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而言之,是在玄武门之变后,
李渊终于做出了他人生之中除了晋阳起兵之外,最正确的决定——将李世民立为太子之后两个月,便宣布退位让贤了。】
嬴稷挑了挑眉:【这个时候,倒是不恋栈权位了?】
【也或许是不得不。
玄武门之变被牵连的,虽然只有李建成和李元吉本人及其家眷
——李建成的儿子安陆王李承道、河东王李承德、武安王李承训、汝南王李承明、钜鹿王李承义,李元吉的儿子梁郡王李承业、渔阳王李承鸾、普安王李承奖、江夏王李承裕、义阳王李承度等人均伏诛,并除宗籍。
心胸宽广的李世民并没有牵连其他人。】
【心胸宽广?】刘煓忍不住问,【这都杀干净了,算什么心胸宽广啊。】
【这么说吧,李二陛下年老的时候,曾经效仿汉光武帝刘秀封云台二十八将,建了一座凌烟阁,
将跟随他开创了贞观之治的二十四个功臣画像悬挂其上。
其中有一位被李世民称之为“人镜”的功臣,便是李建成当时的太子洗马、给李建成献计献策,让他早日杀了李世民以除后患的魏徵。】
此言一出,李世民、李建成和魏徵都愣了。
李世民思索,后期的自己居然对魏徵如此推崇,那现在是不是可以先挖个墙角?
反正天幕说了,日后魏徵也会是自己的人,他提前让他上岗也没什么问题吧?
李建成则是怨恨的看着魏徵,心中的想法就跟后世的小品差不多:你小子浓眉大眼的,居然也会叛变?
魏徵则是满心茫然。
他之前跟着李密没有受到重用,后来投效在李建成门下,其实也并没有改换门庭的想法。
但是现在,他居然对天幕上所说的贞观之治产生了兴趣。
其实秦王比太子强这件事,魏徵早就知道了,只不过他已经认了李建成为主。
再加上李建成虽然无能了些,可这也是和李世民对比的,单独拿出来看的话,李建成其实还是很不错的。
就如同天幕上说的那样,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而且,魏徵其实怎么都不会想到,李世民虽然好,却能好到那种程度的!
说实在的,天幕画的那张饼,他几乎已经吞下去一半了!
——到底是为民还是为君,在魏徵这里从来就是一个很明显的选项,他从来都不是一个令人难以选择的选择题。
他比谁都清楚,如果真的遇到一个会创造一个盛世,对百姓好的帝王,自己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
他选的可快了,哪怕是被骂骨头软都不会在意。
本身在他的认知里,百姓才是站在第一位的。
只要再多说说,他恐怕都等不到玄武门之变,下朝可能就要冲向唐王的怀抱了。
【而且跟着李世民打天下的功臣们,基本上都得以善终。
就算几个没有善终的,也是因为自己太作了,加上活的时间比李世民长,所以李二陛下庇护不到罢了。
就比如在李世民去世之后,逐渐膨胀起来妄图掌控新帝的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
现在还完全没有这个心思的长孙无忌有些慌乱的看向自己的妹夫:“臣没有……”
李世民神色复杂,然后摆了摆手:“现在不是说这个的时候,还是先看下去吧。”
说完,李世民顿了顿,又道:“更何况,那已经是孤死后的事情了。”
言下之意就是,现在他也不想管。
长孙无忌只觉得自己的妹妹回去肯定要说他了,完全没有被李世民现在放过的轻松感。
【作为这样难得宽容的皇帝,对政敌只是本人一家赶尽杀绝,已经是不错了。】
陈曦说着又拉扯了一下刘邦,【要知道,李建成和李元吉可都是想要杀了李世民的,
那时候刘邦还没什么本事没有开始打天下,天天带着狐朋狗友去自己的大哥家里混吃混喝,哪怕是他大哥去世之后,人家家里只有孤儿寡母也是如此。
于是有次他大嫂不乐意了,刮着锅底,假装饭已吃完,这就被刘邦记恨上,
在打完天下分封刘氏宗族的时候,刻意给自己大嫂的儿子封了个“羹颉侯”。
而且汉初的功臣们,大部分也没什么好结局。
相比之下,李世民此举简直是皇帝们中的表率,臣子们心中的白月光了。】
刘煓:【……】
他也想起来这事儿了,事实上如果不是他去劝,刘伯之子甚至连个侯都混不上。
他朝地上吐了口吐沫:【这个小心眼的东西,当年他大哥对他多好他是一点不记,大嫂对他多好也不记,
就让他白吃白喝还带人来吃喝,一次不乐意了就记。】
说着,刘煓还骂了几句会被屏蔽的话,众人就当做没听到了。
刘邦:“……”
不是,汉朝不是已经说完了吗?怎么还螺旋镖回来了呢?
饶是刘邦脸皮厚,但是这事他确实做的不地道,而且他爹骂的也难听。
要不是他还倡导以孝治国,刘邦估计都要开口怼回去了!
不过现在他也只能命令史官,这事绝对不能记载到史书之中!
史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