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夫郎他乖巧又能干(166)

作者: 木橙西 阅读记录

何文自是愿意,激动之下又想跪,被姚沐儿拦下了。

倒是何毅,这小子说自己不爱读书,要跟着沈季青学打拳。

姚沐儿没有第一时间应允,而是问:“你可会写自己的名字?”

何毅点头。

又拿出一张契文:“我这有张地契,念念看。”

何毅念得磕磕绊绊,十个字有九个不认得。

姚沐儿收回地契,笑容和善道:“等你什么时候会看契文了,我便让你沈叔教你打拳。”

何毅眸子一亮,“我去!”

七月初十旬假后,姚青云便领着何毅一同回了学堂。

三日后姚记推出两道新菜——鸭血粉丝汤与红糖糍粑。

北州府百姓少食鸭肉,大家伙还是头一次尝试鸭子内脏,本以为会有腥味,想不到味道竟如此鲜美,粉丝滑嫩可口,一口下肚格外满足。

红糖糍粑镇上酒楼倒是有卖,但没何文做得正宗。

姚沐儿见大家吃得畅快,扬起嘴角回了灶房。

“文哥儿,你炖的鸭血粉丝汤反响很好。”

何文露出笑容,翻炒着菘菜道:“宁州菜清淡,口味清鲜微甜,北州府百姓应当会喜欢。”

秋哥儿闻言接话:“喜欢喜欢,尤其红糖糍粑,甜甜的好好吃!”

姚沐儿笑着拆穿:“只要是甜的,就没你不爱的。”

灶房里欢声笑语,随着一阵惊雷骤然响起,姚沐儿笑容僵住,忙扔掉腰裙,擦净手跑进卧房。

“呜啊啊啊!”

“乖孙不哭,奶奶这就去喊你阿姆来。”

沈氏正要放下哭成泪人儿的小元宝出去唤人,见儿夫郎进来,忙将元宝递过去。

小家伙怕打雷,每到雷雨天除了阿姆谁哄都不成。

说来也惊奇,小元宝一被阿姆抱进怀里,不用哄慢慢便停了哭声。

姚沐儿亲着小家伙哭红的脸蛋儿,心疼道:“阿姆在呢,元宝不怕。”

小元宝蹬着脚丫“啊”了声。

“好,阿姆下回来早些。”

“呀!”

“对,我们元宝是小汉子,才不怕打雷呢,是想了阿姆了对不对?”

“啊~”小家伙举着小拳头,挥了挥。

姚沐儿摇着手臂,柔声道:“我们元宝最乖了,一点都不娇气。”

姆子俩“有问有答”,沈氏在一旁瞧着,偶尔应和两句。

“一点都不娇气”的小元宝,在阿姆跟奶奶一声声的称赞中安然睡下。

七月二十五,白露。

源阳县颇有声望的三位夫子,组织了一场诗词交流会,凡是童生都可参加。

姚青云几人诗赋做得马马虎虎,通过这次交流会定能学到不少东西,姚景林便给乙字班放了两日假,带着五人前往源阳县参加诗词会。

一行人来得早,荷花亭里只有寥寥数人。

姚景林领五人落座,自来熟的王鹏,便与隔壁桌青石镇学子攀谈起来。

王鹏问:“几位兄弟哪里人?”

“我们是青石镇的。”

“原来是青石镇的兄台,我们几个是岭水镇来的。”

那人道:“你们是逸云书院的学生?”

王鹏说:“不是,我们是沐青学堂的。”

“岭水镇不是只有一个书院,何时又冒出来一个沐青学堂?”

“不晓得,我小姑家侄子在逸云书院念书,也没听说镇子上盖了新书院。”

几人窃窃私语,带着审视的目光,看向姚青云一行人。

片刻后,又有一群人进入荷花亭。

宁远扯着姚青云胳膊,小声道:“青云哥,徐山长他们来了。”

徐德昌领着十来个童生落座在荷花亭南侧。

曾子玉率先瞧见六人,不知同徐德昌说了什么,惹得徐德昌变了脸色。

姚青云知道小叔身上发生过与自己同样的遭遇,忽略徐德昌憎恨的目光,担心道:“小叔,徐德昌似乎认出你了,若是他旧事重提怎么办?”

姚景林摇着扇子道:“无妨,我既然敢带你们来,便不怕他徐德昌使坏。”

就怕他安分守己,让自己一番计划落了空。

姚青云见小叔早已想好应对之策,安心与其他书院的学子交谈起来。

到了巳时,诗词会正式开始,郑老同两位德高望重的夫子作为东道主方才露面。

一群人纷纷起身拱手拜见。

郑老捋着花白的胡须,“大伙不必拘束,今日只谈诗词,玩尽兴了便可。”

坐在他左右两侧的夫子,说了些场面话,接着便以“月”字为题,玩起飞花令。

郑老同几位夫子不参与,只各自带来的学生们参与游戏。

两轮下来,大批学子黔驴技穷,只剩下十人还在坚持,姚青云与宁远便在其中,逸云书院只剩曾子玉一人咬牙撑着。

他攥紧拳头瞪着姚青云。

不能输,他绝对不会输给一个,没念过两年书的乡下泥腿子!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

“子玉,子玉?”

曾子玉被人扯了扯袖子,那人小声道:“该到你了。”

“哦,好。”曾子玉见众人目光齐齐落在自己身上,不由一阵心慌。

“月、月……”

他嚅动唇瓣,抬起手臂擦拭掉额头沁出的汗水,在记忆中拼命搜索带有“月”字的诗句,奈何大脑一片空白,众人压低的嘲笑声回荡在耳畔,让他白了脸色。

“郑老见谅,子玉第一次参加如此盛大的诗词会,难免有些紧张。”徐德昌面不改色道,“这轮是子玉输了。”

郑老道:“徐山长,今年你们逸云书院可让我有些失望,竟还不如一个新建成的学堂。”

上一篇: 日月国 下一篇: 一品大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