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场合封辰都是能少说话就少说话的,前世作为基地战力天花板,他不需要奉承任何人,基地顶层对他也是客客气气的。
毕竟他从不费心想话题去迎合谁,现在对各单位领导也如此。
让他说那就是:“挺好。”
那是要冷场的。
所以他特别佩服唐圆,觉得她做什么都游刃有余。
唐圆已经跟温书记寒暄上了,“咱们厂真好,规模大,职工多,福利好,让人羡慕呀。”
温书记开了句玩笑,“既然如此,要不要调来我们工厂呀?”
郑应炬一听,瞬间神经紧绷起来,立刻笑道:“书记你可难为小唐啦,市委调她她都不去呢。”
拽滴很。
温书记略带诧异,看着唐圆,见她眼神清澈,目光坚定,气质也清正平和,略一想就明白了。
这天下总归是有理想主义者呢,不求高官厚禄,不求进城奔更好的前程,愿意用他们的所学来改变家乡的困境。
年轻时候他也有这样的理想。
如今年过半百,他却在远离家乡的罐头厂扎根啦。
想到这里,他对唐圆和封辰就越发和气,跟她聊生态农场和罐头厂如何。
郑应炬看温书记对唐圆那么亲近,瞬间又嫉妒了,时不时也要插话打断一下,免得温书记对唐圆过于欣赏,真的给她调过来。
她要是调过来,肯定要威胁他的地位。
马慧友亲自去厨房看了菜,又让秘书去车间拿做记号的罐头过来。
十头猪能做不少罐头,这是前进大队的样品,回头要在厂会议以及市委会议上给大家品尝的,还要给其他大厂寄过去品鉴,还要作为给外商展示品尝的样品。
吃一罐少一罐,所以做了记号不许别人随便动。
他回到包厢,对唐圆和封辰笑道:“我们也做了红烧肉、坛肉,给你们尝尝师傅的手艺。”
唐圆笑道:“大厂的师傅起码是五级工,厨艺顶呱呱,肯定很好吃,我都有点等不及了。”
过了片刻,有人送了几罐罐头过来。
马慧友笑道:“在吃饭之前,咱们先略尝尝这两种罐头?”
温书记也知道那十头猪的事儿,笑着让马慧友先开一罐给大家伙儿品品味儿。
马慧友亲自拿起罐头起子,卷住梯形马口铁罐头盒三分之二处的位置,一圈圈卷开来,然后把罐头盒上面一部分拿下来,就露出里面的午餐肉。
开罐头的时候马慧友不无骄傲道:“咱们工厂这些年一直在不断进步,陆续添置了新设备,如今有自动制罐机、自动冲盖机、自动封罐机,这在国内都是最先进的设备。”
郑应炬补充道:“其他很多工厂都是手工剪马口铁,手工敲罐头盒子呢。”
唐圆:我年轻见识少,你别忽悠我,我才不信呢。
五十年代可能有工厂手剪盒子,等国内机械制造起步,有了成熟的生产线以后就不可能还手剪。
这又不是糊火柴盒!
你想剪铁皮做罐头盒也不行啊,即便假设你技术到位,你一天能做几个?
工厂这么多人喝西北风啊?
果然看唐圆将信将疑的表情,温书记就笑着打圆场了,“那是老黄历啦。”
几罐罐头摆开,马慧友拿洗干净的刀切了厚片摆在俩盘子里。
一阵阵肉香扑鼻而来。
马慧友笑道:“我不告诉你们区别,你们自己品尝试试。”
温书记就亲切地招呼唐圆和封辰尝尝。
唐圆用筷子夹起一片尝了尝,又夹起另外一片尝了尝。
说实话一般人尝不出口感差别,毕竟生肉打肉糜,加上调料腌制,上锅炉高温蒸一个多小时,无论什么肉出来口感都差不多。
但是肉还是略有区别的,这个唐圆能尝出来。
这一批他们没有加唐圆以前吃的那么浓郁的香料以及工业香精,味道比较清淡,所以很明显尝出了肉质差别。
封辰舌头更灵,一下就品出来,他指了指其中一罐,“这个肉更鲜香。”
温书记也点头赞同,“我尝着也是。”
郑应炬面色得意,那肯定是他们自己屠宰的肉!
即便在乡下吃了更好吃的猪肉,郑应炬也嘴硬得很,觉得肯定是厨师手艺厉害,而不是肉更好。
陆建康也跟温书记一个意见。
马慧友面上尴尬一闪而过,随即就恢复正常,前进大队的猪肉更好吃其实在他预料之中,毕竟他吃过没做成罐头的猪肉,的确比其他猪肉更有肉香。
这十头实验大队的猪也做了几个口味,有浓香型,有清淡型。
大家尝过以后发现清淡型就是不加太多调料的罐头,很明显能吃出实验大队的猪更鲜香,而加了更多香料添加剂的罐头,吃起来就区别不大。
温书记、马慧友和陆建康若有所思地品尝着,不由得陷入沉思。
这说明他们的配方……不行?
看起来罐头配方把肉本身的鲜香味道给压住了,这……应该算不合格的配方吧。
他们居然用了这么多年没发现,没想过改变?
他们推向市场的大部分是浓香型。
这一次之所以有清淡型还是温书记心细,觉得要对比最好多做几种口味,区别于其他加不少调料香精的午餐肉,这个只加了盐、少量胡椒粉和香叶,没有加味道过冲的调料。
温书记眉头紧皱,看向马慧友和陆建康几个,疑惑道:“以前怎么没发现?”
郑应炬道:“书记,这不挺好吃的嘛?喷香的,每次出口转内销往百货商店高档柜台一放很快就被抢空了,根本不够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