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手医妻:穿成六零年代炮灰作精(939)
他们早就想去见识一下,传说中的挖参是如何操作的。
林小满的父亲林建军,虽然跟父母相认,但一直不曾进镇工作。
早年组建药材采摘队进山采药,后来从周璇那得了点人参种子,就在山里找了处符合生长条件的山坳种植山参。
一半想种个三四十年再留给儿女,一半隔七八年就挖一茬挖走再补种。
卖到药店虽然药效没那么好,用来熬汤还是足够的。
种了这么多年,到现在也才挖过一两次,可见有机会有多难得。
……
这次出差耗费两个多月的时间。
调查组闹出的动静不小,把京城乃至各省的记者,都吸引到当地调查采访。
而调查组调查出来的结果,一度震惊全国。
调查组严谨调查清楚每个环节,以及给登记在册的卖血群众抽血取样等等措施。
果真发现抽血过程中,有出现严重卫生不规范的问题。
情况如他们所担心的后果,一些让人闻之色变的传染病已正在悄然,传染给原本健康的卖血人。
像乙肝、肺结核,乃至热病等传染疾病,都是让各地防疫部门如临大敌的存在。
却通过这种方式大面积传染开来,怎不叫调查组的工作人员们痛心疾首。
当调查结果上报回华京,领导们意识其中暗含的风险,立即做出最高指示,停止一切买卖血浆的行为,并关闭公私营双方的抽血站。
为了保证医院患者能及时用到血浆,挽救需要血浆续命的病人。
保留公立正规医院采集血液的资质,并派当地卫生局定期抽查,卫生规范问题。
务必做到一人一针,一旦使用过的针头,必须进行严格消毒,方可给下一位使用。
其实争取到这个结果,周璇的心路历程极其复杂。
既高兴她做到了,不必拖到九十年代中后期,热症大面积爆发,才被发现潜藏在暗处的隐患。
第1615章 向东嗅到商机
排查下来,仅一个省份,发现感染热症人数只有数千人,与后世动辄几十万的感染数量比起来,简直不值一提。
她又担心,保留公立医院抽血的权力,万一监管不到位,还是会死灰复燃。
毕竟抽完一个病人,就得将针头针管送去消毒,无形中增加许多人力物力。
万一碰到图省事的医护,直接来个阳奉阴违,依然增加感染几率。
除非能像后世那般,医院使用一次性医用用品,再回收统一消毒。
对医护进行严格培训,才能真正做到零感染。
可是如今的经济水平,根本做不到如此挥霍。
想像一下整个医院都换上一次性医疗用品,那每月的开销将是笔不菲的花费。
再者也没有制药公司,关注到这个行业。
向东和向南兄弟俩已经灌了一肚子水了,可小姑依然托着腮帮子想得出神,兄弟俩不禁担忧的对视一眼。
向南轻咳了声,打断小姑的思绪。
“小姑,您碰上什么烦恼事了吗?还是前阵子累得狠了?”
周璇摇摇头,想着反正也是闲聊,就把自己考虑的那些拿出来跟他们说说。
说者无尽,听者有意,向东大学选修的是工商科,一毕业就出来当老板。
创建自己的品牌,公司旗下研发各种家用电器。
与现在追求耐用性不同,更追求美观与时尚,再加上宏毅宏博时不时给指导一下,已经很接近后世流行的款式了。
再加宏毅经常给提供些技术支持,别说如今其品牌效应已获得国人的认可。
去年开始,专心扩展海外市场,如今公司的出口订单占出厂份额的一半。
价格比发达国家的产品便宜几倍,质量好又美观,但凡使用过的老外就没有不依赖的。
向东只从小姑口中,听到一次性医疗用品,有种寻到商机的兴奋感。
赶紧追问相关事宜。
毫不夸张的说,这几个孩子是周璇看着长大的。
三言两语就看透他在打什么主意。
似笑非笑瞅着他,“怎么?你对这个行业感兴趣?”
向东扶了下眼镜,斯文的笑了笑,“公司已经上了轨道,有专业管理人管理着,基本不需怎么操心,我也想找找其他投资路子,直觉告诉我,做医疗用品很有搞头。”
“但你要知道,医院管理层有可能不会接受。如改为正使用一次性用品,取代现有重复便用的用具,就代表要增加成本预算!”
“如果一直一成不变,医院领导或许更倾向保持原状,可这次感染事件仍历历在目呢。
相必卫生管理组织,不会想这样的悲剧再次发生,只要说服卫生方面的最高领导。
由上至下下达指令,无论大小医院肯定得依规行事!”
周璇若有所思点点头。
确实,她所在的位面,刚开始取代一次性医疗用品时,也是如此。
但如今横挡在面前的难题,并非领导是否接受这个提议,而是一次性用品的技术关卡如何攻克。
向东第一时间就想到宏毅,他公司里技术先进的产品,都是多亏这个天才弟弟,想必开出一次性用品的材料对他不难吧。
再按老规矩与表弟分成,想必他不会拒绝赚外快的机会。
第1616章 看我给你带了什么
姑侄几个正聊得投入,没发现他们等候已久的人,已经抱一个箱子大步流星步入客厅。
向南面朝着大门的方向坐,一抬头就看到姑父进门,几步蹿过去接过箱子。
“你们兄弟俩怎么来得这么齐?难道向南舍得把你的小女朋友带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