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来此女通过医道大比第一轮,这是她理论知识扎实了。
此番见这个徐青衣,这么快就手诊完,给人开方了后,便知道她只是个纸老虎的。
就算他们这些御医给一个陌生之人手诊看病,这一通观看下来,没有半刻钟的时间,根本就完成不了,最后还得询问。
“早点结束考核也行,后面还有十几人考核,之后还要评分、贴出红榜出去,时间不够用了。”最后一位御医,他打了一个哈咽,右手还捏了捏自己的眉心,看来今日的考核累着他了,这是想早点结束回去休息了。
另一边,徐青衣执起毛笔沾染些许墨之后,思虑了片刻之后,她便下笔写下来脉案、脉象诊断和药方。
伤寒脉象是浮脉,轻按即得,重按稍减而不空,多见于表证。
在伤寒病的初期,邪气初犯体表,正邪相争于表,人体阳气浮越于外,故脉象表现为浮脉。
开以麻黄、杏仁……。
支气管哮喘脉象是沉、细,脉快、节律不齐。
开以紫菀、贝母……。
黄疸脉象是脉来急速,有如波涛汹涌,且脉象较为有力。
开以茵陈、栀子……。
最后,徐青衣写的脉案是脉象浮脉,轻按即得,重按稍减而不空,兼以脉象极速、脉快且节律不齐。
诊断写一伤寒、黄疸和咳喘。
药方开以麻黄、杏仁、贝母、紫菀、茵陈、栀子……。
半刻钟之后,徐青衣吹了吹宣纸,她再看了一遍自己所写的脉案、脉象、诊断和药方,没有问题了之后,便呈上自己所写的,递到三位御医面前道:“三位大人,我已经手诊完,也写好了脉案、脉象、诊断和药方。
还请你们查看,指教一二。”
第一百九十四章 :手诊考核
“好,我们看看。”回春医馆的那位御医有些失望的接过徐青衣所写的脉案、脉象、诊断和药方的宣纸,本来心中对徐青衣不抱有什么期望了。
只是,这双目一扫之下,发现徐青衣手诊给人看病有些东西在里面的,顿时又来了精神了起来,随即仔细快速的查看了起来。
另外两位御医见回春医馆的御医看的这么仔细,也凑过来查看了起来。
“不错。”回春医馆的御医花了数十息的时间,看完徐青衣脉案、脉象、诊断和药方后,他满意的点了点头。
这是他考核手诊,给人开方用药,徐青衣所写的极为详细,脉案、脉象、诊断都没问题,开方用药也合理,就是写错了一个症状在里面,这大大的扣了不少分值。
饶是如此,徐青衣的表现也足以让他满意了。
在之前的考核数十人之中,徐青衣足以排在前三了。
以这成绩,她进入医道大比第二轮复赛是没有问题的。
“嗯,确实有几分门道。”妙手御医也附和道,眼中闪烁着赞许的光芒。
“嗯,写的很全,可惜写错了一个。”最后一位御医也看完了徐青衣所写的脉案、脉象、诊断和药方,纷纷点头称赞。
他们虽然对徐青衣的年纪和资历有所怀疑,但此刻也不得不承认,徐青衣在手诊方面的造诣确实不浅。
徐青衣闻言两位御医说自己写错了一个症状,心中一动,难道在这之前,这大叔没染上风寒的。
“别讨论了,有什么问题,你们便尽快问了。”回春医馆的那位御医见其他两位御医还要讨论的样子,他连忙制止道。
耽搁的时间,可是他们医馆大夫的时间,要是待会问的问题时间不够,亏得是他们医馆大夫,自然是要制止了。
“手诊此人,是从哪方面看出他有黄疸,是根据什么依据的。”妙手医馆的大夫问道。
“手诊此人是否有黄疸,主要是通过观察其手掌的颜色、质地以及纹理来判定的。
首先的话,黄疸病人的手掌往往呈现出一种特殊的黄色,这种黄色与正常的肤色有所区别,它更加深沉,且带有一种病态的光泽。
其次的话,黄疸病人的手掌纹理可能会变得比较粗糙,甚至出现一些异常的纹路。这是因为黄疸会对身体的代谢和排毒功能产生影响,导致手掌皮肤的老化加速。
三才纹(天、地、人纹)多呈黄色,金星丘、月丘见斑点,多是肝病并发黄疸现象。
结合种种情况,判断此人有黄疸。”徐青衣也知道考官会问什么问题,她没有丝毫犹豫和停顿,张口就来。
主持医道大比的考官,必定也会询问考核之人,手诊的依据,以及他们的诊断思路和判断依据。这不仅仅是对医术的考察,更是以免有人蒙混过关。
当考官询问时,参赛者需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诊断思路,他们需要详细解释自己的手诊过程,如何通过这些细微的变化来推测身体的状况,以及如何将这些信息整合起来,形成最终的诊断结果,应该是回答越详细,得分越高的。
这不,第一个问题徐青衣回答出来之后,三位考官听后,也连连点头的。
对于作为手诊的病人,三位考官对其了如指掌的,所以徐青衣回答的问题,精准又说道点子上去了。
“那你手诊此人之后,又是如何判断此人有哮喘、咳嗽之症呢?”最后一位御医继续提问道。
“首先,此人的手掌大拇指下方的区域,有一些异常的斑点。这个区域在手诊中对应的是呼吸系统的反射区,斑点的出现往往表明呼吸系统存在问题。
其次,此人的手指关节有些肿大,这也是呼吸咳嗽的常见征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