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乎和鼓动造反没有任何区别了!
哦不,这根本就是在鼓动造反!
现在大宋已经是内忧外患风雨飘摇了,如果不是金人在前,起义肯定层出不穷。
好不容易有那么几个忠诚的将领,现在天幕这么说,是想要大宋就此灭亡,让金人有机可乘吗?
【说得好!】嬴稷鼓掌叫好。
反正也不是他的王朝,在看热闹这方面,嬴稷是完全不介意的。
【昭襄王,这话过了……】
【寡人子孙建立的大秦不也二世而亡吗?怎么别的王朝就不行了?】嬴稷扬眉,十分看得开,【别的不说,在座的诸位,不都也是有个出息的子孙,也有个亡国的吗?
陈姑娘说的很对,你们的子孙能篡了别的王朝的位,也做好别的王朝篡位的准备。
别的不说,就现在宋朝这三个皇帝,哪一个不是亡国之君的标配?】
李昞:【……】
是了,尤其是他感受颇深。
因为陈曦也才刚刚说过他们大唐是如何灭亡的。
无论如何,他大唐的亡国之君是努力过了,想要再挽狂澜于既倒,只不过是能力不足罢了。
他这个做祖先的,也没有什么要责怪的地方。
不过换位思考,如果是宋朝这仨皇帝是他的后人,他真的要开始骂人了。
赵匡胤:“……”
嬴稷的话难听,基本上等于是拿着刀子在他心口上戳了。
不过确实是实话。
他费尽心机,重文轻武,不就是怕自己的后人重蹈柴家的覆辙吗?
结果就是把后人给纵容成了那个狗样子。
别说是陈曦了,就连他自己都看不下去了!
“朕有罪……朕有罪啊!”
赵匡胤这次倒是没有再将锅推给赵光义。
无论如何,赵光义只是按照他定下的基调,让大宋走向更加畸形的路途上去罢了。
重文轻武,杯酒释兵权等等事情,是他做出来的,不是赵光义。
他才是最开始的那个源头!
第154章 第一百五十四个老祖宗很骄傲
如果说陈曦的一番话是一个后人对先辈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话, 嬴稷的话才是站在古人的立场上指出了最尖锐的问题。
——王朝本来就不是一成不变的,为什么非要守着这么一个垃圾的亡国之君呢?
他要是对百姓好也就算了,可是看现在, 这人也只是想苟活而已,一群人努力的托举着这么一个蠢货, 不觉得很奇怪吗?
一时间,被提到的三个蠢货皇帝屁股下面都开始如坐针毡,他们总觉得下面的臣子看着自己的眼神不是很对。
虽然这个位置他们开始的时候不一定想要, 但是坐上来之后,这种无论做什么决定都有人追捧,无论想做什么都能做成, 除了偶尔面对金人的时候需要苟一苟之外,生杀予夺都由他们决定的感觉……
实在是让人上瘾!
他们不想换人!
……
当然了,要是不行的话, 只要能给他们一个富贵闲王的身份, 他们也不是不可以将皇位让出来的。
尤其是赵佶和赵构, 两人本来就有过让出皇帝的经验,再来一次也不是那么难以接受嘛。
【昭襄王说得对, 本来赵宋的皇帝就很窝囊了,在这种国家风雨飘摇危在旦夕的时刻,还要任由这么一个皇帝发号施令……
我很敬佩也很喜欢岳飞将军,但是在这些事情上他的选择, 我实在无法苟同。
而且最让我不理解的地方, 是在后面。
岳飞开始北伐之后,进攻可谓是十分顺利。
其他地方的军队对于岳家军也都十分佩服, 所以不管是民间组织,还是大部分的官方军队, 都极其配合。
岳飞可以说是一路势如破竹的收复失地。】
【在这里我要重点说一个人,不是说他比之岳飞更加伟大,而是对比一下岳飞的做法。
这个人叫李若虚,时任司农少卿。
他出现的时候,是岳飞刚刚出征没多久。
这个时候的金军兵分两路,西路金军与川陕宣抚副使胡世将、行营右护军都统制吴璘等部相持,陷入胶着状态;
岳家军未至顺昌时,刘锜又于顺昌之战中大败金军。
情势可以说是有所好转,所以赵构那是好了伤疤忘了疼,生怕再打下去,他的金国爸爸就不再跟他议和了。
——什么乘胜追击,什么收复失地,什么解救百姓,什么一雪国耻……
那是他需要考虑的事情吗?
赵构需要考虑的,那就是他今天跪舔金国爸爸的姿势标不标准,正不正确,能不能让他金国爸爸心情好一点,好少打他两下,少要点钱。
于是在这样的时刻,赵构命向岳飞传达诏命,谕岳飞“兵不可轻动,宜且班师”。】
【……陈姑娘,寡人有个问题想要问一下。】
【昭襄王请说。】
【既然在这赵构之后的人都在这里,说明这地府之中也有赵构。】嬴稷捏着自己的拳头,咔咔作响。
【如果可以的话,能不能把他叫过来?
寡人实在是有些为君之道想要传授给他一下,不吐不快啊!】
说的是要传授为君之道,但是他手上的动作……
怎么看怎么不像是要友好交流的样子。
赢子楚看到祖父的模样,瞬间也明白了什么。
他低头找到了之前的棍子:【祖父说得对,寡人也有很多心得想要传授。】