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草屋里捡来的小夫郎(117)+番外
哗啦一声,不知道是何处的水溅了出来。
孟冬放下书籍,连忙跑到木桶前查看情况,“裴大哥,这两条鱼怎么这么凶。”
“可有人在?”裴善章一面高声喊道,一面走近了草屋。
听到此声响的裴应川,同孟冬示意后起身出了窑洞。
“裴老伯。”
“原来你在这里。我老头子是来同你告别的,看也看了,鱼也收了,我也该回去了。”
该看的都看了,该想的都想了,裴善章算算时间还想着赶回去吃午饭。
裴应川还想再留他,让这位裴大爷去窑洞里看看。
岂料他话还没开口,裴善章继续道:“也不必开口留我,我还记挂着早些回去将这鱼烹了。”
也就在这时二人发现不远处孟冬手中拿着书本跑了过来。
“裴大哥,那鱼打翻了木桶跑了出来,还把水溅到了我的书上。”
“裴老伯,去看看吧。”裴应川接过孟冬手中的书向着裴善章开口道。
“好,我去看看是怎么一回事。”
孟冬连忙跟在了裴应川身后。
三人到了窑洞一看,只见两条鱼在泥水中不断扑通着,看着仍然十分有活力。
裴善章见此亲自上手把鱼捉了起来,说来也奇怪,这鱼黏黏糊糊的,也不知他用了什么方法能让它乖乖地待在他的掌心中。
“小哥儿,你这书是什么书……我赔你一本新的如何。”裴善章问道。
“不用了,我这书是裴大哥买来教我认字的,不值什么钱。”孟冬摇摇头。
“裴小子,你会识字?那怎么流落到住到草屋里了,为何不进城找个活计。”
裴应川见状解释道:“裴老伯,我是因徐夫子的教导才会识字的,至于住这草屋,则是因为我与孟冬是逃难来的流民,没有户籍,只能暂住于此。”
“没有户籍,那老徐还能收下你……”裴善章放下手中的木桶,犹豫片刻继续道:“你们日后可要离开小溪村?”
裴应川摇了摇头,见状孟冬立刻回答道:“我想留在小溪村,我喜欢这里。”
“小溪村民风淳朴,风景宜人。来了,便忘不了也走不了了。”裴应川很喜欢这里的生活,平淡恬静,虽说时不时地会出现一些麻烦事,不过那也算不得什么大事。
“既如此……若是你们二人想长留在小溪村,户籍的事除了去找村长,倒是能去求求徐夫子,他都收下你们做学生了,想必这个忙也是能帮得的。”
裴善章说这话一是想指点他们,二是这件事对于徐夫子来说只是举手之劳,也能给徐夫子找些事情做,省得他整日躺在床上想些旧事,思虑过多毁了身子。
而且老徐都收了他做学生,想必这人应当有什么别的长处。这个年轻人的性子他喜欢,帮他一帮也算不得什么,左右不过是写一封信的事。
再说当初他建这小溪村本就是为了收留那些因战事逃难而来的百姓们,多他二人也不算多。能留下的也都算是有缘之人。
只是……他希望,往后来到这小溪村的人越来越少才好……
“若是老徐不同意,你便去寻我吧。这样的话这书老头子我可就不赔了……”裴善章笑眯眯地说道。
“好……多谢您了。”
虽然这位裴大爷话是这样说,但是裴应川也没打算真的去找徐夫子,毕竟夫子尚在病中,他不能在这个时候去打扰对方。
裴应川和孟冬送裴善章到了山坡下,期间裴应川还将他所知道的这种鱼的做法告诉了裴善章,三人说了一些吃吃喝喝的话题,闲聊了一会儿才分开。
“裴大爷的厨艺好像很好……”孟冬目送他远去,默默说道。
裴应川牵住他的手,沿着小山坡一路向上,“应当是比你我好些。”
“我会慢慢学的,裴容教了我许多。”孟冬握紧了他的手。
“那等你学会了,就来教我。”裴应川说了一句玩笑话。
“好呀,到时候裴大哥你教我认字,我教你做饭。”孟冬昂着头很是自豪地说道。
“好。”
裴应川原以为户籍的事暂时无法解决,谁料仅仅过了一日,村中便传出了徐夫子要复课的消息。
至于他为什么会知道这个消息,自然是秦二郎告知他的。
开课那日,原本寂静无人的竹屋又重新挤满了大大小小的孩子,裴应川仍坐在学堂的最后,只不过对于无意科考的他来说,该学的已经学得差不多了。
学堂前后各放了一个烧着火的泥盆,是专门给学生们用于取暖的。进入冬天以后,这些孩子们的手上大多生了冻疮,写的字歪歪扭扭,让徐夫子好一顿训斥。
因着今日是开课第一天,徐夫子便没开授新的内容,只是批改了学生的课业,又将人训了一顿好去除他们的玩心。
时辰一到,在徐夫子的示意下,学堂里的孩子三两结伴出了门,裴应川正犹豫着要不要开口,却见徐夫子正盯着他,眼神复杂。
“裴应川,你且上来。”见他望来,徐夫子也不再耽误。
他从怀中取出一封信,放在了教桌前,“你拿着这封信去往城中府衙,只说你得了人引荐要办户籍,自有人会处理。别的,不可多言。”
“夫子……”裴应川着实未料到会有这么一出,他昨日才同裴大爷说了户籍之事,今日便得了徐夫子的引荐信,着实太快了一些。
而且,他并不想趁着徐夫子大病初愈的时候开口。
“不必谢我,关于此事我也有一个要求。”
“夫子请讲。”裴应川神色认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