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这里的时候,刘邦扭头问萧何:“还有这个秦王呢?”
萧何点头:“没错,秦昭襄王的儿子,嬴柱,虽然年纪也不算小,但是比起自己的父亲来说没有那么长寿,在为秦昭襄王守灵一年后继位,结果三天之后就死了。”
刘邦:“……看来活得长还是有好处的,你看朕比始皇帝就长寿许多。”
萧何:“……”
在这上面有什么好比的?
“不过按照这个逻辑,一会儿我爹是不是也得夸夸我啊。”刘邦摸着下巴,都忘了自称“朕”了,“那个‘彻儿’肯定不是朕了,朕还可以因为这个沾沾光。”
而这个时候真正的“彻儿”也在斩钉截铁的说:“那既然是后代优秀了先祖有大功,看来父皇也要因为这个被夸一夸了。”
卫青:“……”
虽然但是,陛下你直接这么说是不是不大好?
多少有些……
卫青不太想要吐槽自己的陛下,不过心里确实是有些无语的,现在这么自信,一会儿打脸了可怎么办?
想了想,卫青还是委婉的提醒了一下:“或许陛下的后人也会出现伟大的帝王……”
刘彻沉吟片刻:“仲卿你说得对,不过他们肯定不会优秀过朕。”
还没等卫青问出那句为什么,刘彻就斩钉截铁的说:“因为方才太公说了,彻儿!”
卫青:“……”
他回忆了一下,刚刚好像确实有听到那位老人说了一句“彻儿”,不过当时他还没有确定此人的身份,甚至没有从震惊之中清醒过来,也就没注意那么一点点的细节。
没想到,陛下居然注意到了。
不愧是陛下!
卫青带着点崇拜的看着刘彻,其他朝臣也适时奉上了马屁。
“陛下英明!”
刘彻嘴角微扬,心里想着“再夸点再夸点再夸点”。
他继位的时候年纪还小,窦太皇太后和王太后都想要掌控他,
别说是夸他了,见他处理政事都会心怀不满,
所以刘彻其实在这上面并没有得到什么来自长辈的夸奖。
现在有了这个机会,他当然要抓住了!
只是现在似乎还没多少可以让太公来骄傲的内容啊……
刘彻微微皱眉,想着国库里面还有多少钱,够不够他短期内再次打一次匈奴的。
这次仲卿一定会让大汉的名声更加响亮,把匈奴打的落荒而逃的!
短暂的抒发了一下对儿子短命的遗憾,嬴稷继续说:
【柱儿命短,继位三天便去世了,没有给秦国留下些什么,不过选了个好的的继承人,便是子楚了。子楚继位之后,也办了许多大事。】
说到这里,嬴稷突然笑了一下。
【这点说起来还有点巧妙,我大秦的国君,大多都在外做过质子,寡人继位之前,也是在燕国为质,而子楚则是在赵国为质。说到这里,寡人还有点对不住子楚,还有政儿。】
说是对不住,但是嬴稷的表情是非常骄傲的,他甚至站了起来挺直了胸背。
【在子楚质赵的那段时间,寡人派武安君白起和赵国大战,于长平展开了几十万人的战争,最后以我秦国的全胜告终!】
说完,嬴稷看向陈曦,眼中也不乏有着想要听听后人是怎么评价这场大战的意思。
陈曦也没有辜负嬴稷的期待。
【长平之战,持续的时间并不算长。
战事的开始是秦韩战争,韩国战败,韩桓惠王为了能够获得和平,便将上党郡的十七座城池献给秦国求和。
但是上党郡郡守有别的想法,他并不愿意投降秦国,所以带着十七座城池转头投向了赵国。
赵国君臣在这件事上也犯了贪婪的错误,总觉得天授不取反受其害,于是便接纳了这十七座城池。】
【秦国对此当然不能忍!于是立马派军攻打上党。
这时领兵的人并非我们熟知的杀神——白起。
而是……左庶长王龁。
他也很快攻打下了上党。
不过这并不是秦军的重点,也不是王上你想要的结果。
我说的没错吧?】
嬴稷微微一笑。
【不错,寡人要的可不只是这上党郡,寡人要的是天下一统,要的是列国俯首称臣!
赵国这事上面对我秦国的态度,就是在挑衅我秦国,寡人能忍吗?】
陈曦莞尔一笑:
【我懂,所以在攻占了上党之后,王上继续派人攻打长平,秦国这边继续是王龁领兵,赵国这边则是派出了老将廉颇。
廉颇虽然野战不如武安君白起,但是经验丰富、勇猛善战,守城不是问题。
于是一时之间,两国就这么僵持住了。】
第9章 第九个老祖宗很满意【大修】
【如果是平时,两国大战倒是可以僵持一下。
但是这个时候,正值中原大旱,秦赵两国皆是粮食歉收,供应国内都非常困难,更不用说供应打仗的几十万大军了。
于是两国都有些坐不住,希望能够尽快结束这场大战。】
【这个时候的赵国大将廉颇非常沉得住气,就算是武安君白起前来恐怕也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拉锯战,这点秦国忍不了,赵国也忍不了。
于是在秦国放出的流言,说‘廉颇很容易对付,秦国最害怕的是马服君赵奢的儿子赵括’,天真且急需一场大胜的赵王就这么信了,将廉颇换下,由并没有真正领军打仗,只是纸上谈兵的赵括派上了阵。
顺带一提,‘纸上谈兵’这个成语便是从赵括这里来的。】
【在廉颇被换将之后,王上您也悄悄的将长平之战的统帅换成了武安君白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