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新三国同人)[三国]小民之计(151)+番外

作者: 分野 阅读记录

话说得好听而已,要不是历史上的荀彧是个忠臣,刘协会鸟他~

荀彧一脸的感动,一五一十地将为什么会离开许都来江陵的事情交代出来:“……臣从曹植之口得知皇上已离开许都,岂能再留?臣本是少帝时的守宫令,董卓把持朝政,臣见君权倾覆,弃官归家,后举家迁往冀州,又为袁绍效过力,时日一长,袁绍野心昭彰,臣又投了曹操。”

刘协插了句:“曹操行刺过董卓,卿以为……曹操是不同的。”

荀彧点头:“曹操接了皇上,谨守臣礼……”

慢慢的,说到在阳泉遇见了曹昂,曹昂放他走,他回到曹操身边时,曹操正好两面受敌,没有对策。

“……臣定计,让曹操先假意示弱,再借袁绍三子互有嫌隙之机,夺回皇上,曹操若还有几分为人臣者的良心,便不会用臣的计策,但……结果如何,皇上已经知道了,臣岂能再为曹操效力?只小心谨慎,不使人看出来罢了,孔融他们得了皇上密诏,不敢相信,来探臣口风,想知道长乐宫里天子真假,臣便告知了他们,和他们一同往荆州来。”

刘协明白了,就说怎么会真跑来一群,原来有个荀彧在里边蹦跶。

确认那个是假,这个是真,心里边还放着汉室的当然就来了。

荀彧道:“皇上为何不直接发天子诏令?接皇上密诏者,不到十之其一,若发诏令,便不止今日这几十个大臣。”

刘协暗叹,几十个已经出人意料了……

只送出三道密诏,结果这些人一个叫一个的,关系紧密的,信得过的,都来了。

想不惊动曹操是不可能了,但是归附来的大臣们,赤胆忠心,哪里忍心迁怒他们。

第88章

刘协很清楚自己是个什么人。

胸无大志,心无社稷。

满肚子里只有自己的一点小小私心。

彻头彻尾的小老百姓,只会汲汲营营,扒拉一把小算盘。

先有吕布、陈宫、曹昂,后有董承、孔融、荀彧,虽然这些人心里头放着的是皇帝,不是刘协,但说来说去,他刘协不就是皇帝吗?

而且是没有其他人可以上位、替代,唯一的皇帝。

即便他是个百姓,这些人忠心汉室,不也为的百姓能够和平安乐,不也是……为了他吗?

刘协低下头,无法直视荀彧。

平生第一次觉得无颜面对。

老祖宗啊!他以为他是穿越来的,可他又不是占了正主儿留下的躯壳,借尸还魂什么的,王美人十月怀胎,董太后悉心爱护保全,先帝临终还苦心托孤——想要他来继位,甚至于短命的少帝也是真心疼着他的。

他只不过带着上辈子的记忆罢了!

他不就是刘协吗?刘协不就是他吗?他不就是大汉国祚四百余年,延续至今的继承人吗?

刘协的江山,不是他的还是谁的?

刘协的百姓,不是他的还会是谁的!?

他不是刘协还会是谁!?

……

三国……不止是罗贯中笔下的一段故事,几千万百姓死在这个乱世,而后呢?魏不久,晋不久,五胡乱华,背负着“汉”这个字的民族几乎灭绝……

上下几百年,血淋淋的几百年——

刘协面朝背光处,瞧不出是个什么神情,久久沉默不语。

旁边的诸葛亮想他一定找不到借口,便开口解围:“荆州内乱刚止,皇上是担心这时候下诏的话,逼得曹操发兵南下,刘表、刘备心不齐,恐怕难以抵挡,所以才暂时这样,待以后……”

荀彧只觉得刘协比汉室前几任皇帝聪慧有作为,必然能有一番成就,现在又脱了困,能够自主,实在是绝好的机会,只怕错过了又生变故,打断诸葛亮的话,道:“有了诏命,岂不更易聚拢人心?再拖下去,才真的要生变故!”

诸葛亮叹气——总不能直说小皇帝志短的话,也沉默了,琢磨着下去后跟荀彧交底。

荀彧起身,跪在刘协身前道:“臣斗胆,敢问皇上密不下诏可是因为曹操之子,曹丕?”

刘协未动,诸葛亮急道:“你是不是在许都听到什么风言风语了?不要妄自揣测!!!”

荀彧道:“若不是为曹丕,臣请皇上降罪。”

诸葛亮着急,刘协却在这时候轻轻点了点头,承认了。

曹植跟着他们出的许都,他和曹丕什么关系,曹植知道,荀彧既然连天子是假都可以问出来,自然已经知道了。

不下诏难,下诏也难。

两难啊……

荀彧驱前道:“皇上但请下诏无妨,臣敢担保,以曹丕本事,绝不会连性命都保不住!何止保命,就算有送皇上出宫一事,他仍旧能够坐定曹家世子之位!皇上眼光独到,怎么还信不过选中的人呢?”

诸葛亮傻了,道:“荀彧,你、你你……”

荀彧俯身叩首:“请皇上为天下、为百姓,下诏吧!只要汉室得兴,皇上将来就是把后宫全收了男子,臣也鼎力支持!”

诸葛亮眼睛都要突出来了——

娘啊!居然还有比他胆更肥的!

看来知道实情的都宁愿刘协一边玩男人,一边做皇帝,只要他不撂挑子。

刘协起身,走到荀彧身前,弯膝——

诸葛亮慢了一步,没赶上。

刘协跪倒在荀彧身前,张开手臂,甩开袖子,曲臂搭手,弯腰——

一个字都说不出来,满心里百味杂陈。

荀彧额头触地,看不到,被刘协的袖子扫过双手,才觉出不对,急忙抬头,天子跪在面前!

诸葛亮赶过来,荀彧也忙拉刘协,两个人一起,把刘协弄起来,再跪着道:“皇上,您是九五之尊,怎能拜下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