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国同人)[三国]小民之计(27)+番外
刘协看着那些不顾身体被辇车压伤,都要扑过来跪拜的百姓,百感交集。
忽然见四周里跪倒的百姓中一人抬着头看自己。
珠帘晃动,那双眼睛一晃而过,刘协心里一跳,身子倒向后方。
一物闪着寒光从珠帘外飞进,幸而刘协反应快,躲了开去。
车外吕布大喝:“大胆刺客!”
拔剑投之,那刺客被夹在百姓堆里,头还没低下去就被一剑扎倒。
辇车周围百姓顿时大乱,禁军见出了刺客,忙呼喝抓捕辇车周围百姓。
吕布从马上直接翻上辇车,掀开珠帘一看,刘协扶着冕冠坐起来,一物落地,“踢踢踏踏”地响。
两人低头看去,却是冕旒断了一截,从刘协的身上落下。
吕布看后面车壁上插着一把匕首,驱前拔下来呈给刘协。
那匕首锋利非常,刘协寒着小脸后怕。
吕布忙收了匕首,拍拍刘协小小的肩头道:“刺客已死,皇上莫怕。”
刘协点头,眼前冕旒晃荡着碰撞,短了其中一根十分显眼,忙道:“回宫,卿别下车去了!”
吕布点头,点了禁军保护车架,一路回到宫中。
第17章
晚上王允进宫,拜了刘协起身,别的不说,居然看着吕布道:“都亭候想学董贼吗!?”
别说吕布,刘协都吓了一跳——这是哪里来的?
王允道:“天子驾乘,岂是臣子上得的!?
刘协松了口气,劝道:“有刺客行刺朕,冕旒都削了一截,朕害怕,才叫他上车陪着的,并非他自己要上。”
王允却道:“皇上还小,皇上怕自有随侍的小黄门之类,一个外臣,怎敢目无礼制,乘坐天子驾乘入宫!!!”
吕布一直不做声,他在大狱里被打得皮开肉绽,是王允花了钱救他出来,出于感激,也不出声反驳。
王允道:“叫你伴驾回宫,怎么会让刺客近了辇车?还削了冕旒,要是一个不好,皇上被贼子行刺得手,我看你怎么向天下谢罪!!”
说一句不完,还又道:“过去董卓叫你侍卫左右,怎么不见有今日的危险?你……”
刘协听王允骂得越来越不对劲,扬声道:“够了!”
王允忙住了口,抄着袖子站在一边,只拿眼瞪住吕布。
当日董卓欲行不轨的事王允肯定知道了。
王允谋不了大局,暗地里却很能捣鼓,刘协身边伺候的小黄门里,就有王允的人。
既然王允知道,刘协也就不矫情了,对王允道:“当日若非都亭候舍命相救,董卓……董卓岂会放过朕?你们今日合谋,将董卓成功诛杀在渭水边,少了王司徒的谋划,事不能成,少了吕将军的威武,事也不能成,董卓虽死,朝野混乱,还需时日才能恢复元气,这个时候,怎么就怒目相对了呢?是时候反目吗?”
吕布不说话,王允忙道:“皇上说的是,臣糊涂,臣进宫来,是有事启奏。”
刘协伸手:“呈上来吧。”
王允从衣袖里取出一卷竹简放到刘协手里,退开等候。
刘协打开看完,更是对王允无语——上面全是因诛杀董卓而表功,要加官进爵的人。
如何稳定朝局,如何安抚百姓,如何昭告天下,没有!
王允还道:“今日刺客定是李傕派来的,其人阴险狡诈,必须传令通缉!”
刘协放下竹简,叹道:“都依爱卿吧!明日早朝朕自会封赏有功之臣。”
反对不了,只有同意,王允德高望重,身后几乎站着满朝文武,又是诛杀了董卓的第一功臣,风头无两,连皇帝都得避避风。
王允跪下:“谢陛下隆恩!”
刘协看向吕布,先前叫吕布等王允来了要说的说辞,都做了白工。
没想到王允救了吕布出来杀董卓,却还是把吕布当做奸臣贼子看待。
董卓是用西凉铁骑掌控天子,这王允却是用他的一腔忠君爱国之心把天子给捆了。
第二天早朝封赏,册封王允为太师,领相国,摄国治政;册封吕布为温侯,授奋威将军,与王允同掌朝政,余下还有一些不知道到底起了什么用,也连带的加官进爵的人。
说的好听,王允是和吕布共掌朝政,往难听了说,董卓在京中余党都被下了狱,吕布除了自己的人马,再也调动不了任何人。
就连禁军,王允都没给吕布。
小黄门念着封赏的人,刘协听到“陈宫”,立即张大眼睛看下去。
是做中牟县令时抓获了曹操,敬佩曹操胆量把曹操给放了的陈宫?后来看不惯曹操的残忍杀戮另觅明主而去的陈宫?
远远的,只见一个文臣服色的人出列,叩头谢恩又退下。
太远,刘协看不清楚,于是挥手,让小黄门暂停宣昭,扬声问:“陈宫何许人也?”
王允莫名地朝刘协望了望。
陈宫出列,跪下道:“臣陈宫,字公台,乃东郡东武阳人。”
刘协问:“你可曾任职中牟县令?”
陈宫答:“陛下明察,约三年前,臣正在中牟任职县令。”
王允道:“陛下,这……”
刘协不理他,只问陈宫:“据闻曹操暗杀董卓不成,出逃经过中牟,被兵士拿住,是你放了他吗?”
陈宫吓了一跳,他这些旧事连王允这个老友都没有告知,怎么御座上的小皇帝会知道!?
忙连连叩头。
他离了曹操后辗转各地,欲寻个明主投靠,可是一无所获,最后来到长安,托庇于旧友王允。
王允救吕布出狱的办法,还是陈宫出的,于是王允把他的名字也放在了封赏名册之上,有心留他报效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