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在中世纪村居(10)

作者: 冻京橙 阅读记录

对于别人来说,这活计可能是唯一的出路,但对安妮来说并不是。

所以她没必要为了这个得罪他们。

展眼就到了夏季,雨水的季节过去之后,气温会升高,稳定达到二十摄氏度以上之后,就是制作酒曲的最好时机。

安妮打算让伊莎贝拉和乔治一起学习制作酒曲。

伊莎贝拉性格娇气些,但肯在手艺上下刻苦的功夫,就凭她日日陪着妈妈纺布也能瞧出来。

乔治则是天真些,粗放大胆,但耐心不足。

既然做了一家人,安妮希望他们能拥有更多的本领,以后不管遇到什么,都有能生存的手艺。

做酒先要做酒曲,而酒曲的原料,需要去镇上采购。

这一次跟着安妮出门的是伊莎贝拉,两姐妹在一个阴天的清晨出门,安妮灌满水囊,伊莎贝拉戴了草帽,背了妈妈织的两码布,吃过早饭,就开始往镇上赶。

伊莎贝拉时常羡慕村子里屠户家女儿头上戴的红艳艳的蝴蝶结,央求安妮也帮她买一根红色缎带。

安妮上辈子也没学过做这些针线活,无法自制,就去山上放了几次弹弓,打了两只兔子,打算用皮去换钱来买。

临近中午时,安妮与伊莎贝拉抵达了丁戈,在距离丁戈不到一公里的河边,安妮看见那里有成群的苦工,被骑高头大马的骑士监督,在修建夯土结构,打木桩造船港。

繁忙的河湾生机勃勃。

“安妮,镇子外面好多人吶,你瞧,那儿还有卖面包和鱼干的。”

安妮顺着伊莎贝拉指的地方看过去,还真有几家摊贩,专做苦工的生意。

伊莎贝拉这回求着安妮要来镇上逛,一路都很是听话乖巧,安妮问她想不想吃点什么。

伊莎贝拉固执地摇摇头:“他们卖给苦工吃的东西,肯定便宜,就不一定味道好。我只想要一根红缎带。”

安妮也不强求,“那我们去杂货店把皮子卖了吧,看能有多少钱。”

丁戈小镇一共有九家杂货店,五家收皮货,安妮与伊莎贝拉分开行动。

最终敲定了价格最高的一家杂货铺,老板愿意给12个铜币一块兔子皮。

因为安妮打中的兔子够大,皮剥的也完整。

安妮还多嘴问了一句,他们店里的皮子都卖给谁。

老板说,在丁戈三里地住的富商妻子罗伯特夫人,最爱用兔子皮做斗篷,每到冬天都要做一件,还偏爱灰白的毛色,也不是夫人本人喜欢,而是她那嫁给了领主的男爵弟弟做第二任夫人的姐姐喜欢。

每年距离圣诞之前,夫人就会给男爵夫人送一车的礼物。

打听完毕,安妮问老板要酒曲。

老板表示没有这个东西,安妮也猜到了,本地酿的是啤酒,要么就是坐船从王国南方来的葡萄酒。

这两种酒都只需要酵母,不需要酒曲。

所以,她拿着24个铜币和自己从家里带来的铜币,先牵着伊莎贝拉去布料商店卖布。

这是安妮上一次去过的店。

依旧是琳琅满目的布料,伊莎贝拉带来的布卖了32个铜币。

伊莎贝拉在挑选缎带,缎带有便宜的,也有贵的,便宜点的,是陈年的料子,有的产绸小国距离王国近,运费能便宜一些。

伊莎贝拉要了一根6铜币的陈年缎带,她觉得能拿回家自己再染一染。

安妮欣然付钱。

随后去粮食店卖了做酒曲要用的精麦粉,还有一大袋酿酒用的麦子,和自家要吃月余的粗麦粉一大袋,老板送了包小鸡吃的麸糠。

大包小包,一共花了四十个铜币。

第6章 卖蜂蜜

这一行,一共赚了五十六个铜币,花了四十六个铜币。

姐妹二人返程,太阳西下,照在人的背上灼热似火,安妮与伊莎贝拉大汗淋漓。

伊莎贝拉擦了擦额头上细密的汗珠,她侧脸看见一旁大路上骑马信步而过的铁甲骑士,心有悸动:“要是咱们家也养匹马就好了。”

安妮便问:“一匹马得花多少钱。”

伊莎贝拉摇摇头,说不知道,但她双眸一转,竟然提着裙子径直追上那名骑士,问他的马值多少钱。

伊莎贝拉是个漂亮的小孩,人人见了都和颜悦色,那骑士对她答道:“这可是战马,十个银币也难得。”

安妮心想,那么普通的马匹,大概一半的价格就能买到。

次日,伊莎贝拉把缎带泡在捣烂的花汁里浸染,再用粗盐固色,晾干了,缝成蝴蝶结的式样,先把头发编成一条又长又粗的大辫子,再绑成发髻。

红艳艳的缎带衬着浅色的长发,显得肤白娇俏。

屋子门口,安妮坐在矮凳上,将清晨采来的,带着露水的花瓣揉进在商店买来的几种谷物细粉,然后放进盆里,用布盖着,收在楼梯下。

这就是酒曲了,等待酒曲发酵,长出白毛,是需要耐心的事情。

安妮给乔治布置了任务,叫他去山坡上砍一担柴回来,等到了傍晚,安妮打算教乔治与伊莎贝拉识字。

没错,就是识字。

她两天之前还不晓得,原来乔治和伊莎贝拉还没有来得及跟米勒先生学习算数和单词。

原主年龄大,曾跟着米勒先生读过一本经书,大部分单词都认识。

采购完粮食回家之后,安妮在院子里用树枝在地上写字算账,乔治在一旁看,竟然不知道她写了什么。

安妮便安排他们二人每晚饭后跟她一起学习这个国家的语言,还有基本的数学,常识知识。

夜餐,安妮煎了香喷喷的熊葱饺子。

吃过饺子,安妮把大麦的单词写在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