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松田重生后发现幼驯染变小了(244)

作者: 喵酱今天肝了吗 阅读记录

想想自己第一次改装一整辆车所花费的时间,再考虑到这次改装车辆的员工可能的技术水平,萩原研二把时间定为了半年。

“半年内,那个地点必须属于我们。”

——至于事后萩原研二发现,那个修车厂是某位同学紧急收购下来,并给厂里的员工放了半年假这件事,就是后话了。②

时间定好,也列出了所需的物资资源,萩原研二划掉了同学们能提供的部分,琢磨起部分必须来自日本或Z国的产品。

德国、意大利、加拿大等国也是造车大国,只是萩原研二没有与对方合作过,而这些国家的配件是否适合现在已有的零件,这将是个巨大的挑战。

而作为自家大本营的日本方面,如果日本车企的零件不适用,萩原先生看的汽修厂能对部分产品进行再加工,或者作为甲方直接向对方订购产品。

Z国就更好说了,上次他们的合作就已经开始了定制模式。

如果不是考虑到自家改造会降低一定程度的成本,可能连日本车企都不会被萩原研二纳入规划中,直接找Z国定制得了。

这么一来,给松田阵平看设计图就更加合理了。

人、机器、物料、制造图纸、场地,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萩原研二看了看日历,掰着手指头算算各种零部件到达的日期,心中涌起因迫不及待而产生的焦躁。

他要赶紧将蝙蝠车·儿童车造好,吸取其中的经验,这才能定下心来跟进最初版的改装工作。

第142章

142【倾家荡产】

几个五年级的孩子能折腾出什么东西呢?

所有的家长都没把帕克小学五年级学生的集体协作当回事, 哪怕其中有自己的孩子,还有自己提供的资源。

但他们要做什么?改装一辆能上天入地的车。

这是不支持他们不是做家长的不给孩子们信心,而是这事太不靠谱。

不过孩子吵着闹着要参加,全年级都参加了, 你家孩子不参加, 也没事, 这毕竟不是学校组织的活动。可孩子回家控诉, 同学们都在聊造车的事,就我什么都不知道。

不是同学主动要孤立他,而是他插不上嘴。

家长你难辞其咎啊。

这造车,还要不要参加?

一切都自愿原则, 也不强制收费, 一切支出、一切物资或是别的花费, 是你为了做“家庭作业”主动付出的。

参加还是不参加?

孩子说:要参加。

精英学校之所以被称为精英, 不仅仅在于它提供的教育,更在于在这些学校中, 所有的同学都是有头有脸家族的子弟。也许哪天,孩子们毕业自同一所院校就成了某种纽带,使得他们有了天然的共同立场。

这就是“人脉”。

上了精英学校, 然后被整个年级孤立?

这不成了倒反天罡?

之前就说了,参加这个活动一切自愿,但若是不参加,也说明了不想掺和进这个圈子。除非能说出合适的理由, 不然大家地位都相同的情况下,这种行为就是游离在核心圈之外的行为。

以后也许还有融入圈子的契机, 可同样的,这份人脉只是一个表面看似和谐的利益集合, 他们随时都会抛弃他,就像他此时“抛弃”了同伴一样。

注重利益的团体,当然也更重视付出。

这个人数不多的学校,仅仅只有24人的五年级,互相之间父母家族姓甚名谁,家中涉及哪些产业,小孩子之间不清楚,家长们可是知道得一清二楚。在这个仿佛儿戏般的活动中,组成了一个性质较为紧密的团体。

尽管这个团体很可能在大半年后的毕业典礼上就自动解散,但这个经历会留在他们的心中,成为一颗碰到就会唤醒尘封记忆的朱砂痣。

哪怕这个项目失败,可有多少孩子会有和自己的小伙伴一起改装属于自己的车的机会呢?

===

12月的时候,冬假①如期而至。

萩原研二在回日本前看了眼场地中大致成型的蝙蝠车,觉得它可能用不了半年就能顺利诞生。

同学们找的帮手非常有经验,都是真正在汽修厂或是车企干过的专业人员。

萩原研二自认自己在造车、修车、改车上有那么两把刷子,但事实是:不要拿你的兴趣和他人的工作作比较。

工人们在拆弹上没有萩原研二水平高,但在轿车领域,萩原研二也就是狂热爱好者水平吧。他甚至没有花大价钱去研究一下豪车,只靠纸上谈兵就设计出了超越世界水平的蝙蝠车,已经是足以自豪的能力了。

等待工作人员离场,关闭电源,锁上厂房的大门。听着钥匙清脆的金属碰撞声,萩原研二再度回望一眼,和人群一同走向停车场。

知道他们今天就是整理一下,很快就会出来,接送人员没有离开停车场,只是静静等待着孩子们的回归。

在身边其他孩子们的道别声中,约翰逊不舍地抱了一下萩原研二,“哦,研二,你知道的,我真希望你能和我们一起过圣诞节。”

萩原研二回抱过去,轻拍了下对方的背脊,“那真是太可惜了,我马上就要回日本了,你要知道,家里正有无数好吃的在等着我呢。”

人群中发出一阵笑声,这似乎是留学生的通病,吃不惯国外的食物,总想着家乡的美食。相同的情绪让他们有了共鸣,笑意传遍了整个学生队伍。

萩原研二摊了摊手,“就算放假了,我们也可以手机联系的。其实我们只分开不到一个月,下次你再看到我的时候说不定会觉得天天在视频见面,我这张脸你都看厌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