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在废土世界扫垃圾(790)

作者:有花在野 阅读记录

裴书:“下面的血管的位置空了。”

池塘下本来埋着一个巨型血管,跟人类排污管道差不多,消失之后相当于在下方多了一个坑。

祝宁静静听着,目前为止裴书分享的东西都很平常,净化后的污染区都差不多。

裴书手里有个屏幕,在上面划拉两下,“你们看。”

裴书拍摄了几张照片,各个角度的都有,正如他所说,清理完腐肉后下方有个很长的空道,淤泥柔软,边缘已经不清晰了。

裴书划拉着照片,如同在眼前播放影片,祝宁的眉头皱起。

裴书他们在水下游了很远,游到了丰渔村的临界点,他拍摄到了另一条血管的边缘。

巨大而猩红的血管,表面像是长了肉瘤子,并不光滑,正在有规律地收缩。

靠近时能听到类似于一颗沉重心脏跳动的声音,咚咚咚——

从照片上来看边缘并不平整,因为杀死了污染源,风渔村下方的血管被切断了,但又不是完全封闭状态,过几天估计会再次被污染。

裴书不敢靠近,怕被污染区卷进去,拍摄完照片就回来了,剩下都是一些零零散散的资料。

祝宁理了下,“所以我们真切掉了人家一小段血管?”

裴书:“对,你也可以理解成我们挖走了人家一颗痣。”

祝宁心想,搞得他们是给世界做点痣服务的。

你好,开门,王牌点痣团队为您服务?

祝宁问:“理论上,我们顺着血管可以摸索过去?”

假设这颗星球是一个整体生物,血管就是其中的道路,大多数调查员都是从地面走,其实有捷径,可以从地下走?

白澄:“只有理论可行,没人敢干。”

这才叫真的在污染物肚子里行走,这么多年也有人想到过,但一颗痣能把他们四个难得够呛,真遇到什么危险,就直接死在地下了。

而且地面环境复杂,在渔村是在池塘底部,在其他地方可能是岩浆或者地下岩石。

裴书:“这个发现会支撑污染源统一论。”

大家对于末日有各种假说,其中最有趣的就是世界拥有唯一污染源,有论点之后会想方设法用各种证据推理。

人类对墙外污染的研究很缓慢,这次他们发现地下污染物好像是个协作的关系,是给某个更庞大的生物输送营养的。

有自己独立的污染源,但又跟某个未知存在建立了极其紧密的连接。

污染物之间是主仆关系,似乎也是协作关系,内部有某种逻辑。

如果世界真是一体的,所有污染都是为了服务于某个存在,那他们杀死的103区地下“恶童”又是什么部位?跟世界污染的源头有关吗?

祝宁:“换言之,我们的发现很有研究价值?”

裴书:“比你想象的还要更高。”

这么多年没人能做到污染为0,祝宁吞噬后,像是形成了一个断层,可以明显看出污染区和非污染的区别,简直是绝佳对照组。

功利地来说,如果阿尔法实验体早点研发成功,人类对于墙外的探索一定已经有很显著的成果。

祝宁梳理了一下,这次的收获,第一,明白了陈启航的形成过程,有助于霍文溪继续深入陈启航那条线,说不定他们可以真的找到陈启航本人。

第二,他们得到了一份很有价值的资料,这份资料对专业人员有用,有助于寻找核心污染源。

裴书采集了一些生物样本,也会撰写调查报告,因为不是专业人员,最好呈现原始数据,这些东西要发到墙内,比如交到霍文溪手里。

祝宁看向远方,天空昏黄,那阵沙尘暴的影响还没过去,世界已经字面意义上变天了。

第339章 遗物

八十年来,联邦第一次全区域遭受沙尘暴天气,不论在什么区,只要抬起头就能看见,黄沙持续七天都没有消散的意思。

沙尘暴从北面地区向下蔓延,一直不太靠谱的天气预报专家傻了眼,他们之前的研究模型显示北部地区应该是雨季,但下雨还没一个月,沙尘暴南下了。

尘暴的覆盖面积之广远超预估,一直到达联邦最南墙,据说还在继续南下。

可能整个世界已经被黄沙覆盖了,形成原因不明,有专家猜测是墙外地貌环境突然改变,但没证据,也有人说全世界污染即将降临。

无法判断黄沙是否携带污染,部分区域选择临时关闭钢铁之穹,从上方俯视,人类幸存者基地没有灯光透出,就像是一颗颗紧闭的蜗牛壳一样脆弱。

悬浮在半空的神国本来就封闭结构,上方透明防御罩常年打开。

一等公民中不安的氛围在蔓延,但他们仍然在过着规律而舒适的日子,只是在晒模拟日光浴和参加酒会时多了谈资。

“最近天气好差啊。”

“对,听说直接暴露在黄沙里,会吃一嘴沙子,鼻子嘴巴里都是土。”

他们端着咖啡杯看向上方,天气预报的数据对他们来说并不直观,橙黄色的天空更像是一款“天空壁纸”,还是季节限定款。

有人甚至觉得这样的天空很美,举办了小型聚会,邀请绘画爱好者前来创作。

“据说全球污染降临前,有一副世界名画《呐喊》,创作背景就是因为火山爆发后,火山灰蔓延,云层被染得血红,你看像不像今天?”男人仰望天空,手边还拿着一瓶新型致幻剂。

“很像,真美啊……”

陆鸢就坐在这群人中间,她刚开始以为坐在前方侃侃而谈的男人只是开玩笑,没想到他认真的,自大地以为能够创造出绝佳的艺术品。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