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圆(双重生)(319)
刹那间,曦珠感到脊背窜来一股莫名的凉意,半晌都没反应过来,甚至要将僵硬的手,从他的手中抽出。
只是在她念头冒出的一瞬,他又蹭过来,□□她的唇瓣,一副委屈巴巴的样子。
“难道我对表妹还不够好,你不想和我一直在一起吗?”
见他这般,曦珠笑地偏头,躲开他的亲吻,道:“大晚上的,你说这样吓人的话做什么。”
再推推他的肩膀。
“去将灯熄了,明日你还要上职,闹到这会不困吗?”
“好。”
卫陵望她脸上犯困的神情,顺从地点头,又咬了咬她的下唇,方才起身下床。
揭开素白纱罩的那刻,橘黄焰火随风跳动了两下。
他朝它,轻吹了一口气。
光亮摇曳挣扎时。
卫陵抿了抿唇。
他想,自己适才的话,吓到她了。
绝不能有下一次了。
灯灭后,他将纱罩重新盖上。
青色纱帐垂落,回到床上,卫陵将她整个人揽在胸前,手掌抚摸她脑后柔滑的长发,低声轻语道:“睡吧。”
“嗯。”
一如既往的,曦珠拱缩在他的怀里,于冬日黑暗的深夜,汲取来自他身上的热意。
欢愉过后的疲乏,让她困地双眼紧闭,精神逐渐涣散。
但她很清楚,在这个世上,没有谁离了谁,会活不下去。
第121章 相思病
从十月初起, 大燕各地的州府已陆续派人,护送军籍田地册子前来京城。
已是十一月中旬,临近年底, 清闲了大半年的军督局内,一时如火如荼。
各级官员正一手拨着算盘,一手翻着那些册子,将上面记录的军户人数、军田产出等检验核算。
因自去年秋末至今年夏中, 在北疆与狄羌的战争,衣甲辎重粮秣、战死将士需赔抚恤、重修城池安置百姓等, 皆耗去大量饷银。
加之峡州与海寇的几场海战, 又去大笔的银子,险些让国库不堪重负, 皇帝怒骂不止。
前两日, 兵部那边又来个侍郎催促,快些将账面算好送去。
至腊月初,兵部要将账呈给户部,户部也在夜以继日地盘查这年大燕各部的开支,到腊月底再上呈内阁审阅,最后由内阁递往皇帝。
催得这般急,怕是今年的账比去年还难看,为避帝王怒火烧到自个头上, 各个衙署的长官正抠脑地想法子。
军督局同样避免不了,都督孟秉贞坐在案前, 忙地头发都白了好几根。
除此之外,明年年初有六年为一期的京察, 各地文官武将要来京,经吏部考核;开春后还有武举科考, 要选出新一代的年轻将领,好为大燕储备人才。
这是皇帝亲自叮嘱,甚至言说选拔时要去观望。
孟秉贞低头看过账,又喝口茶润嗓,拿起武举名册打开。
建国之初,孟家因战功列于开国功臣之中,不高不低的位置,被封长平侯。
至如今一百三十二年过去,那么多的功臣,唯有孟家还在。其他的朱门绣户,不是因这样,便是因那样的罪被抄家砍头、流放灭门。
孟秉贞得了祖宗的教诲,最懂揆情审势。
好歹在朝廷混了二十多年,还被放在军督局里,哪能不猜到些皇帝的意思。
前三日卫旷来与他说过,又通过内阁递交了辞呈致仕,道身体年迈多病,要卸去军督府的都督同知职位。
虽皇帝还未应允,不过场面上的推脱,哪能轻易放为国征战多年的老将离去。
但想来再有两日,便会答应下来,届时朝廷皆知。
如此镇国公府内,有职位在身的有三人。
三个儿子啊。
两个武将,一个户部的文官。还有那驻守在北疆的三千卫家精兵,并不归兵部直属。
即便卫旷这个老狐狸要辞官,暗里可不会真的不管事。
太子又是性情软弱之人。
孟秉贞想想自己在皇帝的位置上,也不会放心这卫家。
此次对敌狄羌的大胜,卫旷这第三个儿子最为劳苦功高,虽是三品的指挥佥事,却是在军督局这个地方。
若是开国时,军督局自是武将的最好去处,但现今的军督局,早已今非昔比。
兵权都转交兵部,由皇帝全权调遣。
不若他孟秉贞也不能做这个军督局的都督,平日弄些杂事罢了,各地发生战事时,哪里有他说话的份,只管听上头的命令就是。
当今获得无上战功的卫陵,却被皇帝调到他手下做事。
皇帝为六皇子选了傅氏女做正妃尤觉不够,还如此看重明年的武举,这是要给六皇子铺平道路。
倘若除去镇国公府,势必要有人来顶上卫家,不若闹起战事来,一个傅元晋是不够去填窟窿的。
孟秉贞捋捋花白的胡子,一边看各地的武举人选,一边想着回去后得和他那个儿子好好说道,别有事无事地去找卫陵。
卫陵大婚时,被请去做迎亲的傧相,那时不可推脱。
但这年过去,万万不能再和卫家往来了。
眼见皇帝身体愈发不好,日日丹药不断,竟还让六皇子去找那传闻中的长生丹,又堵住了内阁上请让六皇子封王就藩的意思。
次辅孔光维更是因该事,连上十多封奏折,被皇帝以不重帝君身体,而罚俸半年。
虽然不知接下来的朝局如何,但只会混乱成一坛浑水。
孟秉贞老来得子,可不想孟家的根脉被牵扯进去,折在夺嫡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