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娇宠:毒医娘子山里汉(684)
听说他要麦草搭草棚放车,赵子添二话不说,就去拖了三大捆出来,却也不好意思地道:“你这两天都要去镇上么?”
“不去,明天要上山砍柴,铺子租下了,也要柴用,家里柴也要攒一攒。”赵子诚连忙解释。
“那太好了,明天我同你一起上去,那柴还没挑回来呢。”赵子添一听顿时高兴地道。
赵子诚看了大哥一眼,顿时明白,连忙点头。
这天赶在傍晚前,赵子诚在杨家父子的帮忙下,和了泥,把竹子搭成的凉棚糊了顶、搭了一半边墙,变成了可以挡风雨的草棚。
傍晚打了些鱼回来,第二天就上山砍柴去了,林小福照例背上了背篓同去。
赵子添则是送鱼回来,再按照记忆自己找上去的。
这回知道赵子诚在山上,赵长禄才松口。
赵子添和爹约定了个差不多的时间,就让爹把驴车赶到山脚下,这样他下到山脚就能歇一歇,也能省点儿力气,来回两趟就能搬下不少了。
这一天赵子诚自己要砍柴,自是不能帮赵家送柴,而他将小木屋附近的几棵树都给砍柴。
这时候林小福才知道,为何他要跑这么远砍柴,之前还当是存放方便,毕竟是自家小木屋嘛。
现在才知道,他是在清理木屋附近的障碍,怕到冬雪纷飞时,大树上积压的雪会压伤树下的小木屋顶。
因此,不能让离得最近的树长得太高,而且树叶繁茂也会挡住光线,缩小屋前空地的面积,会让小木屋变得不够宽敞明亮。
这天赵子添往山上跑了两趟就累得爬不动了。
第1195章 也是个有心眼儿的
知道赵子诚明天还要来,立刻就决定明天再来,回家就躺着歇息了。
这天傍晚,因大哥太累,赵子富只得背了渔网去河边打渔。
赵长禄赶了驴车去河边拖鱼,这样就省了挑鱼的辛苦。
一家人为了生计也是很拼了。
就连村里人都感慨,这赵家不过是要嫁闺女,还有二房掏钱买了那么多嫁妆,这根本不算压力了好么,怎么还这么拼呢?
没人知道赵家要弃掉茶摊了。
赵子诚上山连砍了两天柴,赵子添也花了两天把自家的柴挑下山,赵子诚并未从中分一捆留给林家。
反正他都再砍了,也就不计较那一点儿了。
赵子诚每次下山都能挑下一大担,自然比大哥要事半功倍一些,剩下的就放在小木屋。
转眼就到了沐休,这天天没亮,他们就拖了一车鱼去镇上,把鱼送到方家,再把方长宇和方翠接了出来。
今天沐休本是馄饨摊生意更好时,但方长宇和方翠难得出趟门,身为父母长兄,自是希望他们也能出来玩耍,多认识几个朋友。
因此今天方正扬会留在摊上,等忙了早上生意,再赶驴车叫卖一圈儿,再回来赶中午生意,下午再去叫卖一圈儿。
大人虽然辛苦,可孩子们雀跃开心,他们也就不觉得辛苦了。
林小福在镇上买了许多菜,赵子诚就赶着马车出镇了。
他们没有去药铺,刚才听方长学说了袁义为的情况,自有方长学跟进治疗,林小福并不担心。
他们回到家时,余家小的们已经来了,这次余程光没有来,是余老爷子送他们过来的。
但老爷子要回去干活,就没有留下来吃饭,林小福答应傍晚时用马车把人送回去。
如今他们有了马车,自是方便了。
余老父子见他们说添辆车,竟是添的马车,心中自然欢喜。
马虽然长得和驴相像,但在价钱上可是贵了不少。
这次不但方家兄妹来了,杨家兄弟几个也全来了。
林小福看到杨诚就不由笑了,暗道这少年人也是个有心眼儿的。
不过她也不会做横加阻拦的事儿,于是识趣地把小弟叫到一边,让他先去趟赵家。
一个是催催还没有来的赵子富、一个是告诉他杨诚来了,问迎春要不要一起去玩耍。
林小禄到没多想,立刻就一溜烟儿地跑出了门。
林小福和赵子诚也开始收拾上山的东西。
余家小的们和杨家兄弟来得早,只在家胡乱拿了个隔夜冷馒头啃了,好在林小福早有防备,出门前让娘做的是肉包子。
等大家都吃了肉包子,喝了茶,又带上竹筒装茶水,这才每人背了一只背篓出门。
这么多人都背着背篓,阵仗可是很热闹的,一路都招来村里人关注,却没有人上前询问,只是感慨地议论着。
这林家二房几时有这么多人来往了?
如今可真是不一般,先是从赵家走动起来,再是余家时不时来人了,如今与杨村长家结了亲,场面更是不一般。
这么有人气,难怪要发家了。
他们一路往北,经过赵家门前,就看到赵子富和赵迎春也背了个背篓等在门前。
第1196章 上山
按理儿,订了亲的俩人是不能见面的,见着面了也不能说话。
但这是农家,若是同村青梅竹马的人订了亲,或是亲戚里订的亲,不可能没有接触。
因此只要不越线太过,到也不会如何,再说他们下个月就要成亲了,就算有人闲话又如何?
况且这一路都是少年人,混在其中也不招人注意,因为大家的注意力都在“这么多少年上山干什么去”这个问题上。
等上了山情况自然就好转了,因为越往上走越是清静,清静得只有他们的声音。
只不过赵迎春仍是害羞,一路只跟着林小福。
林小福哭笑不得,只得把方翠介绍给她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