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真的不想再走捷径了(439)+番外

作者: 临山海 阅读记录

前世占城稻是在宋真宗开始在国内普遍推广的,它具有耐旱、生产期短,抗病虫害,适应性强等多种优点,满足了大多数人填腹的需求,是以自宋真宗以后,终有宋一朝,再未出现大规模的饥荒。

与之相对的,原国产水稻打出来的粳米因量少价高口味更佳,渐渐成了上层人专用的稻米。

洛千淮亲自带着人,挑出最饱满的稻穗留种,准备先优化个一两年,再慢慢按照小册子里说的方法进行杂交试验。

她一头忙着医馆,一头忙着种水稻,晚上闲了还得写书,被累了个焦头烂额,深觉分身乏术。

功夫不负苦心人。一年中,洛千淮不仅写完了《本草纲目》,还把《伤寒论》、《金匮要论》、《濒湖脉诀》、《临证指南医案》等前世必背的医书都默了出来,不止是指点燕殊兄妹跟谭非三个弟子,阿舅文溥也看得手不释卷,深觉受益匪浅。

当然,对于自家外甥女委婉地提出,要将第一作者的名字署成他的之时,文溥大感意外,极为坚决地推拒了。

洛千淮也没强求。没有造纸术,写好的书除了教授徒弟以及跟亲朋同道交流之外,再远就传播不出去了,所以眼下除了等,似乎也没什么别的办法。

这么长时间的时间里,她使用系统的次数却是屈指可数,也曾经得到过抽奖机会,只可惜,再也没有获得任何配方。

至于原身那个便宜老爹,自从她回长陵邑之后,就像是换了个人似的,再也没提过半句相看嫁人的话,每逢休沐节假日,还会专程带着阿芩来长陵邑看她,顺便送些糕点吃食花布什么的。虽然并不值钱,但洛千淮也都欣然收了,回头走前还会再备些回礼,一来一往的,关系比之前就要缓和得多了。

吃过了饭,外边谭非跟燕殊下了门板,一早儿就守在外面的病患,便已经排队进来看诊了。

霁安堂虽然一直低调,但洛千淮先是治好了周小郎君的沉疴,又于濒死之际救下了丰安侯,更是只用了十服药,便让瘫痪三年的崔九郎君行走如常,尽管后面两例只是在西京权贵之家小范围传播,但她的医术也渐渐得到了更多人的认可。

因为不差钱,所以洛千淮便跟文溥商量过,不再收取诊费,药价也是一降再降,几乎就收个成本费用,遇到鳏寡孤独还会干脆免单。

所以现在的霁安堂,已经远非一年前能比,每日来看诊的人都会排成长龙,甚至还有人下半夜就过来排队。

洛千淮上午总共看了将近四十位病患,文溥也看了三十多位,外面的长龙却并没见缩短。洛千淮正待让人去发放下午看诊的号码牌,忽见负责在外面分诊的燕殊一脸焦急地冲了进来:“师傅,外面来了一位危重垂死的病患,据说是仁心堂秦郎中治不了,但他跟患者家属推荐了您……”

洛千淮的眉头就皱了起来,一把抓起手边的针囊,快步地冲了出去。

第三百九十五章 世间悲喜不相通

秦桑还是老样子,不放过任何一个给霁安堂与洛千淮添堵的机会,只要遇到不治之症,就满脸诚挈地推荐霁安堂的景郎中。

可惜他治不了的病患,十个中有九个,都被洛千淮妙手回春了,反倒是将霁安堂的招牌托得越来越高。

秦桑在其中也并非全无好处,起码得了个不嫉贤妒能的好名声,倒是令先前瞧不上他的部分同行有所改观。

患者是一位五十多岁的老年男子,被两个儿子用门板抬到此处。洛千淮出去的时候,门板已经搁在了檐下的台阶之上,谭非带着两个新招的药铺伙计,正在同家属理论。

一见洛千淮出来,谭非就像找到了主心骨,马上迎了上来,满脸气愤地道:“师傅,这仁心堂也太欺负人了,别的病患也就罢了,今儿这位根本就只剩一口气了,换了哪家药堂也不能收,偏偏秦郎中就跟患者家属夸下了海口,说您一定能治……”

洛千淮已经看见了病患的家属们,是他的两个儿子跟儿媳,身上穿的都是麻布夹袍,虽是没有补丁,但显然也洗得褪了色,显然家境并不算好。

但霁安堂从未在意过患者的家境,谭非也并不是嫌贫爱富的人。今天这样拦着病患不让入内,一方面是看患者已行将就木,另一方面就是不想让秦桑的诡计得了逞。

洛千淮板了脸,并没有答理谭非,而是蹲到患者身前开始把脉检视。

正在全神贯注之时,忽然听到“扑通”一声,患者的两个儿子对着她直直地跪了下去,先是重重地叩了三个响头,然后其中一位开口说道:

“景郎中,秦郎中说了,阿翁的病整个长陵邑,只有您能治——阿翁把我们拉扯大又娶了新妇,还没享过什么福呢,求您就高抬贵手,救他一救吧!”

洛千淮皱了眉,正要说话,谭非却先抢上前来:“你们莫不是故意来找事的?我方才已反复说了,药医不死病,你们阿翁已是神仙难救,趁人还没咽气赶紧抬回家去,别带累了我们霁安堂的名声,更别耽误了其他病患就诊!”

他这一说话,后面还在干等着的病患们也反应过来了,一时之间议论纷纷,还有人过来劝说家属:“老爷子应是年过五旬了吧,眼看着儿子成家心事也了了,就是闭了眼也算是喜丧,还是赶紧回去安排后事吧。”

“就是啊,景郎中医术再好,也不是神仙,这人寿数到了阎王索命,你们硬是赖着不走,不是特意给人家霁安堂添堵吗?”

“哎,谁不想死在家里的床榻上,这到处抬着遭罪不说,一旦在外面闭了眼,你们做子媳的能过意得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