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点上,老祖宗们也很不解,在他们看来那些蛮夷始终是蛮夷,怎么能代表得了中原王朝呢?
更何况,再不济,宋朝也是汉人的政权啊!
【一个是因为当时辽国,也就是契丹的领土面积大,毕竟北宋和南宋,都没几个皇帝是想要收复领土的,
甚至当时的读书人,也就是那些儒生们,甚至觉得皇帝这种不动干戈实在是太好了。
其实吧,就算是如此,边境和各少数民族还是有些战争的,而且时不时还会有块地盘的少数民族独立起来。
比如北宋开始的时候还是北宋地盘,后面就独立出来,还每年收北宋岁币的西夏。
你看这么麻烦,要不你们打包一下都直接投降契丹不是更加和平吗?
看,我们宋朝的大部分儒生们,就是这么要脸面呢。】
宋朝的儒生们:“……”
可……可是事实上,他们的百姓确实少了很多战乱,经济文化发展的都很繁荣,这不是也是天幕上说过的吗?
【再一个原因便是,当时的丝绸之路基本上也是被辽国给占领了,和国外的活动大都是辽国在进行,
宋朝虽然也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和国外沟通联络,可是到底还是差了许多。
也不知道那时候自诩天朝上国,一边行着岁币,花钱买和平,把对方养的兵强马壮,一边又沾沾自喜觉得是他们施舍的邻国。
自欺欺人这一套他们是懂的。】
嬴稷摇摇头:【丢人啊……】
用钱换来的平安永远是一时的,只有让对方怕了,将对方纳入自己的领土那才是相对稳妥平安的。
这些后人的脑子怎么回事,真就那么喜欢偏安一隅吗?
【对外战争的水平,怎么说呢,因为赵匡胤得位不正,再加上唐朝末年,也就是我一会儿要讲的藩镇割据的问题,让赵匡胤心中很是惶恐。
所以在他开国之后没多久,便举行了一场杯酒释兵权——在诸位开国之君中,赵匡胤还算是比较厚道的,
无论是跟着他的功臣还是武将,亦或者是投降的人,基本都得到了很好的善终。
不过他弟弟绝命毒师赵光义上位之后,也开始折腾起来了。
他比赵匡胤还要恐惧武将有权,所以更加变本加厉的重文轻武,
尤其是在他盲目的学习自己的兄长御驾亲征,结果被杀的只能骑驴车逃跑之后,就更是如此了……
这个具体原因嘛,我之后说完唐朝的时候再说会比较完善。】
【但是当年的宋人,准确的说是宋代那些被高官厚禄养尊处优养出来不知道民间疾苦的文人,却是自视甚高的。
也就只有汉唐两个大一统时间长的王朝能跟他们比一比,秦、晋、隋都时间太短了,根本入不了他们的法眼。】
嬴政挑眉。
合着这个王朝是吃着他大一统之后的红利,还看不起他?
杨坚气笑了。
大家同样是从分崩离析之中统一天下的,他好歹还统一了,这个破宋朝偏安一隅,还瞧不起他?
【宋朝的士大夫们认为,他们是迎来了长久的稳定的,
自己没有篡位的乱臣贼子,没有造反的贼,没有牝鸡司晨的后宫,没有爱抢儿媳妇的皇帝,没有爱找麻烦的太监。
……嗯,合着你们是压根没有怀疑,为什么宋太祖赵匡胤有着成年且能力也不弱的儿子,还传位给弟弟,甚至说白了就是给赵光义这个废物打江山这件事是一点不觉得可疑是吧?
至于其他的……
我真的不想吐槽了,只能说,论给自己脸上贴金,粉饰太平这种事,宋儒们是做到了巅峰的。】
【比如在北宋文人范相禹的《唐鉴》提到,北宋百年没有动乱,不像唐朝时期的贞观之治只持续了二十多年就结束了,也没有败坏伦常的儿子娶小妈的事情。
在宋哲宗时期收复了晚唐丢失的河煌地区后,宋朝的文人们就更是沸腾了。
一个叫章淳的大臣,更是拍宋哲宗的马屁,称本朝已经足以超越汉唐,
本朝的皇帝更是超越了唐朝历代皇帝的圣君。】
陈曦说到这里,长出了口气,深呼吸道:【我真的不知道……
看着那么一点儿的地盘,他们是怎么能说出这样的话来碰瓷大唐的。
说句不好听的,大唐最强盛时期的版图基本上是宋朝的三四倍不止吧,他哪来的脸去碰瓷大唐啊……
武功方面也就是开国皇帝赵匡胤还能打一点,其他的……】
【呵,寡人就说这儒家没什么好东西。】嬴稷嗤笑一声,【果然,就算爬到了高处,也会做出这种上不得台面的事。】
【老夫现在算是见识到了这文人的嘴……】李昞缓缓的说,【可真是会颠倒黑白啊……】
刘煓嘿嘿一笑:【怪不得老夫的儿子会在这儒生的冠里去尿尿,属实是恶臭啊。】
武士彟:【……还真是为了能夸自己,什么都顾不上了。】
朱世珍:【哎,比不上俺家重八。】
众人:【……】
都什么跟什么啊,怎么拿皇帝跟文人相比,不过和宋朝的那些相比,也还好了。
【我们话再说回来,继续说回高宗陛下和武皇陛下。
小公主的死亡虽然没有能成为废黜王皇后的爆发点,但这并不代表高宗陛下就能继续忍受一个自己不爱的人了。
我前面也说了,王皇后很有可能是李世民喜欢的那种女人,而李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