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的不想再走捷径了(370)+番外
张世昌听着他们你一言我一语,面上并不动声色,这会儿却忽然勾起唇角,说了一句并不相干的话:
“你们对当今陛下,其实并不了解。”他说道。
“大人这话,是什么意思?”靳照带头问出了大家的疑问。
张世昌却并不多言,换了话题说起了王泰:“我亲眼目睹洛郎中行开腹去痈之术,每个环节都精妙无比,似乎极有效验。若是没有意外,再有半个月内人也就康复了,正好能赶上陛下登基的大赦令。”
“可是他能等到那时候,只怕大人您未必能等得到啊!”廷尉正忧心忡忡。
张世昌却笑了起来:“放心,本官自有道理。”
郑善冲进承明殿的时候,心里似有一把火在焚烧。
虞炟见他独自一人回来,又是那么一副委屈又愤怒的表情,就猜到他是在廷尉府吃了瘪。
“陛下!”郑善扑倒在他面前,眼泪在眶子里打着转儿:“那个张世昌,竟敢公然拒接上谕,全不把您放在眼里。奴婢就是为您委屈,明明您才是真命天子,他却说要等三位辅政大臣发了话才能放人……”
此话深得断章取义的要旨,成功地激起了虞炟心中的怒意。
他虽年幼,但素有城府,纵是心中恚怒,也并没有上面儿。
“将今夜你与张廷尉的对话,一字一句地说给朕听。”他淡淡地道。
郑善刚要信口雌黄来个乾坤大挪移,虞炟却又挥手制止了他,反而唤来了两个跟着郑善一起去廷尉府的小宦。
“你来说,他补充。若有一字虚言,全部杖毙。”他对那两个小宦说话,目光却轻轻地瞟向郑善,其中没有带着任何情绪,却令他心里不自觉地发寒。
这位主子,跟大行皇帝简直就是一个模子里铸出来的,饶是他侍候了对方的时间不短,也仍然看不透他。
第三百三十二章 托了洛郎中的福
两个小宦不敢有一字隐瞒,你一言我一语,将郑善与张世昌的对话倒了个干干净净。
殿内沉静下来,虞炟坐在御案之前,垂眸敛目一言不发。
郑善自忖之前自己说的,并没有一字虚言——那张世昌有没有抗谕不遵?有没有说过要让三位辅政大臣审议的话?样样都有,他并没有欺君。
所以陛下这会儿的沉默就可以理解了,就算年纪再小也是皇帝,谁愿意被人这般轻视呢?
“张世昌犯的可是大不敬之罪,陛下万勿被他气坏了身子。奴婢这就去传唐使令进宫,让他带人前去缉拿……”
虞炟忽然就叹了一口气,抬起头来。
“郑善。”他一字一句说道:“你很好,都能替朕拿主意了。”
他的语气淡薄无比,像是时下渭水上最后剩下的那一层冰,便是再怎么小心地踩着行走,也难免会落入冰冷刺骨的春水中,从此万劫不复。
“陛下!”郑善腿一软就跪了下去,叩头如捣蒜:“奴婢万不该擅自揣度圣意,求陛下看在奴婢多年随侍的份儿上,饶奴婢一条贱命吧!”
大殿之中是死一般的寂静。郑善战战兢兢地等了好久,才听到一句轻飘飘、冷冰冰的话:“只此一次,下不为例。”
郑大令监上任没多久就被降了职,新任的宦者令上任第一件事,却是去了廷尉府,为张世昌带去了少帝的口头褒奖,赞他严守法度不徇私情,有古贤臣之风。
洛千淮对宫内的风向一无所知。她正在庆幸,自己制作的青霉素终于有了用武之地。
王泰术后不久就醒了过来,但很快又继发高热晕迷。这本不是一台成功的阑尾切除手术该出现的情况。
洛千淮满心疑惑地为他细细地查了体,这才发现王泰的双脚脚踝周围,早就溃烂肿胀,其中右脚踝已经呈现紫黑色,肿得发亮。
这应该是在狱中被铁镣磨出来的伤,未经及时调治发炎所致。之前群医聚集,注意力都放在肠痈之症上了,竟然没人注意到脚踝的问题。
这孩子放在前世,也就还是个小学生,也不知道犯了什么罪过,要受到这种折磨。洛千淮叹着气,让星璇把情况跟柴志国交代了一下,然后就开始处理伤口。
清创,引流,上药。患儿身体瘦弱,明显是营养不良,经过了阑尾手术,再加上脚踝上的感染,单靠自身的免疫力,未必能挺得过去。
这个时候就是青霉素大放异彩之时了。皮试没有问题,青霉素溶液配上生理盐水,灌入了陶瓷所制的点滴瓶中。针头是洛千淮花高价寻了手艺最好的金匠特制的,对于能制出最精细的累丝首饰的匠人来说,做出空心的针头并没有多么困难。
作为大豫史上第一个享受到抗生素的人,王泰没有辜负洛千淮的殷殷期待。
不过一晚的功夫,高烧已经尽退,人也恢复了清明。术后两日便进了流食,三日忍痛下床行走,眼见着气色一日强过一日。
先前被软禁在廷尉府的郎中们,早在王泰退烧之日便被放了回去。虽然没有任何人跟他们说明内情,但名医们有眼有心,早就根据当日发生的情况,猜到了真相。
转折点发生在什么时候?就是洛郎中到来之后。她为患儿诊了病,出去跟廷尉大人说了些什么,之后患儿便被抬了出去,同时离开的还有霁安堂的文郎中。
再之后,他们这些被当作庸医待决之人,竟然分到了水跟食物,被送到厢房休息,最后还完好无缺地走出了廷尉府那包着厚重铁皮的大门,实在算得上是不幸中的万幸。
廷尉府不是随随便便的地方,现任廷尉大人又以心如铁石着称,先前既然已经露出要灭口的苗头,自然不可能平白无故改了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