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萌新病友,但恐怖如斯(391)

作者:楚山咕 阅读记录

“……真的是五十弦说的那个原因吗?”

“游戏?剧情?穆青娥是个被抹消的bug?”秦鹿冷冷笑说,“即使苍天之外真有神明能够摆弄我们的人生,我也不信神明就能招招妙手、毫无漏算。”

凤曲低头而默。

不只是昏睡的穆青娥,还有消失的阿珉,除了五十弦的“bug论”,他也想不到别的理由解释这些变化。

但秦鹿不知他的心事,只是继续道:“那场地动,割走了且去岛四分之一的土地,现在又成了一座小岛。江容、赵吉,还有你其他的同门,他们不怕‘神恩’,都在等你。”

“……”

“凤曲,我们都很想你。”

第136章 两害权

五天一晃即过,秦鹿定下的返程之日很快到了。

凤曲这几天都陪他在幽州游荡,偶尔看灯、偶尔赏雪,亦或者邀请下棋,不留情面地将他步步围杀。

不过,秦鹿没有再提一起回去的事,日子平静得就像什么都不曾发生。

最后一天,秦鹿提出想去喝一壶幽州特有的“行路难”。

行路难是幽州有名的茶水,名字取得奇异,但在大虞相当有名。凤曲没有理由拒绝,如约到了秦鹿定下的书茶馆——秦鹿早早到了,坐在二楼的雅间听曲。

凤曲拾级而上,在他对面落座。

这间书茶馆坐落城边,二楼眺去,可见封冻万里、明澈如镜的湖面,映鉴碧天白云,和四下高低错落的瓦舍高楼,好似一幅人间画卷。

他不仅自己要看,还要说给秦鹿听。

秦鹿听着,赞道:“幽州的风光确是不错。”

凤曲却想到他的眼睛,又是一阵心酸,默默停了话头。

秦鹿复道:“这半年来,北边匈奴屡屡犯禁、东面扶桑蠢蠢欲动、南方水盗治而不绝,十三叠亦是水患频频……唯有内地幽州,还是这样静好无波。”

凤曲静静听着,不做评价。

秦鹿却也不说话了,还是雅间外一声惊堂木响,秦鹿叫停了弹曲的姑娘。八方堂中、四角台上,一名儒生打扮的男人正向宾客敬茶。

楼外雪落簌簌、馆中丝弦铮铮。男人清一清嗓,开了个头:“小生不才,书接上回,还与诸客聊说那断山帮杨蒙杨大侠。”

场中无数眼睛汇向了他,有客嘲笑:“杨蒙不是最忌讳别人说他么?你怎么还不收敛!”

说书人哈哈一笑:“还不是客人爱听?便是冒着杀头的风险,小生也只好说下去了。”

说罢,他当真说起了近来的新秀杨蒙,说得眉飞色舞、唾沫飞溅,客人也听得津津有味,颇为入迷。

凤曲对江湖诸事并不上心,毕竟他自己都处在风口浪尖,许多悬置的案件都被坊间扣在他的头上,凤曲就知道,这些说书人有多无赖。

秦鹿听他久不说话:“你要是不感兴趣,我们出去逛就是了。”

凤曲端着的茶杯一放,状似沉思:“逛什么……”

秦鹿双眉刚挑,想问他想逛什么,台上说书人正说道:“且说那杨蒙屠过李庄六十二口,又到河中洗剑。那条河也是大有讲究,就在宁定县北出三里路不到,是观静山上雪水所汇,先前我们说过的叶随就在那里坠崖养伤……”

话音未落,一柄重剑拔地而起——谁也不知它从何而来,只能眼睁睁看着它划破当空,在哗然的惊呼声中,劈向说书人的头颅。

说书人也一瞬惊了神,他连尖叫都没有时间,血溅当场几乎成了命定。

然而二楼雅间中,一支银箸穿风而来,竟与重剑半空相见。

二者孰轻孰重,一目了然,可火光溅了瞬息,银箸倏断,迸作两截飞散,重剑也失了气势,半路一坠,笔直地插/进说书人眼前木台,仅剩数寸距。

说书人骤然委顿,软倒而坐。

堂中惊呼四起,满是崇拜地扫视四周。

角落里,一名黑衣的剑客忽而起身,警惕地张望二楼。

可动容的还不止他,迸开的断箸势如破竹,脱离了众人视线,却溅进了一人的茶水。

此人一身宝蓝锦衫,静静注视着裂开的茶杯。茶水溢出,落在他刚刚弹出半寸的剑身。

对面端坐的女子柳眉微蹙:“这是……警告?”

宝蓝锦衫的男子将剑收回,脸上泛起喜色:“幽州还有如此高手!看来,他是和杨蒙一路的。”

“但他若是和杨蒙一起,何必用这招救下那位说书先生?”

“那谁知道,总之是个高手就对了,我要和他约战!”

女子却久不言语,显然是对这个结论并不满意。

她忧心忡忡地打量四下,可是未能得手的杨蒙也在审视周围,眼见就快注意到他们。女子只得收回目光,压低了声音叮嘱:“小叶子,该走了。”

“咦?今天不杀杨蒙了?”

“今天不是时候,快走。”

两道背影渐渐退出茶馆,也淡出了凤曲的视野。

对面的秦鹿摸到自己少了一根的银箸,心下了然,笑说:“小凤儿真是豪气,那根筷子可是年初才到的贡品。”

败家子凤曲手中空空,闻言眨一眨眼:“嗯?”

秦鹿问:“发生什么事了?”

凤曲答:“没什么要紧,说书先生说多了谎话,被正主找上门了而已。”

秦鹿就猜到他说的是“杨蒙”。

“断山帮杨蒙前几年就很活跃,且去岛的事后,他又跻身群英榜前十,更是引人注目了。”秦鹿思忖着道,“但比起杨蒙,这半年里突然杀进前十的叶随也很蹊跷。”

凤曲顺着他的话头请教:“哪里蹊跷?”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