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娇宠:毒医娘子山里汉(453)
“三爷爷,我们明天一早就去下网。”林小福笑吟吟地说道。
“那好,明天早饭后我到河边找你们。”杨三爷爷便答应了,心里也打算帮着挑鱼的。
最近林小福和赵子诚上山采药草、自家熬制枇杷羹,已经很少下网了。
杨三爷爷也是来问问,知道明天就有鱼,自然也很高兴。
林家手里还压着不少干货,并没有一次出完,因为干货铺子也不能一次进那么多,都是以一车为限,不会超过那个数。
只是这个月赵子诚没打多少鱼,怕是能将手头存货出完了。
但林小福也是计划着,赵子诚上山打猎去,她就带小妹上山采木耳去。
其实他们上山找药草时,也是有经过一些阔叶林子的,那里木耳也或多或少长势不错。
就是太远了,她和赵子诚固然能背得动一篓的重量在山里行走,小弟小妹却是不行。
而一篓木耳背回来还要洗晒,收入远不如他们采到的药草,自然,她即使看见了那些木耳,也没什么兴致。
但是带着小妹去自家山地里摘,还是可以打发下时间的。
第二天依然天没亮就起来了,赵子诚想吃葱花鸡蛋饼,于是林小福立刻和面摊了几张,让他趁热吃了。
之后赵子诚就去打渔,林小福在家又摊了几张饼子,等娘起来,这才拿了背篓去河边。
家里已经没有存鱼了,今天再下网,林余氏也很高兴。
不过赵子诚并没有多打,他们还要去镇上。
天色亮起来后,杨三爷爷就挑着箩筐过来了,林小福立刻让他直接挑。
和杨三爷爷熟,根本不需要在河边过秤了,先回家再把小鱼捡出来秤个数就好。
有了帮手,林小福也拿背篓不分大小背了大半篓回家。
河边两担箩筐,赵子诚虽然许久不下网,但并没有人来买鱼,大概是杂货铺的鱼价终于稳定下来了,三文不再浮动。
只是林大华和林三华每天能打到的鱼不多,自然比不上以前赵子诚每天送给赵家的鱼,他们能在杂货铺卖已经很好,或者去附近的村子转转。
但要说去镇上还远远不够,不过听村里人传回来的小道消息,他们也要打大桶,和赵家一样去镇上看看行市了。
林小福听到这样的消息只是笑笑,说不管是林家那边还是赵家那边,都轮不到她说什么。
反正林家喜欢乱价抢生意,赵家又何尝不是?
就让他们自己去争好了。
赵子诚把剩下的两担装满就赶紧收了网。
这时天色已亮,杨三爷爷又来帮忙挑走一担,赵子诚挑剩下一担,林小福把网背了回去。
第786章 咱们还年轻
把小鱼捡出来后,赵子诚立刻去借驴车。
林小福就和杨三爷爷一起将大鱼桶搬到了院子里,又托请杨三爷爷帮忙去挑一担水来。
为了打到最新鲜的活鱼,他们现在时间很紧,等赵子诚回来就要去镇上。
杨三爷爷还没挑走小鱼,也没二话,立刻就去厨房拿了水桶去挑水。
等赵子诚赶了驴车回来,就将大鱼桶搬到车上,倒了水进去,就和林小福一起将鱼小心地放进去。
鱼儿得了水立刻就鲜活了起来,鱼尾搅得水面哗哗的。
林小福也将一小坛枇杷羹塞到杨三爷爷手中。
“三爷爷,这是昨夜里熬出来的枇杷羹,是最后一点料,我们不打算去镇上卖的,你们也尝尝,别往外说就是。”
林小福昨夜熬了半锅,全用一斤装小坛装了,刚才赵子诚去借驴车,就拿了一只背篓,里面装着七坛,是给村长家和六个耆老家的。
做了这么久的生意,借了这么久的驴车,村里没找他们要租钱,他们自己不能不识趣。
把村里说得上话的人打好关系,以后他们不在家里,娘和小弟小妹也能多点保障。
这次总共只装了十一坛,也就是十一斤的量,锅里剩下的一点昨晚就吃掉了。
现在还剩下三坛子,是打算给药庐送去一坛、赵家一坛,一坛自家吃。
杨三爷爷哪里肯要,林小福便小声说了送礼的事儿,见她果真是不打算卖了,这才收下。
“娘,我们去镇上了。”杨三爷爷挑着鱼走了,林小福便喊了一声。
林小禄自己上学去了,并没能等到他们的顺风驴车。
驴车经过村口时,杂货铺前只有林金宝抱着儿子在那儿溜哒,并没有看到林周氏在门前。
也因此,驴车顺利通过,没有再起冲突。
“奇怪,这两天好像消停了嘛。”驴车出村时,林小福忍不住嘀咕。
“恐怕是林金宝要分家闹的吧。”赵子诚笑了笑,然而笑容很快就收起来了。
林家娘蛮横无礼,但是林金宝管得了,他娘……根本没把他当儿子。
赵子诚嘴角抿了抿,转开目光,不说话了。
林小福正要吐槽一翻,发觉男人脸色不太好,连忙闭了嘴。
乡道上有驴车经过,超过他们先走,他们也不争道,退让了一步。
林小福又道:“也不知道颜先生今天出门了没有,昨天他可说要亲自去趟北阳州的。”
“别着急,他肯亲自去就证实他很在意这次合作。”赵子诚安慰林小福。
仁安在意,他们就不用担心什么,因为是仁安求她,而不是她求仁安。
“嗯,正好等待的时间,咱们可以出去走走,以后拿到合作的钱,咱们直接搬走吧。”
林小福一脸向往地计划着。
去一座繁华的大城市里,买一座好宅子,再买一间铺子,到时再开药铺,比在李桥镇要有机会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