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郎他乖巧又能干(39)
汉子没再开口,就在姚沐儿以为夫君睡了时,手臂突然被一只粗糙的大掌握住,低沉沙哑的声音,跟着在耳畔响起。
“别怕,尽量不弄疼你。”
“嗯。”姚沐儿用几不可闻的声音回应着。
身旁汉子有了动作,先是手臂,再是上半身,姚沐儿觉得自己像只枕头,夫君稍一用力,便被揽着腰,拉入一个硬邦邦的怀抱。他双手撑在夫君肩头,察觉到小衣带子被解开,脖子也跟着染红几分。
月光透过窗棂洒进,落在身下人颤抖的睫毛上,让人瞧着忍不住想要怜惜。
沈季青喉结滚动,漆黑的眼眸变得越发深邃,俯身刚要吻上去——“吱呦”。
床板年久失修,发出不堪重负的“吱呦”声。
半刻钟后——
“睡吧。”
“嗯……”
第25章 开张
腊月三十,夫夫二人起了个大早。
镇上开食摊需要提前挑选摊位,这两日正是赚钱的时候,两人不打算错过,一早便背上竹筐来了岭水镇。
街上各种摊子挨挨挤挤,夫夫俩沿着市集从头走到尾,总算瞧见一处空地儿,只是位置不太好,在市集尾巴拐角处,若是不往里拐,甚至都不会发现里边还有个小摊子。
沈季青看着夫郎,道:“再看看吧,不行就回来。”
姚沐儿点头。
这个位置太偏僻,能留到现在说明没人愿意过来摆摊,只有个衣着陈旧,还打着补丁的卖菜老妇,无精打采倚靠在墙根儿。
姚沐儿与夫君又去北街逛了逛,结果与西街一样,没人挑选的几处位置,要么环境太差,不适合做吃食营生,要么过于偏僻,百姓鲜少驻足。
夫夫二人商量一番,决定回西街。
“小哥儿,你跟你夫君还是另寻别处吧,在这儿摆摊可赚不了几个银钱。”老妇见他们二人返回,佝偻着身子好心提醒。
姚沐儿笑着道:“多谢阿婆提醒,我们已经去牙行交了市金,定下位置了。”
“哎,还是太年轻。这犄角旮旯一天到晚没几个人过来,能赚十文钱都是好的。”
老妇直摇头,随即又问起二人做何营生。
“我跟夫君打算在这开个小食摊。”
“啥?小哥儿你糊涂啊,在这儿开食摊怕是连本钱都赚不回。”
老妇此时瞧二人的眼神儿,跟败家子无甚区别。
“酒香不怕巷子深,我瞧这边也没几家做吃食生意的,若是好好经营,不愁卖不出去。”
“旁人都嫌地方偏不愿过来,你这小哥儿反倒上赶着。”老妇心里实在不看好,上个这么说的撑了不到五日,不知这个能撑几日。
姚沐儿笑了笑,捡来几块石头摆在老妇对面,随后与夫君一同去往粮食铺。
做吃食营生需得用细面,一斤细面三十文,能出三十来个包子,十来个饼子。
夫夫二人先买了十斤细面,又去肉铺买了五斤猪骨三斤猪肉,猪骨一斤三文,猪肉一斤二十二文,共三百八十一文。
最后去车马行,花一百四十六文,买了架半新板车。
“这会儿天冷,猪肉能放住,等开春儿落了雨就不行了。”回村路上,姚沐儿与夫君聊着小话,“到时在镇上租个便宜房子,小点没关系,能生火烧饭就成。”
沈季青拉着板车说:“方才在镇上我跟牙人打听过,离市集远些的房子,两三百文就能租下。”
一天十文,倒也不贵。
姚沐儿觉得价钱还成,等食摊开起来,手里有了银钱,就去找牙人看房,若是有合适的便租一个。
“哥,哥夫!”
姚青云站在院前,瞧见两人身影,小跑着迎上去。
“食摊明儿就要开张了吗?”小汉子激动地问。
见自家哥哥点头,忽然想起一件特别重要的事。
“哥,哥夫,食摊名字还没起呢!”
姚沐儿愣住,这两天忙着做食摊跟竹筒,竟把这么重要的事情给忘了!
扭头正要与夫君商量,就听汉子开口道:“姚记。”
姚沐儿再次呆住,不该是“沈记”吗?
“我跟娘商量过了,娘也同意叫‘姚记’。”
为什么要叫“姚记”,是因为自己吗?
姚沐儿悄悄瞄一眼夫君,嘴角不自觉翘起。
一旁的小汉子瞧见,与哥哥有几分相似的眉眼,慢慢瞪圆。
哇,发现大哥的小秘密了!
时辰尚早,到家准备好明早要用的各种食材,姚沐儿与婆婆沈氏,翻出一块合适的布,准备给自家食摊绣个招幌。
食摊位置不好,把招幌支在巷口,定能吸引不少食客注意。
花了近三个时辰,招幌终于做好了——上边绣着“姚记”,下边绣着热气腾腾的大包子,包子白白胖胖,瞧上去食欲十足。
姚青云朝他哥竖起拇指,“哥好厉害,绣得跟真的一样!”
沈氏摸着招幌道:“沐哥儿绣活是我见过最好的。”
沈季青也道好看。
一家三口对着招幌赞不绝口。
姚沐儿已经习惯被家人吹捧,闻言勾着嘴角,将招幌收了起来。
“今儿大年三十儿,咱吃点好的,沐哥儿去菜窖把猪肉取来,汆肉丸吃。青儿领云小子洒扫院子,顺便将桃符跟春牌挂上。”沈氏发话道。
姚沐儿应着:“哎,这就去。”
“我去拿新买的桃符!”小汉子一阵风似的跑进堂屋,片刻后又一阵风似的跑回院子。
旧符换新桃,贴门神挂钟馗,净庭院祭先祖,除夕夜家家户户皆如此。
沈家小院落在村尾,平日里煞是安静,只能听见一两声狗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