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二代狂飙日常(基建)(303)
五公子抿了抿唇,看了看坐在一旁,大声叫喊的辽王,和年初相比,辽王老了不少,脸上满是褐色皱纹,这些也遮盖了他脸上的那些痘印,大概听不到、看不着,辽王这些日子脾气一天比一天暴躁,看着也一日比一日苍老。
他脸上笑容有些勉强,“若是父王出了事呢?”
荀五神情不变,“辽王跟着先帝征战南北,现下连天花都能抗下,怎么可能会出事。”
五公子表情差点崩了,他真想扯着荀五的头发让他仔细看看辽王是什么样子。
荀五见辽王儿子似乎没搞懂,他叹了一口气,“五公子,容我再提醒你一遍,陛下要的是辽王活着,你这段时间确定没有用其他手段吗?既然有治辽王的法子,那就继续。”
五公子惊得后退一步,目光飘忽不敢看他。
荀五见状,轻笑一声,冲在角落砸东西的辽王拱了拱手,然后就大步离开。
至于辽王,对于外界反应无知无觉,仍然在肆意破坏手边的一切东西。
五公子看着地上各种东西的碎片,一脸烦躁,踢开脚边的碎片,高声道:“王爷的安神药今日喝了吗?”
一名头发有些稀疏的下人应道,“王爷不喝,还伤了人。”
五公子冷笑:“他不喝如何活着,直接灌,多熬些,咱们王府不能没有王爷。”
下人连忙应道:“奴才遵命。”
……
宣州的秩序恢复后,牛痘的推行更加顺利,到了腊月初二,宣州的大多数未感染军民都接种了牛痘,一些年纪太大、或者病重的人没有接种,毕竟他们的免疫力太弱了,接种牛痘风险太大,不如好好保护自己。
腊月初八那天,宣州城的军民一起将宣州城打扫了一遍,所有地方都消了毒,然后大家一起吃了腊八粥,在众多百姓的见证下,封闭了许久的城门终于打开了。
那天是边陲少有的好天气,城门打开,灿烂的日光斜斜地照进来,如同劈了一条满是金子的天路。
军民看着敞开的城门,热泪盈眶,这是一道生死门,今日,他们终于重生了——
“啊——门终于开了!”百姓发出震天的欢呼声。
宣州城门再次打开后,城中的军民还不能随便离开,倒不是因为忌惮牛痘有后遗症,而是御医们还要继续观察百姓的身体恢复情况,记录数据,这样日后推广后,更能服众。
宣州的百姓也不着急,他们现在在周边边城卫所眼里,估计是洪水猛兽,不如先过了年,给周围人反应时间,他们再离开。
第76章
周围的卫所边城虽然对宣州附近确实有心理阴影,但是比起之前,已经好许多,关于牛痘的消息传播的更多更快了。
听说牛痘是从病牛身上提取来的,让许多吧百姓都感觉惊奇,真是万事万物相生相克。
天花这么让人头疼的东西,最后的出路居然在牛身上。
有人担心接种牛痘会不会有其他后遗症,比如像牛一样,身上留下牛痘的痕迹。
虽说宣州大部分军民都接种了牛痘,但是大家没有看到效果,眼睛看不到,总觉得心里有些发虚。
有人觉得这种可能性不大,因为皇帝都已经接种过了,如果风险太大,皇帝也不会同意。
对于牛痘的优缺点和风险,霍瑾瑜也没有让太医院隐瞒,而是开诚布公地宣告天下,让有心想要接种牛痘的人在接种前后要养好身体,最好不要喝酒,至于老弱病幼这些风险大的,还是不建议接种。
见民间的舆论还在掌控中,大家对牛痘也没有过多抗拒,霍瑾瑜松了一口气。
转眼又是腊月,一年又要又要过去,如她所想,老天爷并没有将所有天灾都透支到上半年,下半年同样不好。
九月的时候,多地气温骤降,雷雨交加伴随大风,冻死了不少百姓。
上月,徽州、荆州、楚州三地普降大雪,持续到现在已经半月有余,汉水冰冻三尺,马车在上面都如履平地,还影响了漕运,赈济的粮食只能改道,从陆上转运。
这月大寒时分,多地下起了大雨雹,山西等地有大雪雷,雪雹冻死、砸死人畜无数,造成的损失也无法估量,许多民众连遮风避雨的房屋都没有。
让霍瑾瑜欣慰的是,此次许多地方的地方官员终于拿起了自己的责任,虽说在救灾过程中有些小瑕疵,但是总体上没有大错,地方士绅和商户也积极踊跃捐粮、捐物,在朝廷的赈灾物资到达之前稳定了局势。
救灾本来就要靠各方的努力,各方一起帮忙,才能一起渡过难关,对于这个发展,霍瑾瑜还是欢喜的,特地下旨嘉奖了好几个成绩突出的地方官员、商户。
不管这些官员、商户做这些事是为了名、还是利,论迹不论心,只要他们干了实事,救了民,嘉奖也是可以的。
宣州的好消息传到京城不久,东夷岛的宣威司也传来消息。
实际上,在霍雏凤、庞宽、徐衔蝉这些学生回来时,东夷岛的战事基本已经快结束了。
室町幕府的首都被琉球兵占领,除了一些零散的地方还有地方浪人势力在抵抗,整个东夷岛已经被琉球占领了。
琉球占领后的第一时间,琉球皇室就通过宣威司向国内送了国书,表达了永久臣服的心意。
本来霍瑾瑜觉得一连三道国书已经够夸张了,谁知道后续还有七道国书。
她没想到琉球皇室会这般惶恐。
看来不是每个小国对于天降的馅饼会自大觉得是自己挣来的,有些小国还是会惶恐的。
霍瑾瑜见状,就给琉球王室写了一份鼓励内容的圣旨,向他承诺,只要琉球永远臣服景朝,景朝亦会永远庇佑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