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觉得武则天不简单, 我也觉得她不简单, 简直是了不起。封建社会,女人没有地位, 女人当皇帝,人们连想也不敢想。我看过一些野史, 把她写得荒淫得很,恐怕值得商量。武则天确实是个治国之才,她既有容人之量,又有识人之智,还有用人之术。她提拔过不少人,也杀了不少人。刚刚提拔又杀了的也不少。
比起历史上那些一味的贬责评论来说,这个评价或许才是最中肯的。】
【她是个皇帝,也是个人,有着自己明智的一面,也有着昏庸的一面。
因为她极端喜爱诗歌,上有所好下必效之,文人雅士们为了投武则天所好,便开始努力钻研诗歌的形式,
后世诗歌的五律和七律便是在这个时候开始逐步定型的,到了唐玄宗李隆基统治时期,甚至已经到了“五尺童子耻不言文墨”的地步了。
这也导致了汉人都开始追求文化上的高度,而耻于做一介赳赳武夫。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也算是为后面的安史之乱埋下了伏笔。
——因为汉人们都为了上面的喜好去学习文学了,汉人将领的数量就开始减少,在战场上的表现也和贞观年间不能相提并论了,
而胡人将领便开始增多起来。
到了唐玄宗李隆基时期,能够带兵打仗的,基本也都是胡人将领了。
而李隆基又对自己太过自信,导致那些胡人将领们手里的权利越来越大,藩镇割据就开始出现了。】
说到这里,陈曦顿了顿,露出了一个狐疑的表情。
【按理来说,我这样的人都能看出来这种趋势,没道理宋朝那么多创造出文学瑰宝的人看不出来,
但是宋朝还是坚定的,一往无前的,就算是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也不屈不挠的重文轻武。
最后就真的亡国了。
某种意义上来说,也算是求仁得仁吧。】
赵匡胤:“……”
别骂了别骂了,他知道错了。
最开始这个选择,只是他看到了唐朝藩镇割据的下场,所以索性不让任何武将有能够覆灭国家的机会。
却忘记了一个国家如果武力不够强大的话,那这个国家经济文化越强,就越会成为别的国家觊觎的肥肉。
当然了,他也没有走的那么极端,具体让大宋重文轻武到这个程度的……
赵匡胤又看了一眼自己的糟心弟弟赵光义,下去又踹了一脚。
【扯远了,继续说回女皇陛下。
其实说实话,讲这么多女皇陛下的事情,可能最大的一个原因是因为我是一个女人。
所以我对这个能够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打破了层层桎梏,成为了封建王朝最高统治者的女子有着无限的憧憬和敬佩。
她并不完美,她有着自己的矛盾性,
她知人善任,任人唯贤,却也大兴酷吏政治,让百官苦不堪言,
她既残忍,让王皇后和萧淑妃骨醉,将李唐皇室杀的只剩下自己的那一脉,却也温情,在狄仁杰给她行礼下跪的时候,她表示狄仁杰一跪就让她浑身骨头疼,
她既多情,男宠成群,却也深情,在李治去世后,为他亲自书写《述圣记》,打破了帝王去世后不立碑的传统,哪怕身为皇帝死后也还是下诏和李治合葬,
甚至她陵墓前那一块无字碑,都能给后人无限遐想。
对我个人来说,这位女皇陛下功绩或许不及三位千古一帝,但我个人却更喜欢这位女帝。】
说到这里,陈曦神色前所未有的认真起来。
【在那些眼光不够深远,脑子里男尊女卑大过一切的人眼里,女皇陛下是大逆不道的,是罪不容诛的,是遗臭万年的。
但是历史终究还是会记住这位伟大的女皇帝,不光会记住她做得不够好的地方,也会记住她做得好的地方。
她是我们所有女子的骄傲!】
武则天自问已经很久没有什么事情,能让她双目泛红了。
因为这些柔软的情绪,在她决定要走到这至高的地方时,已经一步步被她丢得一干二净了。
这些情绪对于一个普普通通,只要正常长大就能顺利接手父辈留下的江山的男人,那自然没什么问题。
比如她这个废物儿子李显。
但是如果是一个女子,还是一个外姓的女子,那就不一样了。
这些柔软只能是累赘。
她承受了足够多的唾骂和鄙夷,她清楚的知道那些男子表面阿谀奉承的背后是对她牝鸡司晨的不满和诅咒。
哪怕是女子,也没有几个能真正了解自己的。
便是上官婉儿,她又有几分可以真正交心呢?
可是现在,一个来自不知道多少年后的女子,她认真的跟自己说,她这个遭受万人唾骂、踩着无数人鲜血上位的女帝,是她们女子的骄傲……
武则天很难形容自己现在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但是她很庆幸自己额头前的毓冕够长,足够遮住她的表情,不让其他人看到。
【不过女帝的时代虽然结束了,大唐还是进入了一段时间由女帝带来的女性政治高潮。
也有学者称之为红妆政治时期。
这段时间其实是非常混乱的,当然主要还是因为当时的皇帝比较拿不起来。
比如唐中宗李显,和唐睿宗李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