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在古代行医(302)

温补派。人的生气以阳为主,难得而易失的为阳,既失而难复的也是为阳。

主张在治疗疾病时,应当注重温补,以温补的方法增强人体的阳气,提高人体的抵抗疾。温补能够温养脏腑,增强气血的生成和运行,从而治疗各种因阳气不足引起的病症。

另外,还有攻邪派,疾病是由邪气侵袭人体所致,治疗时应当注重攻邪,以驱除体内的邪气。攻邪派主张采用各种攻邪方法,如发汗、泻下、利尿等,以驱逐体内的邪气,恢复人体的正气。

这些派别各有特色,各有侧重,但都体现了中医的核心理念,即辨证施治,因人而异。治疗不仅仅是针对病症本身,更是针对人体的整体状况,通过调和人体的阴阳、气血、脏腑等,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两派祖师爷研究的寒热方向,只是医道上的两个方向,并不是我们攻讦对方的理由。在医道的浩瀚海洋中,可不止温病派、伤寒派。

我们作为医者,需要保持开放的心态,接纳并学习各种医学流派的理论和实践,提出研究新的流派,前人们的智慧和经验是我们的宝贵财富,我们不应该被过去的恩怨所束缚。

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形成我们自己的医学观点和治疗方法。”徐青衣站在高台上,她侃侃而谈自信从容,她的声音如同清澈的溪流,在寂静的空气中流淌,带着一种无法言喻的魅力,让人无法移开视线。

而她所说的医学流派、术语,听得在场的御医们目瞪口呆,仿佛她每说出一个流派,给他们打开一种全新看病的思路和新的世界了。

在场的御医们,他们或惊讶,或疑惑,或钦佩,或深思。他们中的许多人,都以为自己对医学的理解已经足够深入,听到徐青衣所说的新流派,此刻,他们才发现自己的知识竟然如此浅薄。

徐青衣的话语如同一道明亮的闪电,瞬间划破了他们心中的迷雾。他们开始反思自己的医学观念,开始重新审视自己。

“好。”

“说的太好了。”

“师父,你太棒了。”

徐青衣话落下半响之后,全场静寂了一会儿功夫后,回春医馆这一系列的御医顿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

他们的眼中充满了敬仰和钦佩,仿佛在这一刻,徐青衣就是他们心中的神明,他们的偶像。

瑞安帝以及七大辅臣虽然听不懂徐青衣所说的医学术语,但是看到高台下的御医一脸激动和欢呼的掌声,以及徐青衣侃侃而谈、从容自信,光芒耀眼的样子。

虽然他们听不懂,但是有种徐青衣所说不明觉厉的厉害。

“催御医,你们这一系妙手回春医馆的御医,可有要说的?”傅宰相看了一眼徐青衣后,望向催山问道。

“这……。”

“依我看,可以直接投票,决定哪方胜出此次论医道,两家医馆合并,再由谁主掌了,我投回春医馆。”礼部尚书,吴尚书笑着望向徐青衣道。

吴尚书他爹的瘤子,就是徐青衣和白烟两人割掉治好的,吴尚书自然是对她们两人感激不尽,心中天然就偏向于她们了,此番又听到徐青衣所说的,不明觉厉的厉害,更是彻底倒向了她了。

“既然如此,那我便投徐御医,投回春医馆了。”兵部尚书王尚书也接着道。

“我也投回春医馆、投徐御医的。”

“我也……。”

听到可以投票了之后,七大辅臣一个个表态,竟然无一人投妙手医馆,全部选择了回春医馆,或者准确来说,选择了徐青衣和白烟两人。

这个结果,无疑让在场的人都感到震惊。

然而,七大辅臣的决定却如此坚定。

“皇上,依你看如何?”傅宰相七人表态完后,他请示瑞安帝道。

“既然如此,两家医馆合二为一,由徐御医担任馆长。

另外,两家医馆合并之后,名字合二为一便是妙手回春医馆,两个月更改招牌、整顿两家医馆。

徐御医,你可能够做到。”瑞安帝笑着望向徐青衣道。

徐青衣闻言,她连忙俯身行礼,恭敬地回答:“臣领旨,定当竭尽全力,不负圣望。”

瑞安帝点了点头,眼中闪过一丝满意之色。他知道徐青衣的医术高超,且为人公正无私,将两家医馆交给她来管理,必定能够发扬光大,造福百姓。

瑞安二十九年六月二日,妙手医馆、回春医馆合二为一,变成了妙手回春医馆。

以京城为辐射四周的府城、县镇,每家医馆更换上新的招牌。

经过两个月的整顿和准备,妙手回春医馆终于焕然一新。新的招牌高高挂起,每家医馆内部也按照徐青衣设计的新图纸进行了重新装修和布置,环境更加优雅舒适。

除此之外,两家医馆的大夫全部被徐青衣给打乱了,免得形成派系,让他们互相融入,摒弃之前的门户之见,共同为百姓的健康服务。

徐青衣的这番举动,虽然在一开始引起了不小的争议和抵触,大多抵触都是妙手医馆的大夫,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徐青衣的强力镇压下,不接受也得接受,时间就了,便形成了习惯。

医馆中的大夫们开始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医术和经验,互相学习,共同进步。他们摒弃了之前的门户之见。

这样的改变,让医馆大夫的医术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徐青衣的举措,不仅让医馆的大夫们受益匪浅,更让广大的患者们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

瑞安二十九年十月,徐青衣提出脾胃派、滋阴派、温补派等医术派系后,往这几个方向研究的御医、大夫也越来越多,也不会再拘泥于寒热之争,使得医道流派百花齐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