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老公末日来的[七零](53)

唐圆就跟爹娘说种山药的事儿,“鱼仙人说我给的兔肉和野鸡蛋好吃,教我种山药,山药营养比红薯好。”

这几天唐爹唐妈吃山药鱼汤也感觉出来,山药不但好吃,吃了身体更有劲儿。

唐爹瞅瞅闺女,又悄悄给媳妇儿一个眼神,示意答应闺女。

分家以后有唐圆弄肉和野菜补贴口粮,一家三口吃的比从前好,最近三人都见长肉。

尤其唐圆,原本看着干瘦粗糙还略黄的小脸都变得光泽起来。

脸上带了点肉,两颊染上自然的少女红晕,看着娇俏不少。

对于闺女的康复,唐爹是非常高兴的。

只要闺女病情稳定,别说种山药就种鱼都行。

吃饭时候唐炳德拿着一个铁皮扩音喇叭挨条街吆喝,“都赶紧喝汤吃饭,吃完饭去场院开会。”

一连吆喝几遍,又去其他地方吆喝。

生产队一般三五天开一次会,总结一下这几天的劳动情况,开展一下批评与自我批评。

队干部会公布劳动记录情况,谁表现突出,谁请假最多,谁出工不出力,谁偷东西,谁又如何的。

还会总结一下各人的工分,出入大的就跟记分员沟通一下。

吃完饭唐爹先去场院儿,唐妈刷碗再把刷锅水舀给牲口喝掉。

唐圆收拾一下也跟娘一起去开会。

村里的晒场离牲口院儿不远,闲话两句就到了。

唐大伯和另外一个小队长已经到了,正和一群男人在侃大山,聊农事以及公社的政策。

刘赖子几个则扎堆倒黄色废料,一边夸张地嘎嘎大笑,引人侧目。

他们看到唐圆跟在唐妈身后过来,想到她发疯的样子不约而同地闭嘴噤声。

生怕刺激她发疯。

他们不怕她,但是怕唐炳德骂。

唐圆昂首挺胸的,半点都不害羞。

他们偷觑她,她则大大方方地打量他们。

哎,真是贫困村中的贫困村,扶贫老干部都得两眼一黑的程度。

男女老少一个个都黑瘦,孩子光着腚,大人赤着脚。

一年累到头,吃个七八分饱就是好的,更别说吃肉。

村里没有通电,除了两台收音机三辆自行车就没有其他机械。

磨粮食靠碾子,看时间靠日头和大队的哨子。

小病靠挺,大病等死。

……

前世她扶贫过的条件最差的人家也比他们吃的好呢。

整个社会都奔小康以后,哪怕有那么几家贫困的,捡垃圾都能赚钱。

现在?

再能干没有资源也白搭。

在原文中唐家村一直破破烂烂,贫穷落后,女主去了首都不想回来,原主咋折腾都赚不到钱的那种穷。

唐圆扶额,心塞,不想说话。

很快民兵连长捧着个尺长半尺高的收音机过来,替书记进行惯例的政治学习,“都来听听广播啊,长长见识,不出门不知道天下事儿。咱们国家支援阿富汗修建凹格拉密棉纺厂的技术员都回国啦,这个棉纺厂的厂房修建、设备安装什么的,可都是咱们指导的,这说明咱们的技术……”

“飞毛腿,阿富汗是哪个地方?”

“凹格拉密是啥?这名真古怪。”

大家哈哈笑起来。

民兵连长是大队刘支书的侄子,按照村里人喜欢给大家起外号的尿性,他因为腿长跑得快所以叫飞毛腿。

“快听点咱能听懂的。”

开生产队会议也是大家伙儿能听收音机的好时机。

唐家村大队只有刘书记和唐大队长家有收音机。

飞毛腿又开始调台,收音机里传来高亢的女播音:“抓革命促生产,我们要把学大寨精神贯彻到底,大搞快搞农业生产……”

飞毛腿振臂一呼,“学大寨,促生产!”

只有他手下的俩组员跟着喊了一嗓子,其他社员都笑话他们,“别肉麻了,跟唱戏似的。”

城里搞革命搞运动,乡下人没什么文化,对那种运动根本不热衷。

毕竟大家更关心分多少口粮几块钱。

对于刘书记让飞毛腿几个贴的诸如“学习无产阶级专政下的革命理论,搞好普及大寨县建设”、“活着就要拼命干,努力建成大寨县”等标语并不感兴趣。

主要是绝大部分人不识字,学口号也四不像,一学就变样儿。

飞毛腿正过当领导的干瘾呢,唐炳德过来了,他背着手,叼着烟袋锅子,一脸严肃。

如果说刘支书开会满场废话夹着几句正经话,那唐炳德就是没有废话。

先传达书记去县里开会带回来的精神,无非就是抓革命促生产、学大寨、多种地多收粮缴足公粮多卖余粮那一套。

刘支书以前热衷开会讲话,激情澎湃,可惜社员们不感冒。

饭都吃不饱还整天忽悠卖余粮,你有余粮吗?

咱们借点粮糊口你就说那是大队的备战备荒粮,不能动,动了要枪毙。

结果你整天忽悠卖余粮。

那余粮是卖?

跟白给一样。

外头想买一斤粮食一块钱,你这个去卖一毛二分钱顶天。

谁卖谁傻蛋。

几次之后给刘支书气到,他就赌气不来开会,只给大队委员会几个干部开小会。

社员们反而高兴。

天黑了,飞毛腿点上马灯挂在树杈上,照着唐炳德的位置。

接下来就是表扬和批评时间。

唐炳德点名批评了刘赖子,“懒驴上磨屎尿多,不是去拉屎就是去撒尿,再不就肚子疼,就这样怎么拿八工分?先降到六工分,接下来看表现,大家伙儿同不同意?”

刘赖子:“不同意,凭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