是这个。
如果还只是华年工作室的话,两年两部大爆剧,再加上几个投资正在拍摄或制作的颇有爆像的项目,可以说绰绰有余了。但已经升格到华年影业,也就只是把场面给撑起来了,想要巩固住现在的花团锦簇,后续必须得跟得上。一旦后继乏力,天娱这种根基还在的老牌公司一定会扑上来。
再一个,她这一手虽然主要的针对对象是某些公司,但除了几个合作对象,整个圈子其他人对她印象偏向负面是可以想见的。“娱乐圈孤儿”是那么好当的吗?她当然得找机会尽快缓和关系扭转形象——不是扭转天娱这种竞争对手心里的印象,而是业内广大的普通从业人员心目中的形象。
要扭转形象,就得舍得给好处,有什么好处是比得上实打实的利益呢?对于普通从业人员来说,剧组能开工,大家有活可干有钱可赚有饭可吃,就是最大的利益。
华年这边来势汹汹,天娱这几家当然不会干看着对手大肆“跑马圈地”,就算还处在修养回血状态,给她搅局添堵的力还是有的。
千头万绪齐聚一时,哪怕她早有心理准备,前期也做了大量的铺垫工作,还是累得够呛,甚至一天睡不够三个小时,无数次生出“生无可恋”的绝望来。
第110章
紧赶慢赶着把产业整合的各项措施落实下去, 把重点看重的几个项目收入囊中,可以暂时舒缓上一口气的时候,一个多月已经过去了, 如今已经是腊月底,马上就要过春节了。
而在春节之前,还有一件非常要紧的事情, 重要性比起之前忙的事, 某种意义上来说还犹有过之。那就是国家部门牵头举行的行业会议。
作为行业内新晋的“大白鲨”, 顾盼自然在受邀之列。除了圈子内硕果尚存的几位大佬,和一些老资历地位不低的导演、演员也受到邀请之外,还有一些其他文艺界相关人士同样参加会议。
会议在某机关单位的礼堂内举行。礼堂门前,顾盼好巧不巧地和天娱的总裁贺煜走了个对面。一时间,各个方向上路过的人都不自觉地慢下了脚步,甚至干脆停了下来, 含蓄又直白的视线像探照灯一样汇聚到一处,审视着两人的一举一动。
那场风波之前, 华年工作室当然不配做老牌巨头天娱的对手,但现在就不一样了。先不说华年为首掀起的风暴让天娱受了多少牵连, 损失了多少, 单单就最近这段时间, 两家为了抢人抢项目抢资产, 大大小小的碰撞不断,不说是刺刀见红,也绝对是剑拔弩张。
就算早知道这次会议两家会撞上, 很多人都难免怀着好奇乃至于好事的心态, 这会儿看见顾盼和贺煜“狭路相逢”,可不是都挺兴奋?
顾盼倒是不觉得有什么。娱乐圈就这么大一点儿, 低头不见抬头见的,就算没有这次会议,在其他地方碰上贺煜,也属于很正常的事。但是,眼角余光瞄到其他人的反应,她的嘴角就微不可察地抽了抽,难以自抑地露出些一言难尽地神色来——都什么人啊,一个个的真就是看热闹不嫌事大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