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手医妻:穿成六零年代炮灰作精(506)
是与两家的孩子特别熟悉,孩子们碰头就玩得热火朝天。
周璇在空间里给他们挑拣了,一些吃的用的带过来,在物资匮乏的时候,送些平时不易买到的东西反而实用。
无论是刘红英还是廖锐夫妻俩,都早已习惯周璇的大手笔,知道就算说了,下次来还得大包小包过来。
只将她的好记在心里。
中午在家里吃的,刘红英和秋月准备了满满一大桌子菜。
大家边吃边聊,知道周璇他们这次大地震有过去支援。
都很关切的询问现场情况,周璇就将她所见所闻讲给他们听。
听说那里的基础设施几乎全部损毁,人员伤亡损失严重,被压伤至残的人不在少数。
周璇就收养了五个孩子,大家心情都挺沉重的。
刘红英表示托周璇帮她捎点钱给那五个孩子治病用,就当他们表表心意。
秋月一向知道表姐心好,但没想到她这么有魄力,居然从灾区领回五个身带残疾的孩子回来。
佩服她的同时,又怕她逞强苦了自己。
听说婆婆要捐钱给那几个孩子,顿时眼前一亮,表示自己也想出一份力。
周璇被他们心疼的表情,看得哭笑不得。
赶紧摆手婉拒,现在孩子被他们收养了,就是这家的孩子,他们自己能养活孩子,不需要接受什么捐赠。
如果想为那些孤儿出一份力,可以到相关的孤儿院捐赠
周璇态度摆在这,并且一再强调他们养得起孩子,他们就不再纠缠这个话题。
廖锐心里盘算着,改天有空要过去县里看看他们,给孩子们带点衣服吃的也一样。
话题一转,周璇也委婉提醒他们,将恢复高考的消息。
秋月当时只读到初中,而且喜欢裁缝手艺,对于高考的消息兴致缺缺。
倒是刘红英家族里有好几个高中毕业的小辈,要通知他们开始复习课本。
这可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说不定那些下乡的都有可能趁这个机会回城。
在秋月这里待到下午才离开。
周璇带着孩子们拐到供销社,买点吃的用的,把身上带来的票据霍霍光才走。
陪着姑姑在农场待了三天才回县城,跟着一起走的还有周安平和姜二妮。
主要还是不放心,闺女收养了五个孩子都在家养伤。
他们得上门去认认人,顺便照看一下,让孩子们尽快恢复,也可减少闺女的压力。
周璇巴不得二老过去小住,平时软磨硬泡的两位老人家也只去过两次,待几天就走。
第873章 高考通知正式下达
根本没给周璇孝敬他们的机会,这次可好了,借着几个孩子受伤的筏子,可以将二老留下来住一段时间。
在他们离开农场的那天,随着刊登在报纸上的头版头条消息。
恢复高考这话题,像一滴水滴在热油上瞬间炸开。
同时牛棚里被下放的老师,也陆续被人接回去了。
全国的院校都得重启,急缺师资力量,可不得把这些曾经,分散到各地的教育界人士招回来。
遗憾的是,此难时间太长,能坚守至今的只怕剩下半数。
这也是为何周璇一再强调,让大哥他们报考师范的原因。
未来十年里,师范学院招生都会比较宽松,目的就是迅速补足缺失的师资力量。
获得高考消息的人中,最欣喜若狂的该数那些知青了。
这就代表他们有了回城,知识改变命运的方法。
全国各地点都炸锅了,纷纷到处奔走买复习课本和资料。
或许需求的人太多,那套最有参考价值的“数理化丛书”,竟然在半个小时内就被扫购一空。
梁建设和赵丽垂头丧气地推着自行车回到知青点,却听到里面传来欢喜的说话声。
“咱还真的应该感谢周孝礼同志,现在复习书本可是一书难求的,估计队长他们今天去镇上,买不买得到书还两说。”
夫妻俩惊喜的对视一眼,赶紧进去看看。
得知周孝礼和赵为民,给每个知青点送来一套,数理化丛书和其他复习资料。
两人简直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对周家人更是打心眼里感激了。
就这样一套书数十个人分着看,更有积极的将书一字不落的抄了下来,至少大家终于弄到复习资料。
工都不去上了,废寝忘食的开始学习。
宋敬梁在初听到高考的消息时,就已经有了心理准备。
除了那些本来学习成绩就不好,没信心参加高考的知青,其他人肯定再没心情劳作。
再加上下放人陆续平反离开,缺人手的问题只会越来越严重。
开了会商量后,宋敬梁把主意打到那些初中毕业生身上。
也不是所有学生都具备往上考的能力,混个文凭就出来的
但是工厂招生有限,这些初中差生毕业即失业,会落得个无工作尴尬境地。
于是他们找到附近几个镇乃至县里的几所中学,询问他们要不要加入农场。
没错,是加入而不是聘请。
现在这环境还不可以雇佣别人做事,可农场说到底还是国营的。
只要学生把户口迁移过来,就可以不违规情况下在这里工作。
丰泽农场隶属镇政府,直接管辖的国营农场,近十年来的收益很可观。
很得镇政府的重视,这是经过上头批准也是合乎法规的。
宋敬想趁自己调离之前,尽快把这里的人手安排妥当,不会给接手的周孝仁留下烂摊子。
当初宋敬梁夫妻俩是听从父亲的安排,来这里躲麻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