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七零:当年代文糙汉男配在我家(229)+番外

作者: 月不圆了 阅读记录

人家这个是熟的,直接吃。

预制菜还要起锅烧火,比不得他们这个逆天的空间。

沈柏良逗留四十分钟,回去时身上还有一股子鱼鲜味,若是直接回宿舍,那群缺油水,馋肉味的人肯定闻出来。

只能委屈自己在臭烘烘的洗手间多呆几分钟,出去的时候,身上的鱼鲜味没了,多了一股子洗手间独有的臭味。

郭麒他们闻着一股臭味,服了沈柏良。

沈柏良心里苦,他不说。

第二天,沈柏良又送林畅畅去沈家村,两人还在家里吃了早餐,是沈柏良去楼下买的,他起得早,早早地过来这边。

包子馒头买了不少,还有松软的马拉糕,说是拿回去给沈松军他们吃,反正林畅畅去得早。

这次,林畅畅不仅带了包子馒头马拉糕,还有鸡蛋,五花肉回去。

给沈妈妈他们加餐,瞧着顿顿咸菜,野菜,去年晒干的菜,林畅畅觉得她们日子艰苦。

平时看不见荤腥就算了,现在她来了,怎么能看着他们吃糠咽菜?

又不是吃不起肉,他们这儿卖肉不方便,林畅畅那边卖肉方便得很,今天瞧着猪肝新鲜,还拿了一朵猪肝回去。

林畅畅被沈柏良送上小四轮,看着她开去了沈家村,这才悄悄的离去,免得被人碰见,他这个时候不能出现在村里。

对沈柏良来说,家就在前面,却不能回去,真的很残忍。

小四轮轰隆隆的开进村,沈妈妈她们放下手里的活,迎接出来,现在是农忙的时候,准备种大豆,种玉米什么的,这儿不比北方,种的东西早。

花生也要安排上。

所以捞鱼的人不多,要挣工分,把农活做完才行。

就算这样,还是有人一大早去捞鱼,看见小四轮,知道林畅畅来了,个个把鱼收回来让林畅畅带走。

林畅畅塞了几个包子给沈妈妈和沈大嫂她们,把车上的东西卸下来,不等沈妈妈埋怨林畅畅乱花钱,买那么多吃的和肉,村里来人了。

还有知青捞了鱼送来,林畅畅照样收下,知青的鱼也是鱼,没什么收不收的。

若是宋晚秋想挣钱,捞了鱼送来,林畅畅不会收。

向来自视甚高的宋晚秋也看不上这几块钱,所以她不会送鱼过来。

宋晚秋不送,不代表别人不送。

难得被分在这边插队下乡,有钱不挣是傻子。

捞鱼又费不了多久,也不会耽误他们看书备战考大学,去年没考上,今年这些知青更加努力。

特别是宋晚秋,每天都背单词,记诗句,特别刻苦,把其他知青卷得都不敢懈怠。

一来就开始收鱼,一收就是几百斤,现金结账,隔壁村子的还没送来,还有沈春梅和沈冬梅他们村子的鱼。

昨晚沈松文骑车去报信,今天可以收鱼,他们肯定不错过这个挣钱的机会,当晚下了渔网,今早就可以收网。

他们还没来人,需要等一等。

林畅畅不着急走,她今天还有一次捞鱼的机会,可不能浪费,必须得好好的利用起来。

第181章 拯救鲟白鱼作者月不圆了

林畅畅不会划船,让沈松文帮忙划船,他们去江中看看。

目标就是珍稀宝贵的鱼,比如说豚猪还有鲟鱼,最好是鲟白鱼,他们这一片的水域恰好是这两种鱼类的栖息地。

据沈大嫂和沈妈妈说,她们小时候随处可见,近来少了很多,偶尔还是能看见,她们太忙,没仔细留意。

想想也是,结婚嫁人后,围着家人转,围着孩子转,每天要挣工分,还要发愁如何养活一家人,哪有时间看河里的豚猪和鲟鱼多还是少。

林畅畅是带着目的来的,所以比较留意。

从小跟着沈柏良混的沈松文划船很稳。

林畅畅坐着不动,免得翻船,好在她会游泳,空间还有救生圈和救生衣。

漂了一段距离,没看见豚猪,也没看到鲟鱼,不过林畅畅看见一群刀鱼,它们成群结队的游玩。

林畅畅心动,手指动了动,鱼窝子突然不见,全都去了空间。

沈松文眨眨眼,还以为自己看错了:“二婶,你看见了吗,那儿之前有一群鱼,这会儿居然不见了,就一下子不见!”

林畅畅装傻:“是吗,我没留意耶,估计它们沉下去了吧!”

沈松文想想也是,便不再纠结。

他们又划了一会儿,快中午了,一无所获,林畅畅建议回去,反正今天搜鱼的技能用完,只能等明天。

回去的时候,林畅畅向沈松文讨教如何划船。

她学的有模有样,沈松文教导的很认真,没多久,聪明的林畅畅掌握了技巧。

只要多练习几次,以后她可以自己划船。

其实,林畅畅想买快艇的,可惜不符合这个年代,只能作罢。

老老实实学划船。

中午,林畅畅在沈家吃了饭,沈妈妈把五花肉割了一块下来,做了一个红烧肉,还有野菜猪肝汤,再来一个炒猪肝,以及一份下饭的咸菜。

五斤的五花肉,各自割了一斤让两个女婿带回去给沈春梅,沈冬梅她们姐妹吃,五斤他们一家人吃不完。

林畅畅带来的肉,随便沈妈妈处理,她不在意,也不会斤斤计较。

何鹏和陈家华送来的鱼品质不错,林畅畅全都收了,一个五百斤,一个七百斤,是他们收的村里的鱼。

今年第一次挣到这么多钱,两个女婿美滋滋的,眼睛有光,知道今年怕是要发,他们也可以准备建新房子。

就按照沈柏良家这个农家四合院的样子建,她们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