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国同人)[三国]小民之计(130)+番外
刘协眼露赞赏,卧龙的号半点不假啊!
不过诸葛亮还年轻,容易骄狂,抽他一下。
“卿看到两条好处,朕却看到两条坏处。”
诸葛亮一听,忙收敛了得意劲,垂首躬身,等刘协示下。
刘协道:“一,曹操为人多疑,试探出虚实,也不一定会直取荆州,反而可能向豫州增兵,刘备能征善战,麾下多猛将,若先打了刘备,再打守成多年,只安逸于享乐的荆州军,易如反掌!刘表若见刘备危矣,即使再发援军,也不敢多发,毕竟,得先保着朕,保着江陵,曹仁镇守南阳,犹如悬在江陵头顶的一把刀,可惜依刘表的性子,刀子不彻底掉下来,他是不会做出反应的,卿的办法,很可能让刘备积攒至今的势力倾覆。”
诸葛亮想着,点头道:“敢问皇上,第二条坏处是?”
刘协道:“卿言蔡氏在荆州根深叶茂,刘表的夫人却是个短视妇人,局势若稍有不利,难保她不会背地降曹,使荆州内乱。”
——她在刘表病死后,让自己儿子做了荆州牧,却在曹操大军南下时,不做任何反抗便投降,这个女人只善于窝里斗,见不得世面,不得不先防着。
诸葛亮走到刘协身前,正正经经拜下去:“皇上圣明!”
刘协道:“不过好处大于坏处,刘表和刘备若能同心,失两郡之地何妨。”
诸葛亮爬起来点头,规规矩矩地,不敢狂了。
刘协心底得意死了——皇叔会的,朕也会!将个把臣子收拾得服服帖帖,有多难哼哼~
老实说,比在许都是好了很多,可是前途照旧黯淡无光啊!
刘协低声叹道:“若温侯在此……”
诸葛亮一脸怀疑:“温侯吕布?”
刘协点头:“在卿之前,朕能信任的人,就只有吕布一个。”
诸葛亮陷入沉思,扇子一扇一扇的,刘协都怕他感冒。
这种天气,就不能换个东西拿着?
比如汗巾,扇不出风来,也不错啊!
可是一想到诸葛亮拿着条手绢挥舞,刘协自己先崩溃了!
诸葛亮沉思中偶然一瞥,皇上盯着他一脸崩塌的表情,这是怎么来的???
刘表将荆州的好东西一股脑的往内府里送,刘协来了不到两个月,送进州府的东西只怕比刘表当州牧十年“搜刮”的都多。
珍珠、玛瑙、珊瑚、玉石,刘协打出生在长乐宫里,就没少见,见到这些东西,就跟上辈子见到厕所里的卫生纸一样蛋腚。
下人报给刘表,刘表忙将堆得一屋一屋熠熠生光的东西撤下,换成珍贵的毛笔、砚台、围棋等东西。
可是刘协除了用来打发时间,也没有多余表示。
刘表老了,用了半个来月,听到厨子得了刘协赏赐,才迟钝地悟过来。
这个小侄,好吃啊!
于是想尽办法,把荆州美食送到刘协眼前去。
诸葛亮每天到处窜,不知有多少朋友可跑,单记得每天回来陪刘协下一局棋,说说话,其他时候蚂蚁一样勤劳,每次他回来,都发现屋里飘着的香味不一样。
而刘协经常,嘴里没空。
伴驾的刘琦在这段时间,天天看着刘协暴饮暴食,居然破天荒地食欲大振,脸色都健康了好多。
刘表更是高兴,刘琦的身体不好,一直是他的心病。
只是很纳闷,刘琦越大身体越不好,从来吃东西不香,一向没胃口,饿了才勉强吃点,怎么变那么快呢?
直到某天,急事,和刘备在小皇帝晚膳时冒昧闯入,刘表才知道刘琦为啥有了转变。
他俩那稀罕不已的侄儿,嘴里嚼着江边挖出的“冬眠”螃蟹,一手端碗鱼汤,一手持筷夹着笋干,腮帮子溜圆,在他们从外面走进来的功夫,都没能把嘴里东西全咽下去……不知道塞了多少进去……
嘴巴是有容量,就是脖子细了点~
这样子,跟饿急眼抢饭的有什么差别?刘琦天天陪着刘协用膳,被刘协逼得有了潜在危机意识,胃都撑大了两倍,见老爹跟叔父走进来,也跟刘协一个样,急着把嘴里东西哽下去。
刘表和刘备走进屋,里边两个小辈一齐噎住。
刘协猛拍胸口,刘琦胀得脸红脖子粗。
旁边下人顿时大乱,递水拍背,忙得鸡飞狗跳。
刘表没命人监视刘协,一直不知道背着长辈,刘协是这么“吃”饭的,看得半天无语。
刘备在旁边眼眶红红,一副想哭的样子。
等刘协一切妥当,喘气也顺了后,两个叔叔才跪拜行礼。
刘协撑住脸皮,抬手道:“平身,以后没有外人,皇叔们不用跪了。”
刘表起身说:“岂敢,君臣之道不可废,天理纲常不可荒。”
刘备也说:“正是。”
边上站的刘琦还跟只酱茄子一样,里外红透,尴尬中。
没有蔡氏搅合,刘表便故意不叫刘琦出去,好让他也听一听。
“禀皇上,曹操发兵二十万,攻豫州安丰、戈阳两郡。”
刘协指头敲敲,曹操果然先打刘备,问道:“南阳曹仁有何动静。”
刘表道:“曹仁也在调集粮草,想必准备两路南下。”
外头诸葛亮不知怎么得了消息,匆匆赶回来,刘协不愿他锋芒太露,命下人把诸葛亮带到隔壁暖阁里去。
近段时间观察下来,刘表此人和诸葛亮说的一样,并无二心,有些事情没有来禀报刘协,也在情理之中。
长辈眼里,刘协没加冠,顶多问下他的意见,决断,不会由他来下命。
汉朝众多的辅政大臣就是这么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