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父的意思是,刚好之前租给儿媳妇出嫁的那个院子还空着,干脆去那里相见。
不然,去镇上的茶楼或是酒楼难免会遇上熟人。
还有,他非要让儿子儿媳一起去见,如果不合适,当面与人说清楚。
这位姓李的寡妇三十一岁,比冯父小七岁,但她看着挺显年轻,容貌标志,见人未语先笑,圆圆的脸,看着挺有福气。
而冯父蹲了十年大牢,看着要比同龄人苍老了许多。原本就对这门婚事没什么期待的他,在看到面前坐着比自己年轻了好几岁的女子时,瞬间就起了抗拒之心。
李氏本身应该是个勤快周到的人,哪怕是院子里烧好了茶水,她也忙前忙后地给几人冲泡。顾秋实不好去跟她抢,张玉宜跑过去抢了,但没能抢过来。
男女相看这种事,谁要是有意,那行动上肯定就会殷勤一些。冯父看到她如此,心下很是意外。
这位好像是镇上的姑娘,往村里嫁本来就委屈,他年纪还大,至少看着要比李氏大个十来岁。在这样的情形下,李氏居然挺乐意。他看了一眼媒人,心里在怀疑媒人是不是瞒着一些大事。
媒人察觉到了他的眼神,看向了李氏。
李氏给所有人添了茶,端起茶杯起身。
“冯大哥,我知道你可能会觉得我们俩不相配,但……我觉得挺好的。你要是觉得合适,我想尽快成亲。”
冯父万分不解,见人家女子如此直白,他也想当面把话说清楚:“既然不相配,你为何要嫁给我?”
“我没有更好的去处。”李氏咬牙,“我二十三岁守寡,迄今为止已经有八年了。这段时间里,我偶尔回娘家都跟犯人似的,其实那娘家也没什么好回,他们要是真愿意护着我,我这些年也不至于跟坐牢似的困在院子里。”
媒人接话:“李妹子被婆家管束得太严,去年她婆婆走了,她那个小叔子不是个东西,居然……”
她说到这里,强调道:“我知道你们负责都是厚道人,所以才说了内情,我想请求三位,今天的事情不管成不成,二位都别把这些消息传出去。”
冯父这么多年不在镇上,根本不知道这件事。
“他欺负你,你可以找娘家帮忙啊。”
李氏苦笑:“我娘家只有一个后娘生的弟弟,他成亲生子,自家的事情都忙不过来,哪里顾得上我?如果咱俩婚事不成,我还会继续相看,直到嫁出去为止。”
反正婆家是绝对不能留了。
她守了这么多年的寡,旁人都赞她贞洁高义,如果和小叔子搅和在了一起,哪怕不是她自愿的,旁人可不会管这么多,只要他们俩好了,回头肯定会骂她不要脸勾引小叔。
天地良心,她真的没有这个意思。这天底下的男人又不是死绝了,大街上到处是,一抓一大把,兔子还不啃窝边草呢,她总不至于比兔子还不如。
冯父眼神一转:“我想单独跟你说几句。”
媒人眼睛一亮。
男女有别,这要单独相处,那肯定就是对人家有意。
“那我们先出去……”
冯父不想几人站在门口被人围观,提议:“你们不用动,我们去屋中……去那边角落也行。我就几句话,很快就能说完。”
两人去了堂屋,屋子开着大门,二人就站在里面说话。
他们背对着外面,顾秋实想要读唇都不行。
半刻钟后,两人一起出来,李氏眉眼间满是喜气,冯父笑道:“铁柱,如果你不讨厌她,那……这婚事我可定下了啊。”
第644章 犯人的儿子 十二
顾秋实满脸意外。
今天来的时候, 冯父还一脸的不甘愿,觉得浪费了他的时间。因为他根本就没想着能成。
不过呢,都已经答应了要来相看, 平白把人家撂下不好。
顾秋实看了一眼低着头的李氏,三十多岁的年纪可能因为没有生养过,看着还挺苗条,在这附近的几个村里和镇上, 也算是个美人了。
冯父还这么年轻,见色起意也不稀奇。
“我没意见,爹觉得好就行。”
冯父做事情也干脆, 当即掏出了一两银子递给媒人。
“那就麻烦妹子帮我准备上门提亲的礼物, 再帮忙选个良辰吉日,还请妹子多费心,等婚事成了, 我一定送上厚礼相谢。”
媒人没想到事情会这么顺利,笑得见牙不见牙。
“放心放心, 我一定给你办得妥妥贴贴。”
两边人分别, 顾秋实快走几步, 拉着张玉宜离开,还让冯父带着新未婚妻去镇上转一转。
今日赶集,买东西的人特别多。
有一些游商……就是带着一批货物, 天天都在赶集的路上,跑去各个镇子上逢集。游商们带来的东西要比铺子里的便宜一些,而他们也只会在赶集的时候出现。
所以,今儿很有逛头, 只要不是那特别会过日子的人,但凡到了街上, 多多少少都会买一些计划外的东西。
张玉宜很喜欢如今简单的日子,家里刚办完喜事,之前剩了不少菜,哪怕给邻居送了,家里也还有很多,至少在三两天之内,都不用特意准备。
两人又不买菜,便只是闲逛。
顾秋实之前租的那个院子里没有做过饭,厨房里空空如也。这到了该吃午饭的时候他们还在镇上,也只能买点来吃。
两人去了酒楼。
张玉宜对于去酒楼吃饭都有阴影了,她真的不愿意遇见那些旧相识。上次遇到周珍珠,好在未婚夫相信她,否则,她要么被当场退亲,要么履行了婚约之后被未婚夫各种猜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