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淑娟好奇得很,“哪里来的蘑菇?”
那人笑道:“实验大队啊,就是孩子们都跑去下乡插队的那个大队。”
杨淑娟眼睛都瞪圆了,“前进大队?唐家村?”
那人点头,“对啊,你们封怡不是也去插队了,她没和你说?他们大队种的蘑菇上市了呢,第一时间先给咱县菜场送的。不过呀,市里知道很快就会要求备货,估计到时候咱们就更少啦。”
她满脸向往地道:“听说他们大队的猪格外好吃,格外香,可惜咱吃不到。他们交的任务猪都没在咱们这里停留,直接往大城市送去了。”
杨淑娟仔细想想,老封好像说过老家那边用沼气池养猪养鸡种蘑菇的,她当时压根儿没往心里去。
没想到,他们还挺能折腾,这蘑菇都折腾出来了!
冬天卖蘑菇,这多新鲜啊。
不只是杨淑娟觉得新鲜,今儿领导家的餐桌上基本都有一盘肉片炒小白蘑菇片。
江院长家也不例外,供销社、国营菜场甭管来什么好东西,都会给他们家留一些的。
前进大队的猪肉、蘑菇,他们家都不缺。
“老丁,爱珍,来,你们尝尝这蘑菇,说是营养很丰富,含有优质植物蛋白、矿物质和微量元素,什么蛋白质、钾、磷、镁、铁都有,还有大量植物纤维,可以防止便秘、促进排毒,还能降血压血脂预防脑梗塞,防治糖尿病呢。”
她是大夫又特别注意养生,所以这些专业词汇随口就来。
丁爱珍夹了一筷子,“哇,真的好吃,妈妈,哪里送来的?”
她也是第一次冬天吃新鲜蘑菇呢。
丁尚义倒是知道,他笑道:“前进大队送的,他们盖了蘑菇大棚,不过规模有点小,总共就这点蘑菇,都不够咱县城卖的。要是不扩大规模啊,估计以后都不用卖了,内部都不够分的。”
丁爱珍都愣了,封怡下乡的那个鸟不拉屎的大队这么厉害?
江院长无所谓道:“不卖才好呢,就和蒜黄韭黄似的,就咱们内部分。”
不和普通市民吃一样的才显得自家特殊呢。
谢行知、沈佳明等人自然也吃到了。
季宏岳亲自给沈佳明他们送的,食堂大师傅做了蘑菇韭黄炒肉片,几个领导一起开小灶顺便聊聊前进大队的发展前景。
季宏岳:“诸位领导,前进大队的发展潜能很大,如果有更充足的资金和资源,我想他们能发展得更出乎想象。”
原本唐圆计划积累个五年再上罐头生产线,可季宏岳觉得能上就尽早上。
早上早发展。
只要领导们看到大好的前景,愿意拨款,那么前进大队就稳了。
这不是单纯罐头生产线的事儿,为了配合罐头厂还会有其他相应的配套政策。
修路会往那边倾斜、公粮以及其他政策也会给优待的。
这可比前进大队自己一点点发展来得更快。
郭岩是百分百支持的,他现在和季宏岳一样是前进大队坚实的后盾。
他想全市人人都吃得上前进大队的喷香猪肉和鲜美蘑菇!
有领导的意思却是:“既然这个模式很好,那……为什么不直接在市里办厂?让他们教城郊大队养猪种蘑菇为罐头厂提供原料不是更方便?”
季宏岳和郭岩直接变了脸色,沈佳明都沉默了。
过河拆桥的事儿谁干谁背骂名。
如果是市里的主意和技术,那你可以这样干。
可这是人家前进大队的主意和技术,人家是为了给自己大队谋福祉,你却直接让人家教城郊大队,给市里罐头厂供原料,那还有他们前进大队什么事儿?
人家的生活依然没有改变呀。
沈佳明深切觉得当领导的不能事事从自己方便的角度出发,而要从百姓的角度出发才行。
他笑道:“市里工厂已经够多了,要允许下面大队百花齐放。”
郭岩和季宏岳立刻附和领导。
这要是直接抢了前进大队的劳动成果,唐圆和封辰肯定转身进山开荒种地再也不搭理他们了。
第82章 生态农场
虽然沈佳明明确表态可那位领导依然不松口, 他是市农业局的老局长,再过两年即将退休,现在很多工作都是郭岩几个副局长在负责。
他一副我即将退休不怕得罪人也要说公正话的态度道:“佳明市长, 即便得罪人我也要表达自己的观点。就咱们市目前的情况来说, 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把那位小唐老师调到市委来,由她配合郭岩全面负责这项工作。”
在他看来没有哪个农民不想进城的, 但凡有一点希望他们也会绞尽脑汁往城里挤, 只是没机会而已。
把唐圆调到市委来,给她一个初级干事的编制, 让她负责全市的沼气生态农业养殖工作。
在市里开办一个罐头厂, 让城郊公社负责养猪、种蘑菇, 同时其他大队也要配合修沼气池、养猪、种药田、种蘑菇等工作, 这样才能集中全市的人力物力财力来搞这个新型的生态农业建设。
前进大队就是一个实验大队, 实验成功就证明这个模式可行, 可以全市推广, 那他们的任务就完成了。
当然, 前进大队可以继续养猪种蘑菇种药材,上级也会负责收。
可要在大队办罐头厂, 他觉得不现实, 首先就是投入成本太大。
前进大队在偏僻的山脚下,交通不便, 要想在那里办厂首先就得修路。
修路要征集义务工,要出钱出粮吧?
建厂要给他们拨款盖厂房、冷藏库吧?还得派卡车吧?
要不要通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