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妙手医妻:穿成六零年代炮灰作精(317)

作者: 金桔柠檬 阅读记录

周安福向他们介绍,成熟后可用剪子剪下来,然后后续还会长几茬。

好家伙,真是好家伙。

就一路走过来,干部们在心里默默算了笔账。

若是蘑菇木耳收成的时候,提供给整个镇子的人吃都不成问题。

宋展泰简直大喜过望,其他项目就不说了,单这全国首创的菌菇养殖项目。

就展示了无与伦比的价值,技术成熟后,推广全国可就多了项农副产品项目,而且不需要太多金钱人手去投入。

像这丰泽大队,一开始就是一个人负责的,目前又增加了其父和新婚妻子,还有两个年轻人加入也才五人,日常打理足够了。

第551章 不忘创新,值得鼓励

另外两个领导,刚开始对这趟差事不以为然,甚至抱着挑刺和训诫的心态来的。

可是这满满当当几个棚屋的蘑菇木耳,让他们看清,这大队并非信口雌黄,而是真有别人没有的养殖手段。

看着最后一间,挂着“试种点”三个字,宋展泰好奇询问正在忙碌的周孝礼。

干得入神的周孝礼一抬头,就发现大伯父领着人过来,拍了拍手上的灰尘,略带拘谨地跟众人打招呼。

宋展泰又再问一遍,周孝礼大方道:“之前我们种了香菇和木耳,我就想着能不能,增加一些种类。所以就到山上找一些茶树菇的菌种,然后向大队申请试种茶树菇,这一间棚子就是大队批准让我试验的。”

宋展泰微笑回头,看了眼两位同事,“瞧瞧,虽然做出成绩,但是人家依然不忘创新,就是这份认真的态度,也值得鼓励。”

另一个干部,看着他问:“那么,请问周孝礼同志,茶树菇种成了没有?”

周孝礼让到一边,做一个请的姿势:“各位请跟我来!”

瞧见他脸上的自信表情,其他人也是好奇极了,纷纷鱼灌着跟着进去

只见这里面也是一排排的架子,每层架子有一个大托盘,托盘里面铺满一个个柱状的培养基。

这柱状的培养基,外边似乎用一种水草编的编织袋子套着,松软材质的培养土里,长出一节手指高的菌菇。

宋展泰像个好奇宝宝一样,弯着腰凑近了,仔细观察着每个培养袋。

“这种种植方法跟刚刚的又不一样,有什么说道吗?”

周孝礼一直负责菌菇养殖项目,村里的干部也是一知半解,所以这事当然不让由他来解释。

“经过摸索,我发现茶树菇如果用种植香菇的手法,来种效果不佳。

后来我调整了培养基配方,改用很多的木材的木屑作栽培材料,再加入之前的配方,调整了一下配比,然后装在袋中,茶树菇的菌丝生长需要较疏松,改了配方之后,长势就往好的发展了。

至于为什么要装在袋子,因为根据资料写着,金针菇都是畏惧光的,培养要在相对恒温、避光的条件下进行。

培养室要求干净、干燥、通风、避光,最好在培养室使用前要用药物消毒……”

随着周孝礼侃侃而谈的讲述,领导们听得津津有味。

苏青痴痴看着他,这一刻周孝礼整个人如同在发光,都说认真的男人最迷人,而这一切在她眼中便是如此。

看着浑身透着自信的大哥,周璇也很为他高兴。

果然男人有之奋斗的事业,整个人的精神面貌都不一样。况且和现在的大嫂夫唱妇随,生活过得顺心如意,人自然也就意气风发起来。

周璇心里盘算,哪天再去闺蜜的笔记电脑翻一翻,看还有没有其他农业技术抄给大哥。

突然感觉袖子被人一扯,只见二哥朝自己努了努嘴。

周璇后知后觉转头,发现所有人在看着她,不慌不忙道:“不好意思,在想些事情,走神了!”

“没事,我们就是好奇,听说这些技术,都是周同志提供的?”

第552章 得失随缘

周璇微笑点点头,“这也是我师傅他老人家,留给我的一些资料,也不知道是他自己的,还是帮人保管的,我觉得拿出来实践,总比放在压箱底好。”

宋展泰赞赏道:“是这个道理,相信你师父他老人家,也很赞成你这么做。”

经过详细考察,大伙都清楚,养殖技术还是其次。

最主要的就是,周璇奉献出来的防病方子,以及怎么科学的做好养殖场所的消毒。

包括菌种出出苗后的消毒防虫,要是做得不到位,菌菇根本没有机会存活到成苗,勉强成活也是被各种虫病困扰,最后收成无几。

可以说丰泽大队的养殖业,有如此成绩,周璇真是居功至伟。

周安福看了一下时间,已经到中午饭时间,开口请各位,到家里继续商谈。

到了才知道周安福家里,已经给他们十几个准备了午饭,宋展泰很有原则婉拒。

可都已经准备好了,干部们好说歹说让他们留下来吃饭,但他还是坚持不增加社员们的负担。

公社的干部们,闻着空气中的肉香味,不争气的不时往桌面瞟。

最后还是周璇出口游说,宋展泰才软了性子,多少坐下来吃点。

当听说桌上那些蘑菇木耳和鸡鸭,就是养殖场出品的,大家好奇尝了尝味道,发现这养殖的,比之野生的蘑菇木耳味道也没差多少。

野生蘑菇木耳这种东西,在靠山的乡间并不稀奇,可城里人就没有那么便利,能趁季节到了去采摘蘑菇木耳。

如果能靠人工养殖,长期在市面流通,当然最好不过喽。

一顿饭吃得宾主尽欢。

饭后继续谈,重点是周璇在阐述,如果转为国营农场之后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