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手医妻:穿成六零年代炮灰作精(478)
揪住年轻的尾巴拼一把,赢了有吃一辈子的铁饭碗端着,输了他们也不吃亏。
赵为民则有些难为情,满脸不好意思地挠挠头道:“我今年都三十五了,就我这个年龄还去考试,不是被人笑掉大牙了吗?”
周璇哂笑道:“其他时期或许会,但现在大学可是停了十年,这段时间人才凋零,想要重新获取大量人才。
条件一定放得很低,我甚至大胆猜测,读书都不需要花钱,都有国家给补贴。”
周琳和赵为民听得目瞪口呆,这也太敢想了吧?
不过总算是堂妹的一片心意,他们夫妻俩已经下定决心。
这段时间要努力温习,看看能不能也混上商品粮吃。
剩余的几套数理化丛书,周璇让他们夫妻俩看着办。
知青点的那些知青和农场里的一些应届考生,如果想要的话就让他们抄录一份。
还有表妹秋月那,有空去问一下她感不感兴趣。
旁边周孝礼夫妻俩也听着呢,周璇提醒他们,如果有兴趣也学起来。
可是苏青对此真是不感兴趣,她还得操持一大家子。
家里那个小模型又是能捣蛋的,根本静不下心学习,再说都放下书本这么多年了,还真的再也看不进去了。
周孝礼也是这么想的,他现在培植菌菇,掌握了一套完整科学方法。
被镇领导指派为技术员,一直游走于各个大队,指导大家怎么科学系统的培养菌菇。
经过几年发展,青石镇现在是全国有名的,菌菇人工培养基地。
从这里出产的各种干菌子味道鲜美,几乎已经发展成青石镇的名片产业。
而周孝礼是其中的关键人物,他不断推陈出新,无论是培养菌子的培养土,营养水,还是菌子的种类,都在持续创新永不间断。
如此高强度的工作,哪有心思再去学习。
不过他却不知有个变故叫,领导指派。
廖其兴因为周璇的原因,特别留意丰泽农场的动作,其中引领着菌菇养殖发展的周孝礼,也入了他的眼。
第825章 打官腔
恢复高考消息传过来,得知周孝礼也是高中毕业的,廖其昌竟然给他下个任务。
让他放下手头的工作专心努力备考,为此,还特意派了个老师下来帮他复习。
那是下定决心要将他培养出来的节奏。
已经三十几岁的大龄青年,被逼得跟儿子一样苦哈哈抱着书本啃,简直头悬梁锥刺股的节奏。
最后还真让他考进本省农科院,更加诠释了人都是要逼着往前,才能知道自身极限在哪。
晚上,周璇赖皮的吵着要和娘一起睡。
周安平笑呵呵地抱着枕头,去老四空着的那间房睡,把房间留给母女俩。
对于闺女的依赖,姜二妮心里受用极了,但嘴巴仍不饶人的念叨她:都三十的人了,还黏着娘,不怕让孩子看笑话。
周璇无声笑了笑,躺在爹娘的床上,抱着娘的手臂靠得更近些。
母女俩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天。
前世她亲缘浅薄,父母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去世,爷爷也堪堪撑到她成年也永远离开她。
这一次能拥有一个全心全意爱她的爹娘,周璇无比珍惜,只能抱以同样的情感回应。
翌日,天刚蒙蒙亮。
陆骁就过来坐着拖拉机过来接爸妈。
拖拉机后斗上,五个孩子兴奋的站起来朝他们招手。
隔壁房的几个朋友也出来道别。
陆骁拉过父亲手里轻飘飘的行李一挑眉。
还是老婆有先见之明,提前就给准备了行李放家里。
和几位老友道完别,陆彦昌凑近了他们小声道:“你们也别着急,等我站稳脚跟,一定会帮你们运作一下,希望文件快些发下来,你们也可以早点离开。”
几人闻言,眼前一亮。
不管成不成,毕竟有心了,赶紧冲他道谢。
挥了挥手,陆彦昌果断转身上车。
不料宋敬梁夫妻和周孝仁以及农场一帮干部,都过来送行。
又是客套寒暄了一番,耗了些时间,拖拉机才缓缓驶离农场。
在汽车站里,谢了驾驶拖拉机的小伙。
坐上去县城的汽车,一路摇摇晃晃,两个小时后终于来到县城。
在县政府大厅前,孙萍带着两个属下已经等在那里了。
陆彦昌没想到这位县长这么积极,竟提前出来等在那里。
受宠若惊的上前和她招呼,“真是太麻烦孙县长了,您派个人给我们送火车票来就好,还麻烦您在这等着我们,真是太不好意思了!”
孙萍笑容可掬道:“手下办事不力,只买到明天的火车票,这不,我只能当面过来跟您说明情况,不周之处,望望海涵!”
“孙县长言重了,火车票也不是那么好买的,迟一天很正常……”
周璇听着两人在那打官腔,就是一阵牙酸。
所以说玩政治的人,都是八面玲珑的能人啊。
像周璇这种喜欢单刀直入的人,真心欣赏不来这种相处方式。
柳青芸有趣的看着小儿媳多变的神情,小声道:“其实我也不喜欢他们这一套,所以我只能是个教书匠。”
婆媳两心照不宣的笑了笑。
那边终于完成虚假客套交流,婉拒了对方殷勤请吃饭的邀请。
一行人浩浩荡荡的离开县委办公室。
陆骁带着父母先去国营饭店吃了饭,然后领着他们回家。
第826章 准备干粮
看着被打理的整洁的小院,陆彦昌和柳青芸放心的点点头。
厨房里食材齐全,一排架子上整齐码放着,好几罐子腌制的酸豆角、酸萝卜、芥菜疙瘩等腌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