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红玫瑰和白月光he了(267)

作者: 一树菩提 阅读记录

江觉厌漠然地看着监控,直到门铃响了一次又一次,门外的人按捺不住地左看看右看看,他才突然打开门,原本像是结了层冰一样的脸上,露出一个慵懒的笑容。

谢余自己都不在意的事,他为什么要在意?

“觉厌,你在啊?”外面的冉楚眼睛一亮,一脸喜色。

“不好意思,我刚才在楼上听歌,没注意到门铃。”江觉厌冲他眨眨眼,让开位置让冉楚进来,像是迟疑了一下才问,“你的身体怎么样了?”

冉楚的脸有一瞬间的不自然,他像是羞涩地低下头,“没,没事了,那天还要谢谢你。我今天过来,就是向你道谢的。”

说完,他把手中提着的礼物盒感激地递给江觉厌,然而他的心里,却没有丝毫谢意。

一想到那一天,他主动想尽办法勾引江觉厌,江觉厌竟然通知了谢余,还把他一个人扔在了休息室,冉楚就气得想杀人。

江觉厌到底是不是个男人?

冉楚很想这么问,但好在他的理智还在,让他没有冲动地说出那句话。

他只是低下头,小声解释道:“那天我和赵岳去酒吧,不是和他有来往,是他家里人求到了我爸爸那里,他们认识很久了。无奈之下,我只好答应见见他,没想到他会那么,那么……”

后面的话冉楚像是说不出来了,声音里逐渐带上了哭腔,江觉厌坐在旁边,丹凤眼里的情绪很冷漠,不过语气如常,时不时地会安抚几句。

过了一会儿,冉楚像是哭够了,逐渐没有了抽噎,“谢谢你。”

他小声地道,在得到江觉厌的答复后,像是为那天的事情感到尴尬一样,并没有多留。

冉楚准备离开,江觉厌也笑笑,把他送到了门口。

只是到了门口,原本要走的冉楚却又停下了脚步,他在那里踌躇了许久,才在江觉厌的目光下垂下头,似乎是为了接下来的话感到不好意思和难堪,白皙的脸变得涨红,很迟疑也很小声地缓缓问道:“那天,那天你为什么——”

“楚楚!”

他的话还没有说完,一道激动的声音突然响起,随之而来的还有急促的脚步声。

正低下头假装不好意思的冉楚脸色一变,突然有了一种不好的预感。

这个声音有点熟悉。

他僵硬地缓缓回过头,看到了一个迫不及待的身影。

第143章 旧情人拒绝变情敌(二十五)

冉楚一眼就认出了林笙。

倒不是说他和林笙的感情有多好, 记忆有多深,纯粹是林笙是冉楚那么多露水情缘里,最没能耐同时又最没眼色的。

明明只不过是一个没权没势的大学生,却总痴心妄想地描绘着他们以后的未来。要不是冉楚那段时间刚想换换口味, 他也不会看上除了一张还不错的脸, 一无所有的林笙。

而现在, 冉楚就深深懊悔起当时自己的选择。

他脸色难看的试图把手从突然冲过来的林笙手中抽出来, 但这没用, 林笙的一双眼睛极亮, 看着冉楚就像是看到了他的全部。

“楚楚,你这段时间怎么都没联系我?你都不知道我有多想你, 你别不要我, 我下次绝对不和你吵架了!”

“你是谁啊?”冉楚心中一跳,只感觉到心慌意乱, 他连旁边江觉厌的脸色都不敢看,努力让自己保持平静不露馅, “我根本就不认识你。”

说着, 他暗示地看向林笙,让他不要在这里闹。

他现在没工夫去探究林笙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当务之急只能先把林笙支走,否则影响到江觉厌对他的映像,那才是冉楚最不想要看到的。

但林笙就像是疯了一样,紧紧地拉着冉楚的手,他想起了今天早上那个男人轻蔑的话,如果没有抓住这次机会, 以后恐怕再也没办法接近楚楚了。

他必须抓住这次机会,让楚楚知道他知道错了, 他以后不会再吃醋,不会要求楚楚和他出来约会,楚楚想要怎么做都好,只要别从他的世界消失,连让他知道一鳞半爪的消息都不能。

林笙的眼睛发红,执拗地看着冉楚,低声下气地哀求道:“我以后都听你的话,你有再多的人我都不吃醋了,楚楚,求求你了,不要赶我走。”

他还在不停地说着什么,翻来覆去无非就是过去那点冉楚还新鲜时他们的事情,想要唤起冉楚对他的记忆和感情,但是冉楚却根本不耐烦再听下去,心中反而充满了恐慌。

这和上次故意让原非来接他,想要让江觉厌看到还不同。毕竟,原非只是来接他,冉楚大可以说只是朋友,来接他一起出去聚会,如果江觉厌问起,他会咬死地把原非钉在追求者的位置上,一个刚好可以让江觉厌吃醋但又不会影响他形象的位置。

但这次不一样了,这次完全不一样了……冉楚已经不敢想象江觉厌的脸色,也不敢去深究从刚刚到现在他为什么一直都没有说话,他只能死死地盯着眼前破坏他计划的林笙,眼神怨毒,一字一顿地说:“我、不、认、识、你。”

要不是林笙,如果没有林笙,他现在正在假装难堪地试探江觉厌,那天晚上为什么拒绝了他的邀请,不管江觉厌会是什么反应,他都可以借此更进一步。

可现在,冉楚已经不敢想象在江觉厌眼里自己的形象了。他想到刚才自己还故意提起那天晚上的事,原本可能让江觉厌心生柔软的邀请,在这个时候,恐怕已经变成了他水性杨花的证明了吧?

听到冉楚的话,林笙的脸有一瞬间的发白,而冉楚还继续冰冷地说着:“你要是再纠缠,我就报警了,看你的年纪也不大,最好好自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