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长门好细腰(425)

她又是冷笑几声。

“让出信州,诸位爱卿怎么看?”

晋使放下饮盘,纷纷摇头。

“不可。”

“殿下仁厚,实不知齐之贼也。”

当初为了拿下信州,晋军牺牲那么大,怎么可能说放弃就放弃?

齐国答应的增加的那些岁贡,要收回在随时可以收回,但站在脚下的土地却是实实在在的。更紧要的一点,信州是南北往来主要通道,这笔买卖怎么算都是亏。

让是不可能让的,只不过话要说得动听一些。

毕竟信州在战前是齐国疆域。

李桑若带着轻松的表情看他们讨论,一颗心忽上忽下,不时注视着门槛。

甚至觉得,这场战继续打下去,也没什么不好……

裴獗打仗去了,就不可能成天跟那冯十二娘腻歪,到时候他挥出去的每一刀,都是为了她儿子的江山……

她突然不耐烦地起身,“诸位自便,哀家去更衣。”

第253章 天子赌局

齐方也在小议事厅。

这个议厅在议馆的另一端,和晋方遥遥相对。

冯莹坐在一侧,为萧呈和冯家长辈端茶倒水,极尽小意。

冯敬尧说到上次和议,还是在十四年前,并州。

使臣们唏嘘不已。

不知是谁突然就提到了谢献将军。

“谢将军健在时,晋人敢不畏齐?”

谢献的名字一出,厅里突然便沉滞下来。

齐国的衰落,似乎正是从那一场战事开始的。

冯敬尧轻咳一声,饮一口茶,说道:“打打停停已是常态,不必对晋方抱有太大的期许,缓兵之计耳。”

众人点头。

萧呈神情没什么变化,不愠不火地道:

“朕有一计,只看晋国应是不应。”

冯敬尧知道皇帝是有主意的,并非延平帝萧珏那种无脑之人,甚至比死去的怀仁太子萧灼更有帝王相。

冯家百年公卿世家,几经沉浮,跟着萧氏立国,个中根源了如指掌。

“陛下何计?”

萧呈道:“和议在一個和字。我方议书,晋不同意。晋方议书,我方不肯。那争来争去,必是谁也说不服谁,和议陷入僵局,难不成再要大动干戈?”

他轻轻一笑,“晋方不想打,那就得和。届时我提议,双方以三道试题作赌。谁胜,信州便归谁,端看晋方允是不允……”

冯敬尧道:“题由何人出?”

萧呈道:“晋一题,齐一题,云川出一题。”

听上去极是公平,冯敬尧却觉得儿戏了。

“陛下可有把握说服晋方认可?”

萧呈反问:“尚书令可有把握,让晋方让步,还我信州?”

这话难住冯敬尧了。

信州眼下是晋国的实占区,要让人把吃到嘴里的肉吐出来,比登天还难。

所以,萧呈的办法成与不成其实都是绝境里寻求的一线生机。晋国同意,当然好,不同意,其实也没有更大的损失。

冯敬尧道:“计是可成。但如何说服晋方同意,是个问题。”

冯敬廷在一旁坐了许久冷板凳,身为皇帝的岳父,他觉得自己可以表个态,“依臣愚见,我方可从两者入手。”

萧呈问:“府君说说看。”

冯敬廷道:“其一,由臣去找臣的不孝女,或可从裴獗入手。其二,晋太后骄横好胜。找到机会,激她一激,只问她晋廷敢不敢赌……”

萧呈笑了下。

冯敬尧却垮下脸来。

对这个不争气的幼弟,他素来是看不上的,语气也严厉。

“十二娘都不肯认你,还帮你说动裴獗?异想天开。”

冯敬廷耳根发红,“长兄,那天阿蕴表态了,我们父女也已经冰释前嫌……”

冯敬尧哼声,不想跟他多说。

但望向萧呈时,却流露出一抹复杂的微笑。

“陛下。”他拱手,“臣以为,从晋太后入手,倒不失为良策……”

-

李桑若在两个宫女的搀扶下走出更衣室。

议馆是个“回”字形构造,木质长廊笔直一条,可以一眼望到对面。

她看到萧呈站在长廊另一头,面如冠玉,眸似点漆,那世家贵子的风华,实在令人眼热。

李宗训对外说,自己出自陇西李氏。

其实从他祖爷爷起,都只是陇西李的旁支,以前在族内本家是说不上话的,到了李宗训父亲那一代,才因为改朝换代立下大功,鹞子翻身,改头换脸。

但一个世家的底蕴是子孙数代培养出来的,李桑若出自世家,却又向往更为显赫的世家,例如南齐的袁谢王萧。

有这层心思,她看萧呈就尊贵无比。

再想到萧呈跟冯十二娘的关系,更是动了些心思。

她唇角带笑,迎了上去。

“齐君。”

珠光宝气,高髻环佩,这个临朝太后可谓富丽堂皇,相比她隆重的仪态,萧呈看上去更显清贵俊雅。

“太后。”

二人在长廊上互相行礼,谁也没有回避。

不远处有侍卫看到,都远远站着,不敢过来。

李桑若觉得这是大好时期,笑一下,侧身走到长廊的栏杆前,望着只有案椅和桌具的园子。

“议馆准备仓促,少了些花朵。要是这园子里种满花,今日我和齐君在此,心境定是不同。”

萧呈负手而立,顺着她的目光看过去。

“这个时季,花都谢了。”

李桑若笑了一声,“这其实难不倒你我。冬花夏雪,身为帝王还不是想要就要?”

萧呈眉头微微一蹙。

同在权力巅峰,他和李桑若在欲望上是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