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此时的大食还是和大唐交好的。】
大食吗……
李世民和李治此时都开始注意了这个此时并没有什么存在感的国家。
日后看来还是要多往那边看看啊,天幕虽然没说什么,不过从这只言片语之中也能看得出来,大食并不是个友好的国家。
否则的话又怎么会有大唐的士兵成为俘虏呢?
而且,他们也不是对边境的那些说是要过来投靠大唐的国家没有一点防备的,这些国家,都是自身不够强大,于是就开始做墙头草。
今天的大唐强大,他们便跟大唐这边好,明天有其他的国家强大了,或者是看起来能和大唐拜拜手腕了,他们便和大唐作对。
所以他们绝对有理由相信,日后那些国家反叛的原因背后,会出现大食这个国家!
【至于其他的内容,便是和武家先祖说的差不多了。
李治身体较弱,比起自己的父亲更早的犯了风疾,
如果说李世民身体的问题还有可能是早年征战的时候落下的,李治可能就是本身体质较弱吧。
这也导致了这位皇帝在五十六岁的时候便因病去世,和自己活了八十多岁的老婆相差甚远。
虽然在他死前还是想办法遏制了武则天的权利,但是这个时候,天后的气候已成,如果下一任皇帝还是他或者是李世民那样的可能还不会有什么反转,
但李显……哎。】
第120章 第一百二十个老祖宗很骄傲
虽然早就知道李显不怎么样, 但是听到天幕这么一口气,李治还是觉得挺不是滋味的。
不过现在的太子还是李弘,也不知道为什么李显会成为太子, 甚至跳过了他的兄长李贤。
难道是和自己那时候一样,身为太子的兄长谋逆被废, 而另一位年长的哥哥图谋帝位,对兄弟不仁,所以自己为了保全所有的儿子, 才如此选择?
李治面上没什么表情,心中已经开始了疯狂的猜测。
【李显这个皇帝,也是有捡漏的成分的。
他是唐高宗李治和女帝武则天的第三子, 在他前面,还有两位兄长。
第一个就是帮助武则天回到宫中的长子李弘,
李弘这个太子……
怎么说呢, 他其实很不适合当一个皇帝。
李治对他的评价是十分仁孝, 接待大臣符合礼节, 从不曾有过失。
但是过分的仁,就显得虚假和愚蠢了。】
【史书之中记载了一个小故事, 是李弘跟太子率更令郭瑜学习《左传》的。
读到楚世子芈商臣弑杀君王的故事时,忍不住合上书叹息,问:这种事为臣子的不忍听闻,圣贤经典应该记载垂范后世的好事, 为什么要记载这个?
郭瑜回答说:“孔子写《春秋》, 善恶之事都加以记载,是为了褒扬善行以劝谏大众, 贬斥恶行以告诫后世。
书写芈商臣的恶行正是令其罪恶遗臭万年。”
李弘又说:“这种事情,不仅讲不出口, 听闻也不忍心,请让我改学别的书。”
郭瑜于是称赞太子仁德,随即改授《礼记》。】
【哈?】李昞都发出了纳闷的声音,【这……是仁德?】
多少有些离谱了吧?
【仁德是有点,但是一点不孝顺吧?】嬴稷嗤笑一声,【如果寡人没记错,之前陈姑娘还说了,算是这个李弘的祖父李世民让史官如实记载自己玄武门之变的事情是吧?
那按照这李弘话的意思,他祖父岂不是错了?
一个说自己祖父错了的人,跟他现在说的话,是不是又是矛盾的?
不过是一个虚伪的家伙罢了。】
李弘:!!!
本来天幕上提到他的时候,他还挺想要听一听的,因为他现在的太子之位很稳,他也想知道自己后面遇到了什么。
但是现在,他不太想听了!
他哪里有不孝顺太宗陛下了,那是他的梦想啊!
……
虽然他这个话,好像是和太宗陛下的宗旨有些相悖,但这也绝对不是针对太宗陛下的,天幕乱说!
【李弘到底是不是个仁德的人,其实在这里面根本看不出来。
但是他是个不适合当皇帝的人确实可以看出来了。
因为不喜欢听这种坏事,所以连书都不学了,只学里面全都是好事的书,
那他当皇帝之后,是不是也要让臣子不说国家有什么坏事,只说有什么好事?
那大唐的灭亡岂不是指日可待?】
李弘:“!!!”
他当然不是这个意思,他从来没有这种想法!
现在父皇让他处理国政的时候,他也是事无巨细,都在看,并没有说挑着好事在看啊!
【不过其他方面,比如劝谏高宗,使其更改逃亡或者期限内没有报到的士兵会被处死,家人也要充官的律法上,
以及上书请求让萧淑妃的两个大龄未嫁的女儿出嫁这件事情上,
其实是能看出来,李弘的仁德,和有一定的政治眼光的。
就是不怎么孝顺,
要知道,萧淑妃可是武则天的生死政敌,萧淑妃死前,还说过来世她愿为猫,武则天是老鼠,生生扼断武则天的喉咙呢。
没让这两个公主一起流放,已经是看在李治的面子上了,其他的当然不会太上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