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国之爱(340)
几场攻坚战下来,双方的损失都颇重。
冯祯指挥反击,齐军凭借工事,坚垒不战。燕军在攻坚战中死伤也不小,再加上粮草不继,不得已攻势减弱。
昭华爱惜兵士,下令停止强攻。
双方陷入僵持,燕军不敢硬攻,齐军也不敢出营垒挑战。
作者有话要说:下章预告:决定两国生死的大战开始,两军主力对敌,陷入僵局,小华输了前功尽弃,赢了可以扬眉吐气。
先前灰常有效的突袭战术不能再用了。小华想用其他辅助手段消灭对手。
这几天回头重看全文,顺便整理留言。恐怖的发现两个问题
一是写得怎么这么烂。二是渣攻太坏了,虐得不够,可是现在改结局来不及了。内牛
怎么办?怎么办?
第138章生死之战
战争进行到此阶段,双方陷入僵持之中。
昭华回营检查兵马,见伤亡颇重,处处听得伤兵哀嚎不断。回帐与众将商议好久,也没有好办法,强攻损失巨大,合围则兵力不够。再耗下去,粮草不继,真是为难。
昭华面上仍是从容淡定,晚上独处时却是愁眉紧锁。
盯着昏黄的烛光,想起师父说过的话,不要指望别人,要靠自己坚持,坚持,再坚持。只要还有咬紧牙关的力气,就要挺住。
陈新端来饮食,只有粗砺划嗓子的粗饼和清水,看昭华居然能吃得下去,有些心疼,说:“陛下为一国之君,该有为王者尊严,这些励志之举,差不多就行了,何必如此自苦?臣下瞧着也不象样啊。”
“我不是自苦,是甘心情愿与将士同甘共苦,这样我心里好受些。”昭华就着清水咽下最后一块粗饼,“与齐国这场仗估计三年内难以结束,粮草是个大难题,以后的苦日子多着呢。”
“可是陛下的身体……”
“在齐宫那么难熬的苦都受下来了,这点苦算什么。”昭华看着他,“倒是你,本来是尊贵的王子,就算国灭为奴,也是吃穿不愁,跟着我,风吹日晒,日夜赶路,有时连饭都吃不上,还要冒生命危险。”
“奴才愿意伏侍陛下,只要能看到齐国灭亡,吃点苦算什么。”
昭华命人抬来一箱金银,道:“你原是王子,操持贱役也不值,拿着这些金银回故国吧。”
陈新惶恐跪下:“奴才没有抱怨过受苦,自问也没有犯过错,陛下为何驱赶?”
“你真想为我做事,拿着这些金银回故国。”
“请陛下明示。”
昭华扶起他,道:“你带着这些金银回故国去鼓动臣民,陈国被灭,一直屈于齐国淫威,也是时候反抗一下了。”
陈新会意:“现在反抗,齐国一定无暇顾及,其它被齐国灭掉的国家如魏国、同国、中山国也会相机而动,虽然无兵可以助阵,却可以不再纳粮交税。没有粮食,齐军僵持不下去。”
昭华微笑赞赏:“不愧是王子,果然有些见识。”
侍卫进来禀报说杨蠡从燕都亲自押粮草过来,昭华大喜过望,迎入中军帐,见面故意嗔道:“怎么现在才来?要饿死我的人吗?”
杨蠡变得又黑又瘦,笑道:“路不好走啊,再加上秋雨绵绵。战场越往前推进,粮道拉得越长,等到天寒地冻时分,更麻烦了。”
“哦。”昭华没说话,看看地上预示着天气越来越冷的白霜,忽然心中一动,道:“我有办法。”
“快说。”
昭华提笔在纸上写了个名字递给他,说:“齐国司设监有个工匠姓石,他的手艺极巧,做不但会做精巧的机械舞人。还会制一种小木车,叫流车,可以前后左右行进自如,人坐在上面用足蹬转,可以自由操纵。你派人找他,许以重金,让他加以改造,制成运粮车。”
杨蠡很是高兴:“陛下总有好法子,臣这次来不虚此行。”
“杨相国亲自押粮过来,是不是对现在僵持的战事也有了好法子?”
杨蠡一笑:“陛下真是玲珑心肝水晶肚肠,臣亲自押粮过来,的确是有事与陛下相商?”
昭华急问:“杨相国有破敌之术?”
杨蠡哈哈大笑:“臣是商贾,只会经商,又不是将军,哪里有破敌之术?”
昭华无奈一笑:“那么杨相国此来有别的事?”
“臣一介商贾,蒙陛下垂青,相识于市井,结交于微末,于大难中付以托国重任,臣不胜惶恐之至,一心想要报效陛下,以报答知遇之恩。几年来战战兢兢,生怕有失,有伤陛下知人之明。”
“你虽是商贾,却有奇才,只要是有真本事的,朕自会破格使用,不惧人言。”
“陛下认为臣有才,是看见臣年轻轻的就能白手起家,创下一番事业。那么陛下可知,臣为何能以一介平民,驰骋商界?”
“杨相国请说。”
“臣虽不才,也知一句老话:名之所在,应与人共享,利之所在,当与人同分。臣卖货物时,会给顾客让利三分。做生意能获九分利润时,必让两分与同行,所以那些商人们都愿意与臣合作,顾客们也愿意照顾臣的生意,于是臣的生意越做越大,成为燕国第一富商。”
昭华端着茶碗,没有饮下,看着碗里的茶沫,许久没有开口。
一会儿,抬头望向杨蠡,道:“相国的意思是,齐国太大,我燕国一家不能完全独吞,要与人瓜分最好么?”
“臣没有这么说,一切凭陛下圣裁。”
昭华看着他似笑非笑:“杨相国为何总是能拿出好计策?”
“因为陛下不拒人言,总能在一堆建议中挑出最符合利益的一条。所以臣胸中良策源源不绝,天下贤士也源源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