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边看,一边低声自语,说终于知道波莉为什么没有回来找他了。
因为这个故事还未开始,只要他一直待在新奥尔良,不去巴黎推进剧情……她就没办法来找他。
没人知道他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可能他真的在说疯话吧。
1890年1月1日
新年第一天,我们要去巴黎了。
新奥尔良再见。
克莱蒙小姐再见,我会永远想念您。
……
薄莉看完整本日记,心中如同爆发一场地震,手指都颤抖起来。
玛尔贝没有听懂埃里克的话,她却听懂了。
埃里克不仅发现了自己是电影里的人物,还发现了疑似能让她……穿越回去的办法。
如果说,她在卧室里,感到埃里克在1889年的呼吸,是两个时空发生了重叠或交汇。
那么,他是否去巴黎,则是一个影响两个时空的关键事件。
难怪她回到现代后,在网上搜不到恐怖片版的《歌剧魅影》……原来是因为埃里克还没有去巴黎。
所谓“关键事件”,最恰当和最通俗的比喻,就是“薛定谔的猫”。
——猫在密闭的盒子里,只有打开盒子,才能知道猫是活着还是死了。
如果不打开盒子,猫就永远处于“生”与“死”的叠加态。
换句话说,恐怖片版的《歌剧魅影》,相当于打开盒子后,发现猫还活着。
而现在搜不到,要么是因为猫死了——埃里克最终决定不去巴黎;
要么是因为盒子还未打开——埃里克还未决定是否去巴黎。
但想让薄莉在现代搜到恐怖片版的《歌剧魅影》,他就必须去巴黎,成为剧院幽灵,让一切尘埃落定。
只是去巴黎,还不能彻底影响薄莉这边的时空。
就像盒子里的猫,就算猫死了,只要不打开盒子,就永远无法确定猫的生死。
薄莉必须找到这本日记本,确定埃里克已经去巴黎了,才算真正打开了盒子。
也就是说,她现在可以在网上搜到恐怖片版的《歌剧魅影》了。
平行时空、多元宇宙……这些理论,也是近几年才在电影里被反复提及。
薄莉很难想象,埃里克是在什么样的精神状态下思考出的这一切。
日记本上写,他经常彻夜不眠,眼睛充血,布满了骇人的血丝。
也许,他根本没有往“平行宇宙”的方向想,只是想给自己一个活下去的理由。
薄莉深深吸气,掏出手机,解锁屏幕。
眼底热意上涌,模糊了视线。
她分不清是看完那篇日记的后劲,还是即将见面的激动。
打开视频软件,搜索“歌剧魅影”。
除了最经典的那个版本,往下一拉,恐怖片版赫然在列。
薄莉心脏一紧,怦怦狂跳起来,耳朵像被灌了蜡一样发堵,有那么一瞬间,几乎听不见任何声音。
风声、谈话声、树叶簌簌声、马路上汽车的引擎声……在这一刻,尽数消失得无影无踪。
她大拇指轻颤,点了进去。
手机屏幕陷入黑暗。
网卡了?
还是片源失效?
两秒钟后,熟悉的序曲响起,映入眼帘的,是金碧辉煌的巴黎歌剧院。
……原来是在缓冲。
薄莉呼吸发凉,后背已冒出一层冷汗。
她用手背擦了擦鼻尖的细汗,坐在沙发上,耐心看了十多分钟。
应该可以了吧?
她抬眼望去,四周却似乎毫无变化。
薄莉拿着手机,走到落地窗边,轻轻掀开窗帘的一角。
不知不觉间,天色已暗沉下来,外面的景色似乎也没什么变化,仍是幽静的树荫小径。
忽然,薄莉倏地睁大眼睛。
……她看到点灯工拿着爬梯,正在一盏一盏地点燃煤气街灯。
她居然真的回到了十九世纪。
第69章
薄莉第一反应是打开手机, 关掉正在播放的电影,怕不小心再穿回去。
两个时空的时间流速,完全不一样。
再穿回去, 哪怕能穿回来,对这里的人来说, 也是好几个月之后的事情了。
她不敢赌。
当务之急,是找到埃里克他们。
薄莉低头一看,发现自己还穿着牛仔短裤,脚上一双白色跑鞋。
……她说错了,当务之急是去卧室里换一套正常的衣服。
之前的身体营养不良, 就算后来营养跟上了,也只有一米六出头。
薄莉本人却有一米七五,也不知道能不能穿上以前的衣服。
她一边朝楼上走去,一边有些可惜——可惜丢在酒店里的那一大箱行李。
早知如此, 她就拖着沉重的行李箱回别墅了。
二楼的卧室门被反锁了。
薄莉打开暗门,直接从秘密通道走了进去, 直奔衣柜。
果然,以前的衣服都穿不下了。
薄莉试穿了两件,差点被勒得喘不过气来, 就放弃了穿以前的衣服。
幸好, 埃里克的衣服还在衣柜里,衬衫、大衣、袖扣、领带、裤子……一应俱全。
薄莉换上他的白衬衫,闻着衣领上熟悉的清淡气味, 鼻腔忽然一阵酸胀。
对她来说, 不过是分别了一个多月, 小别胜新婚。
埃里克却是足足等了她将近一年。
从1889年2月份到1890年1月份,三百多天的煎熬与疯狂。
薄莉翻出他的黑色大衣, 抱在怀里,把头埋在上面,深深吸了一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